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杀鸡儆猴 选择困难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三月初一朝会毕。
    金纹铜钟之音响彻殿宇。
    二圣先起驾离了含元殿后,便是一直随朝听事,但今日未发一言的太子殿下再行。
    接下来才是朝臣们按官职自前而后,鱼贯退朝。
    论序,自是尚书左仆射李勣走在先,余下宰辅按拜相资历再动。但今日,英国公却抬手:“请江夏王、邢国公先行。”
    两人都是一怔。
    尤其是苏定方,下意识摇头道:“百官按职退朝,我如何能行于英国公前。”
    李勣坚持道:“今日乃二位以军功登凌烟之日,诸臣当敬功不敬位。”
    “请!”
    闻英国公此言,江夏王和苏定方就不再推辞,皆以军中礼与李勣大将军互见。
    之后两人便在所有朝臣的注目中,顺着含元殿内铺设的如镜黑石地砖,带着此生圆满的荣耀,走出了殿门。
    走入了大唐的春日盛景。
    *
    李勣负手站在原地,目送他们出门。
    直到两位踏出门槛,他才如往日朝会般,与诸位宰辅颔首致意后,才动步离开了含元殿。
    按资历,中书令杜正伦随在后。
    姜沃在宰相里资历最浅,自然要等着最后走。
    她站在原地,再次打开她系统里的笔记本,记录大将军方才的言行。
    这也太会做人了。
    这两年在尚书省内,做英国公的副手,实在受益匪浅。
    姜沃在系统中奋笔疾书,也不妨碍她一心二用,应付眼前的寒暄——
    许敬宗正站在她面前,与她描补方才之事。脸上是诚挚到让人难以生起怀疑的和气笑容:“姜相今日之言,实是敷奏明敏。”然后婉转与她解释下,自己方才可不是抢功,就是听闻此事‘气魄’,不禁动容而起。
    直接把自己的抢功,美化成了仗义之举。
    许敬宗的文化造诣确实高言辞极动人,神色也很完美,若是不熟知他性情的人,听这一番话只怕就要信了。
    姜沃也只含笑听完。
    然后带了几分唏嘘道:“多谢许侍中直言。”
    她如此这般,许敬宗倒是愣住了。
    说来,许敬宗知道,因为李义府的关系,姜相与他一直颇为疏冷,凡事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这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对着自己露出了些感喟之意。
    许敬宗:……这倒是让我心里更没底了好不好!
    而接下来,还没等他继续说话,就听眼前人先截断道:“许侍中深明礼仪,甚通文典。拟定凌烟阁文臣之功时,若有难处,我一定去向许侍中请教。”
    许敬宗:这下有底了——‘若有难处再请教他’,就是让他平时离远点别插手呗!
    还是被记仇了。
    其实都在朝堂为官,彼此争权夺利,许敬宗不介意被人记仇和忌惮。但啥也没捞着就被吏部尚书记仇也太亏了。
    许敬宗再次郁闷而去,路过朝堂之上脸色煞白混合着铁青的李敬玄,不由嫌弃加迁怒地看了一眼。
    要是没本事,就别惹这事啊!
    烦死!
    许敬宗这一眼,失魂落魄中的李敬玄并未注意到。
    但当姜相走过他身旁,那双如同冷然深泉一般的双目望过来,李敬玄便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往后退了一步。
    李敬玄身边的几个御史台朝臣立刻远离了他一点——万一有雷,可别连累到我。
    见姜相也只是看了他一眼就走了,李敬玄狂跳的心口才渐渐平静下来——
    作为世家之臣,虽然看不惯这位姜相,但此刻李敬玄不得不庆幸,这位姜相执掌吏部,从来是铨衡官员褒贬得当。从未听说过她着意整过哪位朝臣,皆是按吏部定规做事。
    那还好,自己接下来只要小心谨慎不犯错,以姜相一贯的行事,应当也不会折腾自己。
    *
    而这日漫长的大朝会后,姜沃刚回到尚书省,李勣大将军就要单独寻她谈话。
    姜沃随着传话的小吏来到尚书左仆射的独门独户小院中。
    说来,姜沃的每一位顶头上司的院落,风格都异。
    太史局内两位师父就不说了,只说后来王老尚书与王神玉,那便是两个极端:一个恨不得朴素到像石窟,一个则恨不得雅致似天宫。
    到了李勣大将军这里又是一变。
    他院中多兵戈之气。
    屋内亦然。
    姜沃进门,一眼就看到一整面墙上挂着的大唐舆图。与兵部那幅最大的舆图一模一样。
    姜沃的目光不由落在上面。
    说来,她是从去年起,才对大唐边境线彻底熟谙起来的——去岁泰山封禅,帝诏诸边关防守紧要州府官员不必前往泰山下随行封禅,李勣大将军就带着她与吏部、兵部数位官员,按照此舆图,一个个边境州府厘过去。
    打那起就彻底熟悉了。
    她目光还在这张舆图上流连,就听李勣大将军开门见山问道:“李敬玄此人,你预备怎么办?”
    姜沃略微踟蹰:“我还未想好。”
    英国公闻言面上未动,心内不免叹气:到底还是年轻,大约是爱重官体名声,兼之性情太过温和直善,以至于今日李敬玄在朝上如此攻讦,她竟然却还未拿定主意。
    说来,李勣大将军在朝上也一贯谨言慎行,多与人为善常扶持后辈。
    在这点上,李勣觉得,姜沃还挺像他的——她在吏部多年,从未听说过她凭势欺人,反而多闻她擢选善用出色的年轻朝臣。
    但,也不能一味宽善啊。
    李勣自己就是轻易不与人结怨,然而一旦发现对方怨恨自己,尤其是开始有行动针对自己,就一定要让对方彻底失去反抗能力。
    比如从前薛万彻。
    两人是一同领兵出征时结怨,回来后,李勣向先帝弹劾,直接就捡着最大的罪名奔着要人命去:“薛万彻屡屡出言僭越怨望,罪不容诛!”
    当时先帝念在军功只将薛万彻解去军职。而到当今登基,薛万彻又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被赐死。其间与长孙无忌一同负责审理此案的英国公,自然顺手替他砸实了一下罪名。
    今日,李勣就准备教姜沃这一课。
    不过,还未开口,就见眼前人目光依旧落在墙上舆图上。
    “大将军,我未想好,到底是让李敬玄去大漠都督府,还是波斯都督府呢?”
     李勣:?
    姜沃是真的有点选择困难症犯了——
    大漠都督府,是去岁大唐新置的都督府,地如其名,纯纯大漠风沙,且当地的分哥逻禄部又民风很彪悍,也属于常常发生‘械斗’的凶恶之地。
    波斯都督府,则更特殊些。这几年,大食国(阿拉伯帝国)不断攻打波斯,波斯派出王子卑路斯向大唐求援,主动请求大唐在波斯分置州县。
    那里,算是妥妥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前线了。
    姜沃的目光在舆图上这两处来回移动了几回:到底是让李敬玄去大漠阴山吃沙子被当地部落再教育,还是去波斯境地,感受一下阿拉伯帝国的实力,替大唐攒一攒一手资料?
    李勣瞬息的疑惑后,很快就明白过来,面容之上浮现出笑意道:“这就对了。”
    他随手抽出案旁箭筒里一支羽箭,箭尖儿落在波斯都督府。
    “这里。”
    “大漠都督府到底隶属安西都护府。”若当地有战事,时任安西大都护的薛仁贵还得管。
    姜沃颔首:“是,波斯都护府战事更多,便于李御史为国尽忠。那我明儿就拟奏疏,写调令。”
    李勣颇为欣慰:“好。”
    不过姜沃要告辞前,李勣忽而又想起一事:“等等。”
    姜沃站住,垂手静候。
    只见大将军略微沉吟片刻道:“此事要快刀斩乱麻,不要拖延——他除了是御史中丞,也是东宫属臣,官至太子左赞善。”
    左赞赏,专司‘陈古以箴’太子事,相当于东宫的御史。
    与李敬玄御史中丞的职位正好匹配。
    姜沃应是。
    按说,李勣既是东宫太子太师,此时又算是姜沃的上峰与师长,应当言尽于此。
    但李勣到底是有所偏心的,很快就又嘱咐了姜沃两句:“太子对其才学,颇为赞赏。故而此事除了上奏疏外,亦要御前直奏,尽早给他‘升官’,让他即刻就任波斯都督。”
    姜沃再次沉声应是。
    其实,在李勣大将军提醒前,她已知此事。
    她既掌考功属多年,对朝廷官员如数家珍,那么,对李敬玄这个人自然也不陌生。
    说来,他虽然屡屡联姻世家,是标准的世家一脉。但此人并非尸位素餐之辈,而是自有其本事。
    因而能被世家看重,也能在姜沃掌了多年的吏部各种考核下做到御史中丞——
    他确实‘饱览群籍,尤善于礼’。年少便以才学广博出名,当今皇帝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李敬玄就在弘文馆崭露头角了。还被先帝年间的宰相马周推举入朝。可见确实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且李敬玄为官很勤谨,可谓不惮寒暑,略无缺职。可以这么说,如果只看勤奋指数升官,那李敬玄当个宰相都没问题。(反正比现在的某位王姓宰相勤奋百倍。)
    因而不用李勣大将军专门提起,姜沃也微微头疼:李敬玄,只怕正是太子最喜欢的那类人——学识渊博、克己复礼、不畏上谏。
    只是不知,这次东宫会不会为此人向她讲情。
    但无论东宫如何做,这回,姜沃是一定要拿李敬玄杀鸡儆猴。
    说来,从前不管朝堂上各种针对她的流言蜚语,还是那本专门讽刺警告她的话本,因未有人在朝上当面锣对面鼓站出来,她都未理会。
    可这次李敬玄不同,必须要处置。
    **
    从尚书省出来,姜沃含了一块润喉糖,穿过数条宫道,走过大唐第一条混凝土路,回到了太极宫。
    来太史局旧址,见师父李淳风。
    “推断盈虚,学究精密,风云历法……”姜沃进门,就听李淳风在重复她今日在朝堂之上说的话:“为太史之功。”
    李淳风笑道:“我还真未想到,凌烟阁文臣之功里,你竟连太史局都列上了。”
    姜沃含笑道:“兢兢业业多年做过的公务,自然不能忘记!”
    数载太史令,如何不算她的功绩呢!而且太史局可不仅仅是测算什么吉期,亦要掌历法、风云气候。
    修成新历法,如何不算大功一件?
    姜沃坐下来,说明今日的来意:“师父,我想问一问,平阳昭公主旧事。”
    李淳风十七岁就入秦王府当参记。虽未亲眼见过高祖起兵年间,平阳昭公主的战功赫赫。但武德初年的平阳昭公主,师父一定听说过,甚至是见过。
    李淳风颔首。
    “我与平阳昭公主唯有两面之缘。倒是公主的旧事,大略知道些。”
    “高祖破定长安后,便封公主为平阳公主,因公主有军功,每逢年节赏赐,总是比其余公主要高。”
    姜沃敏锐听出了不对问道:“每逢年节,高祖赏赐公主——武德初年到六年公主仙逝这段时间,公主一直留在长安城中,再未领兵?”
    李淳风点头:“武德初年,高祖置军府,将天下兵马编成十二军。”那时,所有军伍便都整合了,平阳昭公主手下的人马也不例外。
    “之后,当年公主手下的几位将领,倒是各有征战——最初就跟随公主的家僮马三宝,封太子监门率,领平道一军。”
    “当年公主收服的几位胡贼盗匪……”时隔太多年,也就是李淳风记性绝佳,才能再一一道来:“最先投于公主的胡贼首领何潘仁受封左屯卫将军、盩厔县公;丘师利受封郿城县公,这人贞观年间还在,还曾随李靖大将军出征过。”*
    李淳风又说了几位当年公主的部下的去向,最后道:“公主,则一直留于京中平阳公主府。”
    如果说公主解去兵权,未再领兵,只让姜沃觉得心中凄然。
    那么李淳风接下来的话,便忽如锥刺入心口般,让她顿生伤痛——
    李淳风说起了平阳昭公主的性情。
    说来他只见过昭公主两面,故而是从先帝的角度来说的:“先帝的性情啊。”李淳风目光中是深切怀念。
    武德年间,高祖李渊偏向李建成李元吉,打压秦王李世民等事,人尽皆知,甚至还屡次欲贬黜秦王,实在是悬殊不公。
    当年二凤皇帝曾这般形容自己:“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1]
    言下之意,以他的性格,若是受了不公委屈,只怕要忧愤气病,甚至气死。
    可见气性之大。
    毕竟有本事的人,都有气性。
    李淳风接着说起:“然先帝亦曾道:朕性情虽烈,尚不及姐。”
    平阳昭公主性烈如此!
    姜沃只觉得心口一刺,眼底滚烫,不觉含泪。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逆剑狂神 金殿春潮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日常系综影:我的超能力每季刷新 寒门宰相 绝症封心后,温小姐顶替了白月光 山海提灯 我是限制文的女配 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鹰视狼顾 十四亿国民的王国继承人 从废灵根开始问魔修行 魔门败类 华娱情报王 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 我的精灵训练家模拟器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从肉体凡胎肝到不死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