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 261 章 久违的五位宰相齐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长安城秋风乍起时节。
    说来也巧,就在文成料理完吐蕃求和事,将最后一封相关奏疏报回京城的当日,刘仁轨也自辽东回到了长安。
    得知这个消息,王神玉就直接找到尚书省署衙来,对姜沃道:“既如此,你今日便可回中书省来了。”
    好好一个中书省宰相,总借调外部算怎么回事?
    其实自打裴行俭从突厥回来,王神玉就去跟天后申请来着,让小裴自己干吧,他没问题的!
    结果被驳回了:毕竟战时,比起中书省,还是下辖六部的尚书省公务繁多,需要两位宰相通力合作。
    天后一言做出决断,依旧把姜沃留在了尚书省。裴行俭大大松口气,王神玉郁郁而归。
    但这会子,刘仁轨也回来了,可再不能借调了!
    裴行俭还在旁试图挽留一下道:“刘相刚回来,总得歇两日……”
    王神玉摆手打断:“我便不如姜相般能掐会算,卦万里之外事。但刘仁轨的举动,我还是能猜到的——待明日面圣回过辽东事后,他必然会直接过署衙来,当即开始料理公务。”
    歇着,刘仁轨知道什么叫歇着吗?
    王神玉曾私下跟姜沃吐槽道:他怀疑刘仁轨夜里都睁着眼,曹操是好‘梦中杀人’,刘仁轨可能是好‘梦中写公文’。
    裴行俭听王神玉如此说,也语塞了:不得不说,很有道理。
    而姜沃一贯喜欢坐在窗边的,此时边望向庭院中边笑道:“不用等到明日了。”
    只见院门口出现了一道紫袍身影,走的那叫一个虎虎生风长驱直入,正是自辽东归来的刘仁轨!
    王神玉和裴行俭闻言也立刻集合到窗口看——
    以至于刘仁轨走到台阶下,就注意到大唐的三个宰相,像是三只蹲在窗口等人回家的猫一样,一起好奇地盯着他,还对他招手表示欢迎。
    刘仁轨不由止步,先是忍不住露出笑意,之后又很快肃容。
    他迅速拿出尚书左仆射的气势挨个点名,然后发出灵魂拷问:“明明是多事之秋,你们怎么都闲着在窗口看风景?”
    可见觉悟还是不够到位,公务还是不够繁忙啊。
    听刘相如此说,窗口处的三道人影登时作鸟兽散。
    *
    刘仁轨进门后,就迫不及待抓住几位(来不及溜走的)同僚,问起这大半年来,大唐与吐蕃战事的详情,以及这一个多月来的和谈进展。
    提问如连珠炮。
    姜沃默默给他数着,果然是武将哎,肺活量真好,刘相接连抛出几十个问题,中间都没换几口气。
    问完后,刘仁轨就炯炯有神盯着眼前三人,等他们回答。说来,要是时间能倒退,或是人有前后眼,刘仁轨想:他当时一定不会跟裴行俭争什么去平定东夷!这一漂洋过海,错过了太多!
    他为宰辅,哪怕在海外,朝中大事当然也会传信与他。
    但
    远隔重洋,刘仁轨能看到的文书到底有限,加之吐蕃的战事又一波三折,后期更是吐蕃内乱到群魔乱舞,令人瞠目。
    长安城这边能得到吐蕃的实况详细转播,尚且觉得震惊。何况刘仁轨那边只能收到些简报。
    他就仿佛只看了一篇摘要,却看不到详细正文的人一般,实在是抓心挠肝。因此才回来第一日,回家换了朝服,就直奔皇城来了。
    裴行俭刚要按照刘相的问题,一一汇报吐蕃事宜,就被王神玉打断:“守约,先别告诉他。”
    刘仁轨震惊:“王相这是何意?!”
    面对刘仁轨的不满,王神玉依旧风雅从容,摇头道:“刘相,看你这个人啊。急,又急。”
    刘仁轨深吸一口气。
    为怕好容易回来的刘相被王神玉气出毛病来,姜沃连忙把话接过来,她倒是知道王神玉的心思——
    姜沃解释的语速都比以往快了一点:“刘相欲知西域战事详情,我们也想知道辽东之事具体如何。与其就站在这说,不如再叫上辛侍中去议事堂,咱们一起把这大半年来,东西两边的战事从头到尾复盘理顺一遍如何?”
    随着姜沃话音落下,王神玉满意点头:“知我者,姜相也。”
    刘仁轨颔首:“好。”
    确实已大半年未有,三省宰辅能聚齐的议事会了。
    然后催促道:“那快点叫人去门下省请辛侍中。”
    *
    议事厅内有一张硕大的圆桌——倒不是为了彰显宰相们的身份才用如此大桌,而是寻常圆桌堆不开那么些公文。
    此时案上就各色文书累累。
    几位宰相身后侧,还各坐了一个侍郎,专门整理今日的会议记录。姜沃稍微回头,就能看到坐在自己身后的刘祎之磨了满满一砚台墨。
    议事会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刘仁轨见辛侍中拿起一封公文前,先非常珍惜取出一方扁扁的木匣,然后拿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东西架在了自己鼻梁上。
    再转头,见王神玉和裴行俭也有,越发好奇。
     “这是花镜,戴上方便看书写字的。”姜沃在旁笑着解释道:“若非这镜子需要本人去试戴到最合适的,我早就给刘相寄过去了。”
    虽说没有真正的‘验光仪’,可以测量标准的近视和散光度数,磨出相应的凹透镜片来。
    但好在,花镜不需要特别精准的度数。
    姜沃对照着系统内的书看过去——人五十岁左右就可以带一某度花镜了,年龄每长十岁,还可以依次加个一某度。
    花镜最后的选定,主要是以个人试戴的感觉为主。毕竟每个人看近物的习惯距离也不一样。
    其实人到四十岁就会开始出现眼睛的老化现象,到了六七十,若是日常看文字多的人,不戴花镜就很难受了。
    很多时候只能把文字举的远远的看,而且看久了就疲劳头疼眼疼。
    像辛侍中这种常看账本的人,真是饱受折磨。
    因而他此时笑着对刘仁轨极力推荐:“姜相那城建署里的水泥制品也好,玻璃制品也好,我原来从没想过要买的——都是冤大头才买呢。”
    “但这花镜不一样啊,着实需要!”
    “刘相也来一副。放心,姜相人很好的,给咱们这些宰相,都会少收一点钱。”
    姜沃:……那是少收一点吗?辛侍中的花镜她就收了五贯钱好不好!这都不是打个骨折了,完全是收了九牛一毛的钱啊。
    在座宰相中,刘仁轨年纪最大,自然也受此视近物模糊困扰最重。
    他试带了一下辛侍中的,哪怕度数没有那么合适,也顿时觉得眼前一清,平时看公文上小一些的字就费劲的不得了,此时却觉得舒服多了。
    很好,有这等好东西,他能再多干十年!
    刘仁轨迅速跟姜沃预约了今日会后就去城建署,然后又问道:“姜相眼神倒好,不需要带这镜子?”
    姜沃笑眯眯摇头:我不需要镜子,我有挂。
    *
    裴行俭有条不紊的将安西鄯州、吐谷浑和碎叶川三处战事,与刘仁轨交代明白。
    吐蕃赞普骤亡,之后内乱一片,互相灭族等事,则换了王神玉来说:此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则有姜沃跟刘仁轨讲起吐蕃求和事——
    既然是求和,当然要拿出‘求’和的态度来,认错称臣朝贡这些都是应有之义,不必再说。
    此番吐蕃更要送‘质子’进长安,其中除了吐蕃王族血脉,更有钦陵的亲子弓仁,以及吐蕃王后赤玛伦母族的子侄。
    大唐不嫌质子多,都养的起。
    议事厅里也挂着大唐舆图。
    姜沃就起身指给刘仁轨:“刘相请看,如今吐蕃跟大唐再无接壤处!”
    原本这些年,吐蕃一直南征北战,把周围诸如羊同、党项及诸羌等部都收归己有,极大拓展了疆域后,虽说中间依旧有吐谷浑挡着,但吐蕃在鄯州、凉州、松州等几州,还是跟大唐接壤的。
    有接壤,就有摩擦,就有诸如鄯州之战一样,突如其来被入侵的可能。
    然而现在,俱无接壤之地!
    姜沃挨个讲过去:在吐蕃内乱之前,被文成拿下的大将曷苏就带着贵川部叛出吐蕃。
    而在吐蕃王城那两番血洗之后,一时吐蕃朝局纷乱如絮。哪怕大唐,对周边部落的羁縻统治都不能做到如臂指使,何况是吐蕃这种松散的统治。
    吐蕃一内乱,很快就有原羌蛮部首领昝捶趁机叛出吐蕃,投奔大唐,被朝廷嘉奖安置在巂州。接下来便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吐蕃周边的部落纷纷‘跳槽’:原羊同部、党项部首领也随之叛离……
    别说吐蕃抚平这次内乱后的伤痛且得几年,便是将来内政平定了,想要再接触到大唐,还得重新通关!
    可以说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姜沃给众人念了文成的最后一封奏疏:是她作为大唐将军兼使臣,旁观了吐蕃新赞普的继位。
    说来,赤玛伦这一番操作,倒是让幼子坐稳了赞普之位——毕竟噶尔氏也没有余力去扶持其余的王室了。
    现在逻些城内,便是没庐氏,和元气大伤的噶尔氏互相制衡。
    在继任典仪后,文成再次作为册封使,代表大唐册封吐蕃赞普为西海郡王。这也是曾经太宗皇帝册封过松赞干布的爵位。
    因赞普年幼,是由赤玛伦代为接旨。
    “西海郡王。”王神玉听过后,还道:“跟东边新罗王金仁问继承的乐浪郡王,还挺对称。
    不是海就是浪的。
    既然说起了乐浪郡王,说起了新罗,众人又一起看刘仁轨,等着他讲辽东之事。
    刘仁轨一句话就让在座众人明白了。
    他笃定道:“从此,新罗之地一如百济。”
    懂了,怪道刘相一去半年多,比裴行俭回来的还晚,看来是修理的明明白白。
    之后刘仁轨才详细说起辽东事。
    而姜沃看向挂在墙壁上的舆图——
    至此,东西俱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叶辰夏若雪 猎妖高校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神豪舅舅:开局带十个外甥逛超市 数码宝贝入侵美漫 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从栽下菩提树开始成神 他和她们的群星 武道真君,从捕蛇人开始 纯阳! 绝色生骄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重生之浪王之王 御医嫡女掌医馆[九零]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天下长宁 自缚禁地五百年,我当散修你哭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