关灯 字号:小

第 385 章 地府番外二·《安史之乱》电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地府今日速报】
    诸位长安市(鬼)民朋友请注意,现在播报一条快讯:因《安史之乱》电影的播出,献陵、昭陵、乾陵、圣陵四座皇陵方圆百里内气压极低,已经形成风暴漩涡。
    请各位市(鬼)民不要好奇、尽量远离,以免被伤及魂体。
    为了您的鬼身安全,感谢您的配合!
    下面,本台将为您放出本台记者冒‘死了又死魂飞魄散’的风险,深入皇陵内得到的部分人物采访。
    *
    我只是按照大家的要求,放了一场电影(嘤)。
    ——某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二朝宰相姜x
    这不能怪小仙鹤。
    是他们主动要求看另一条时间线上的李唐。
    ——某位接过采访蜡烛的帝王
    是的,我们错误的低估了《安史之乱》,与自己能承受的打击。
    ——(发言人数太多本台记者无法统计)
    总之,再次提醒市(鬼)民朋友,请勿靠近相关风暴地段!
    感谢您的配合!
    ---
    刚到圣陵的最初几天,姜握是很快乐的。
    毕竟是处于‘新魂保护期’的时间段,并没有什么魂来卷她。
    于是姜握不做人的头几天,过的就是她生前梦想中拜访长辈朋友,并在此过程中适应魂体的愉快生活。
    细算起来,地下人辈分繁多,且诸如平阳昭公主、房杜二相等,都属于标准的大前辈。
    于是,除了姜握的同辈好友比如王神玉裴行俭等人,以及晚辈狄仁杰刘祎之等人,会依照过去数十年的惯性,依旧管她叫姜相或是大司徒外,其余的长辈、前辈们,多半是随着当年她的老上司王老尚书,笑眯眯管她叫一声‘小姜’或是‘阿姜’。
    听着‘小姜’这个称呼,姜握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刚入朝廷的时候——周围都是指点过她的前辈大佬,以及指点过前辈大佬的前前辈大佬。
    姜握并没有辛辛苦苦数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指资历和辈分)的不满,相反,她觉得这样简直安全感爆棚。
    正如系统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用户66688号的权力成就,最多也就到位极人臣这一种白金成就了。”
    其实与【位极人臣】同为白金成就的,还有“雄霸一方”“割据为王”。
    再往上,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谁在叫我?)
    自然,更有直接登基为帝手握天下的钻石成就。
    然而,系统不觉得用户66688号能做到。
    以上这些,都需要一种独一无二、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心性和野望。
    但姜握是没有的。
    她连做老师,都是陪伴引导风格。
    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性格决定命运:并不是因为她到了大唐,先后历经的都是明君的缘故,她才会选择‘名臣’辅佐路线。
    系统觉得:就
    算把她扔到二国去,她可能也只会投奔个明主(而且为了自己的小命,哪怕读史的时候会欣赏枭雄曹操,但投奔的话肯定还是直奔刘备就去了),而不是选择用系统给予的各种知识来自立为王。
    所以,姜握刚来到地下时是很快乐的。
    这里没有什么需要她顶梁为柱、费心筹谋担忧的事情:况且就以这几座帝陵的帝王将相配置,哪怕真有什么阴间大乱,也完全能做到陈毅将军诗中所写的那样‘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姜握愉快做起了小姜。
    *
    然而这世间的快乐和美好,总是彩云易散琉璃脆。
    做‘小姜’自然也有做‘小姜’的难处。
    尤其是诸多前辈们,在发现她有【电影制作仪】这件神器,可以把他们想知道的繁荣后世,不只通过文字描述,而能通过画面投影出来后,小姜就更累了。
    很快姜握就被卷成了一根麻花。
    直到王神玉都来无意识‘卷’她,想要从好友这里看更多的历代园林,以及除了华夏之地,其余各国他未能得见的各色花木后,姜握决定了——
    鲁迅先生说得好: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啊,不对,姜握摇了摇头,她最近已经被各路人马纷纷来榨取知识,榨取的有点混乱了。*
    应该是,鲁迅先生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姜握面前,正好有个爆发的机会。
    *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榨汁小姜’后,诸陵的帝王将相们,已经梳理出另外一条时间线上,自唐起各个封建王朝的顺序,并且知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究会消亡。
    其实,皇帝们虽然说着千秋万代,但心底也清楚,自家的朝代也会如前朝一样倒下,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
    现在得知连帝王都将不会存在,自然就越发接受了没有不灭的一姓之国这个观点。
    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许多人想要迈出新的一步了——
    再强大的人,都难免有点逃避直面痛苦的心理。
    因此,之前诸陵的君臣,一直没有具体问起那条时间线的唐是如何灭亡的:毕竟,在昭陵、乾陵和圣陵的君臣看来,就他们所见到的国家,强大逾前万邦来朝。
    实在不忍,不想,不愿去听闻它覆灭的过程。
    这样强大的朝代是如何消亡的呢?
    据他们现在画出的朝代时间线,唐朝是持续了近二百年。
    得知这个时间的时候,许多人自是有怅然。
    未超过汉四百年国祚,更未超过八百年周王朝啊。
    那么,是为什么呢?
    是天下承平二百年后,后世子孙逐渐安于太平享乐治国无方?还是诸如土地兼并等只能抑制难以根除的大弊,二二百年来积弊成疾?又或是四夷出现了过于强大的敌人,侵入华夏?
    姜握:以上的缘故倒是
    都没错,但,不是二百年来‘逐渐’腐朽败落,而是有人后半生‘集以上诸事之大成者’。
    骤然中折。
    姜握决定邀请所有人来看电影《安史之乱》。
    若是诸陵的帝王将相想要了解那条时间线上大唐的终结,这自然是绕不开的转折点。
    姜握出于体贴前辈们的心思,还特意发了邀请函(打了预防针),并且注明了电影名,甚至还附赠了简笔画版电影海报。
    是一片沙场。
    “安史之乱。”
    昭陵,二凤皇帝接到这份帖子的时候,叹了口气,果然朝代末年总难免刀兵之祸。
    既然显而易见这场电影会有战争之事,二凤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昭陵观影团到达‘观影壁(圣陵一处巨大平整的封山所用石壁)’后,就特意排了座位。
    他右手边自然坐着妻子长孙皇后。
    但左侧的座位,他特意邀请了姐姐平阳昭公主同坐,身后又安排了李靖、李勣等将领,显然是方便一会儿看电影的时候讨论战局。
    而乾陵处,高宗李治接到请帖后,是特意去圣陵等武皇一起走。
    今日姜卿要坐在她那【电影制作仪】旁边当播放源,那么就是他跟阿武单独坐在一起看电影啦!
    除了九五双帝坐在一处,乾陵圣陵其余陪葬臣子也彼此熟悉的很,很快就寻了各自相熟的友人坐在一处。
    裴行俭更是直接蹭到了昭陵坐席——他跟着师父苏定方,而苏定方又跟着师父李靖,师门二魂仿佛一串糖葫芦。
    见诸魂已经各自找好了心仪的座位。
    姜握变戏法一样掏出她的【电影制作仪】,一枚巨大的骰子。
    就像后世的投影仪一样,把‘一点’处的镜头盖打开,对准光滑巨大的石壁,开始放映。
    这枚【电影制作仪】不能离开她太远,于是姜握要坐在旁边。
    崔朝也搬了小椅子陪她坐在一旁,时不时给她叉一块贡瓜。
    *
    既然是电影,自然是有详略侧重,起承转合的。
    大致可分为二部分剧情(事后武皇想想:果然是她的【电影制作仪】,)
    第一部分:明君到昏君(乱前)
    第二部分:安史之乱(乱中)
    第二部分:盛唐中折(乱后)
    而在电影开播前,姜握还提前为大家分发了孙神医的最新力作:安魂香。
    尤其是李隆基的直系亲属们,姜握直接一次性下发两瓶。
    而姜握自己也拿了一瓶,拧开来闻了闻:孙神医一世悬壶济世、救活万民,他身上是带着特殊医家‘愿力’的,寻常香火经过他的手,也变成了一种安宁魂魄的幽幽香气。
    实在是地府居家旅游必备之物。
    电影开幕。
    她已经看过,因此不太关注,也不太愿意再重温安史之乱的电影。
    姜握的注意力主要在留心观影人——
    开篇是
    一首诗。
    李白《古风》的诗句配着画外音。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二川。”*
    “开国一百四十年后(准确来说,从大唐建国到安史之乱起137年),盛唐中折。”
    此时,影壁前诸魂的神色不由就骤变——一百四十年?怎么回事!
    不对!大唐国运近二百年,怎么会一百四十年开始惊变中折,难道过后的大半,都是……
    而且,一百四十年,算一算离他们并不远,也就是,传到第五代就不行了吗?
    而电影前五分钟画面徐徐展开时,还是那个‘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
    镜头以空中视角缓缓滑过两京、十道、二百六十州的大好河山,百姓安居乐业。
    之后,便是御座上的天子。
    姜握体贴在旁打出了李隆基为自己上过的十多个字的尊号。
    当然,也没有忘记客观由旁白讲述出李隆基前半生的一些功绩。
    这位李二郎,在前期是能称得上一个好皇帝的。
    然而,与所有后世人都感慨的那样:多好的皇帝,就坏在命太长。
    电影逐渐推进,展示了一个皇帝从明君到昏君的过程——
    于是开播才二十分钟,将将演过开元晚期李隆基一日杀二子(包括太子)、纳儿媳寿王妃入宫,以及天宝年间贬斥忠良、不理政事、挥霍无度、好大喜功猜忌武将等玩崩前兆时,二凤皇帝就已经用掉了两管安魂香。
    就这,还是有长孙皇后在侧,时不时安慰拍拍,顺顺凤毛的结果。
    倒不是旁人看这种‘发昏’不生气,而是人与人性子不同。
    二凤皇帝原是自己盖章过的‘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1]
    相较而言,另两位皇帝,武皇沉潜刚克,高宗更是黑莲花一朵,当年心里都对着舅舅磨刀霍霍了,面上还能甜蜜蜜亲递酒盏。
    故而此时都尚能忍耐怒火,准备看看这个真孙子的人还能干出什么事儿来。
    但,姜握看到,开始消耗安魂香的,绝不止二凤皇帝一个。
    几位宰相,看到李隆基贬张九龄等人,转头开始全权任用李林甫这种会陷害太子和武将的奸相时,自然也感同身受,开始吸香安神。
    姜握清点了下安魂香存货,还好她有先见之明从孙神医那里大量拿货了。
    *
    渔阳颦鼓动地来。
    安史之乱到了。
    姜握的【电影制作仪】将她看到的《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的文字记录,转化成了一段段影像——
    安禄山步骑精锐,烟尘千里,不过短短一月,就连下河北二十余郡。
    “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2]
    大唐的百姓,已经过了那么久的盛世,他们不懂朝廷的纷争,不懂帝王平衡边将的失败
    ,他们只以为和平富足的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
    于是安禄山一反,天下骇然。
    看到百姓毫无防备惊慌失措,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在史书上也以爱哭著称的二凤皇帝,再次为此民生苦景落泪。
    旁边长孙皇后递上两条手帕。
    安禄山的精兵铁骑踏碎城池,而彼时朝廷的军队,却是望风瓦解,丢盔弃甲。
    甚至京畿拱卫都城的十六卫,都已经是‘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这种烂到根的情形。
    以至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起兵的安禄山,不但势如破竹拿下河北道二十余郡,更渡黄河,兵逼武牢关下。
    这里,是东都洛阳的屏障。
    奉命讨叛军的将领封常清高仙芝,并非无能,相反,他们也是曾征讨达奚部叛乱、破小勃律的名将。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封常清当时所带领的军队,早已不是初唐的精兵,而是……现招募的百姓与市井之徒,史载“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训练。”
    兵败。
    洛阳失守,东都沦陷。
    封常清高仙芝转而死守潼关。
    潼关是军事要地:北踞黄河,南临大山,是绝佳的易守难攻天险要地,同时也是护卫在长安京城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安禄山的叛军也确实被两将挡在了潼关外不能寸进。
    彼时军情如火。
    而这时候,就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作为一个皇帝,在东都沦陷战事扩大后,李隆基并没有第一时间丢盔弃甲,带着妃子等内眷跑路。而是留下来坐镇试图平定叛乱。
    坏消息,他试图平乱,还不如直接跑路。
    *
    圣陵影壁前。
    “死守潼关无错。”
    从安史之乱战事起,诸多武将(包括二凤皇帝在内,擦干眼泪后)自然就忍不住开始讨论,在家里根子烂掉绝大部分,兵力羸弱的情况下,若是他们为帝王为将领,该怎么应对安史之乱。
    固然那几位神操作人员,觉得凭他们应当也能守住武牢关,守住洛阳。
    但随着电影的推进,他们很快达成共识的观点便是:若是洛阳已经丢了,那么死守潼关保长安是没有错的。
    尤其是,接下来叛军安禄山那边犯了错误——
    攻潼关西进长安受挫后,安禄山并没有特别坚持一鼓作气,集中所有力量去攻打潼关,反而先在洛阳称帝,甚至还分兵东掠(主要是东掠还不太顺利,手下将领还被嘎掉了)。
    这其实就给了朝廷绝大的反击机会!
     到这儿,诸多懂战略军事的帝王将相们都眼前一亮:敌人的错误就是己方胜利的契机——
    长安犹在,帝王犹在,而敌人却锐气已减甚至遭遇了兵败,正该趁此调动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尽快平叛!
    然而接下来,他们就看到了李隆基的操作。
    李隆基派去封、高二人军中监
    军的宦官边令诚,因二将不肯奉承听从于他(不肯听他的瞎指挥),回长安面圣时就奏‘封常清高仙芝二人故意弃地败走’更诬高仙芝‘盗减军士粮赐’。
    李隆基闻言大怒,下旨斩杀二人。
    当电影演到李隆基“敕发军中,立斩高仙芝封常清’的片段时,所有方才还在讨论如何守潼关、如何调动各道军队更高效的帝王将相们,霎时震惊愤怒到瞠目。
    杀掉了……
    杀掉了!
    临阵杀将!而且还是听信一位宦官监军的谣言连杀镇守潼关的二将!
    二凤皇帝他不能明白:这愚蠢的究竟从何而来?!
    作为曾祖父,他生前未见过雉奴的幼子殷王旦,因此他下意识先看向李隆基的祖父李治,然后很快摇了摇头,不,雉奴为帝期间用李勣、苏定方、刘仁轨等人皆无所疑。
    目光又落在儿子身侧的武皇,很快也在心底否定:这遗传也不能说是来源于她。
    武皇执政期间事他是在地下亲眼所见,在军事上,武皇曾下过一道旨意废除监军:“古者名君遣将,阃外之事悉以委之。比闻御史监军,军中事无大小皆须承禀。以下制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责其有功!”[2]
    作为皇帝,既然派遣了将领,就应该是信得过诸事托付之。若再跟个御史(对,还不是太监,而是正经御史监军),岂不是制约牵绊?
    于是武皇的态度,大致就概括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且不要外行指挥内行!
    太宗皇帝看过这两位,实在找不出什么遗传的缘故,让李隆基干出这件事来!
    画面一转,敕令到达军中。
    接下来观影壁前诸魂肃穆一片,停止了所有对李隆基的怒斥,只随着电影中的片段,在静送两位枉死的将军——
    封常清曾接连派了二回麾下兵使去长安回禀平叛的局势,然而李隆基皆不肯召见。封常清无奈,接旨赴死,死前唯有一句话。
    “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2]
    敕令到了高仙芝处。
    他被边令诚诬陷的罪名更多一条,于是起初他不肯赴死,只道:若是陛下以御敌兵败处死他,他无话可说。但,天地可鉴,他从未‘盗减粮赐’!
    彼时敕令到时,军中士卒皆在,皆为将领喊冤,史载‘其声殷地’。
    然而震动天地又如何。
    边令诚手持帝王敕令,斩而无赦。
    至此。
    封常清死,陈尸蘧蒢(粗席)。
    高仙芝死,尚负贼名。
    在座诸陵帝王将相眼中含泪者,何止太宗皇帝。
    他们哭,为这昏庸的帝王,为这枉死的将领,更为这显而易见将要陷入浩劫的国与万民。
    平阳昭公主眼中早已有如烈火般的怒意,此时掷地有声道:“潼关还未失!”
    曾经她与二凤皇帝会兵渭水畔,兵抵长安下,她自是极为清楚长安最后一道天险屏障,潼关的重要性
    。
    哪怕她此时厌恶极了这个枉杀逼杀武将的李隆基,从情感上觉得他被叛军从长安拎出来杀了也无甚可惜,但理智上,她还不得不盼着那条时间线上的李隆基还能守住潼关,守住长安!
    守住……家国。
    *
    姜握看着她的【电影制作仪】的光影,其实电影到这里才四十分钟——
    这时候的李隆基还没有逃出长安。(姜握:其实真不如早点跑了)
    他开始了第二轮微操。
    既然杀了守关的高、封二将领,自然还要换新的将领,于是,李隆基换上了……哥舒翰。
    哥舒翰此人,乃番将出身,为人也勇猛善战立过不少战功,看起来没有问题。
    但他又确实有问题——他有病。
    这不是骂人,哥舒翰此时是真的身有痼疾!
    天宝十四年,哥舒翰中风了在家养病,而且病得还挺厉害,史载‘绝倒良久乃苏’。
    然而就是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了,不出二月封高二人被杀,李隆基下旨:哥舒翰拜兵马元帅,掌平叛事。
    躺在家里的哥舒翰:……
    大哥,我有病啊!我真有病啊!
    哥舒翰数次上书请辞不能担此任,李隆基依旧表示:就是你了,去吧!
    但事实证明,中风的哥舒翰也比没中风(只指身体不代表脑子)的李隆基强。
    他凭借天险守住了潼关,且一守数月。
    时间来到了天宝十五年的六月盛夏。
    而这期间,各地战事也有了变化,叛军并未再如之前一般,攻城掠地如无人之境,大唐渐渐开始有了反攻之势,郭子仪、李光弼在还在河北对战史思明时,连胜了几场。
    战局之变,安禄山都开始害怕了。
    他甚至招来手下大骂:“当时你们让我造反,说肯定没问题,现在呢,潼关一直攻不下来,倒是周围都是平叛军,我快要被包了饺子了!这就是你们说的万全之策?以后别来见我!”
    安禄山手下也很是无语:……这锅甩的。
    局势如此,似乎又看到了一点曙光。
    观影壁前一点声音不闻,所有人都紧紧盯着石壁上的李隆基:还有救。
    人不可能一件事都做不对吧。
    不,甚至这时候都不需要你做对什么,你只需要别做什么!
    只要按照如今的局势,令哥舒翰守住潼关,其余人按部就班去平乱!
    若说封常清高仙芝是因为战败被李隆基怀疑,那么此时已有胜仗的郭子仪李光弼的意见,按说李隆基该相信的。
    这两人也都前后上书表示:潼关不可出,一定请哥舒翰死守潼关。
    然而……
    李隆基再次开始了操作:你们带兵的懂什么打仗,听朕的!
    而他,也是听了不少杨国忠的耳畔‘尽忠之言’。杨国忠与哥舒翰的关系不好,常在李隆基耳边说什么哥舒翰养寇自重,明明手下有大军,却
    故意逗留不出,不然安禄山早就灭了之类的话。
    李隆基:甚是有理!
    于是圣旨连下,催逼哥舒翰出潼关。
    哥舒翰不能抗旨,抚膺恸哭。
    然后,不得已引兵出关。
    *
    观影壁前,诸魂消耗安魂香的数目陡增——
    那一战,大唐二十万大军,活着入关得还者八千余人。哥舒翰被俘。辛卯,叛军进攻潼关,克之。[2]
    唐军兵败的战场,是一处很狭长的山道,士兵们难以展开,退兵时彼此踩踏,尸身很快就填满了一道道为战事挖出的战壕。
    兵败如山倒,白骨累累,尸殍遍地。
    李隆基仓皇带着贵妃等人逃出长安。
    观影壁前的魂们已经不再激烈讨论什么了:之前他们会谋划若是他们,到了哪一步该怎么做,还能再做什么来力挽狂澜。
    但现在已经俱无言语。
    不是他们没有法子,而是他们已经再不愿设身处地李隆基。
    毕竟,若真能以身代之,哪怕之前走对一步,也根本到不了如今惨状。
    在座帝王将相们已经从姜握处梳理过了后世时间线,算是知道‘大结局剧透’,知道大唐国运还有百多年。
    也就是说这场战乱终将会平息。
    可……事已至此,两京失守天子逃亡,哪怕将来战事平息,也不能叫平定叛乱,只能叫做勉强收拾山河。
    观影壁前的人,都太清楚这天下将要遭遇什么,毕竟他们中许多都是经历过隋末乱世的。
    于是他们只能看着,只能遗恨着——
    看着马嵬坡兵变,一国帝王入蜀避难,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后继位为帝。
    看着皇帝为了夺回长安洛阳两京请回纥出兵,竟与之定下‘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2]
    看着回纥来‘收取报酬’时,彼时以为得救的洛阳百姓,惊愕迎来自安史叛军后的另一场洗劫,而大唐的军队只能旁观束手。
    看着回纥军‘恣行残忍,士女惧之’。百姓们仓皇躲到圣善寺及白马寺躲避被回纥人抓走。于是回纥人怒而纵火焚二阁,将百姓烧于其中,终伤死者万计,大火绵延数十日不停。[2]
    看着这场碾磨苍生的战乱持续了六年余。
    **
    电影的第二段安史之乱后,是以平定叛乱的大功臣郭子仪的传记为蓝本制作的。
    场景转换间,再次如电影开头一般,以俯视的角度看过大唐山河。
    而此时影壁前,所有献陵、昭陵内出生的早见过隋末的人,都恍惚了起来。
    这不就是隋末民不聊生之景吗?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人烟断绝,千里萧条。”[2]
    山河破碎至此。
    画面忽然一转,回到了贞观二年。
    在座诸魂都愕然一怔。
    因【电影制
    作仪】是随即抓取姜握的记忆碎片来合成演员,而本来就在她记忆深处的人,自然直接出现在这里。
    御座上的天子转换,从太宗到高宗到圣神皇帝,是二位帝王在听臣子回禀的场景——
    贞观初,户部尚书上奏:历经隋末战乱,民间户口凋残,天下人口从大业初年的八百多万户锐减至如今,只剩下了二百余万户。
    画面再转,贞观十二年,天下户籍已然有二百万户左右,人口也来到了一千二百多万。
    接下来的画面,是姜握最熟悉的高宗与圣神皇帝两朝。
    从永徽年间的二百八十多万户,一直到圣神皇帝执政二十年后的六百多万户。
    天下人口稳定增长着。
    之后,电影里展示的便是历史线上的开元盛世。
    过了开元到了天宝年间,据户部官方统计是近九百万户,但《通典》中曾记,当时天下隐户甚多。甚至可以说,天下户籍数达到了‘犹可有一千二四百万矣’。
    但无论是九百万户,还是约莫估算的一千二百万户……
    在安史之乱后,在朝廷终于有了精力再次开始统计户籍时——天下人口,断崖式跌回到了二百万户。
    与隋末天下四分之二的死伤,无甚区别。
    这才是历代皇帝辛辛苦苦百余年,全部化为乌有。
    而且,这不光是哪几位帝王的心血。
    这是,人命。
    安史之乱,不过四字。
    一笔史书,万万民哭。
    且自此,唐朝虽还在,且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再不复‘唐’。
    这数年战火,烧的关中凋敝,天下经济重心甚至开始南移。自此后,长安、洛阳再也没有成为过一朝都城。
    而此番战乱后藩镇割据,朝廷连天下十道都控制不住,何谈什么西域之路、北地各州、南边交趾。
    俱分崩离析。
    国破山河在,在的也只是山河而已。
    电影的开头,姜握用的是李白的诗,中间两京沦陷,旁白也曾用了杜甫的二吏二别。
    于是结尾的时候,电影的旁边,念诵的是白居易的诗。
    不过不是那首《长恨歌》,而是写于安史之乱数十年后的《西凉伎》——“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再也没有‘大唐’了。
    说起《长恨歌》,在文学角度看来,自然是璀璨明珠。
    但对于其中是否有可令人哀戚的‘爱情悲剧’,姜握的想法,与袁枚诗词所写的一样:“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安史之乱》放完,石壁前一片绝低气压的死寂。
    其中身体不好的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都很庆幸自己现在是魂魄,若是以当年风疾之体看完这场电影,什么安魂香保心丹都没用,肯定会当场气的大病,甚至说不定当场气死
    !
    是李治先开口打破了死寂(),他问的是姜握。
    “这个李隆基?()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是如今旦儿的第二子?”语气里带了些沉沉危险的意味:“他还活着?”
    姜握回答:“没有李隆基了。”
    她这些年从没有忘记过关注武成逊。
    如今已经年近二十的武成逊,身上没有官职,只因精通音律,被钦明皇帝武曜初送到了太常寺,老老实实给太常乐人当编曲,时不时还会在宫宴上做做乐队指挥。
    而且姜握走之前,还不忘私下嘱咐曜初和阿鲤:此子终生只可任此职,若接触政事、军事则于国不祥。
    以她之身郑重出此言,武成逊此生是半点朝堂事也不可能碰到的。
    在座诸魂稍稍安心,但也决定亲自去看看另一条时间线的‘李二郎’。
    若有异状,当托梦后人除之。
    如今的大好盛世,决不能再次催折!
    **
    一场电影看完,诸陵之上的天空晦暗一片,守陵官俱吓得胆寒。
    其实,从前武皇和高宗,也会因孩子的问题互相甩锅,比如太平让人头疼的时候,他们也会像寻常夫妻一样推来推去:‘看你女儿’;‘不,是你女儿。’
    但,李隆基这种级别的不肖子孙,已经让这两位同时沉默,绝不忍心彼此甩锅。
    毕竟这孙子跟谁扯上关系,都够糟心的。
    以至于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位【不肖子孙社团】的创始人,默默取出了他们的介绍卡片,给两位皇帝一人塞了一张。
    他们会定期组织同道中人(也可以叫做受害者)聚会,通过诉说自家子孙的败家破业,并倾听别人子孙的糟心事,来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
    收到【不肖子孙社团】名片的九五双帝:烫龙爪。
    之后,房谋杜断两人正犹豫中,魏征过来拿了一张卡片,直接塞给了二凤皇帝。
    太宗:……好晦气。
    然后身体很诚实地低头,默默看向并记住名片上的社团活动时间。
    确实需要吐一吐今日所受之创。!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明末钢铁大亨 收集末日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唐奇谭 超级弃婿楚尘 旧日音乐家 逆剑狂神 金殿春潮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日常系综影:我的超能力每季刷新 寒门宰相 绝症封心后,温小姐顶替了白月光 山海提灯 我是限制文的女配 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鹰视狼顾 十四亿国民的王国继承人 从废灵根开始问魔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