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36章 德不配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东汉五日一朝会,这一日的常朝之上,未央殿中,天子刘协独坐龙床上,服衣绣有日月星辰十二章,然而无论玄衣如何庄重,帝王神情如何肃然,仍然不能掩盖他身为十岁孩童原有的稚气。
    稚龄天子努力端着自己最威严的仪态,执行皇帝该尽的职责。
    董卓腰间佩金错刀,旁若无人地走进殿内,大殿中瞬间沉寂,木屐踩在地板上的脚步声极为清晰,他并未拜倒,只是拱手行礼,“陛下。”
    “太师请入座。”献帝看到董卓入殿,右手不禁攥上衣袍,面上沉稳道。
    董卓长揖谢恩,径直走到天子下首落座,他背靠在凭几之上,仰着头漫不经心道,“诸卿续议。”
    先前奏事的朝官口中含着鸡舌香,紧张之下连咽口水,丁香辛辣苦涩的味道刺激咽喉,面上却丝毫不敢显露苦色,他终于顺利奏完事,死里逃生般退回班次中。
    朝官们心中略微犹豫,有哪位勇士能挺身而出吗?
    只见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顺应众人心声,越众而出,奏道,“臣前日登高望气,见穴气色暗而黑,夜观星象,又有蓬星出西方[1]。”
    凉州兴盛鬼神风气,董卓也很在意谶纬之事,追问道,“此乃何兆?”
    太史低头禀道,“兆曰:当有大臣戮死。”
    这是有大臣将要被杀的征兆。
    董卓沉吟片刻,似乎若有所思。
    王允心道不妙,按董卓的心性,为了避免凶兆应在自己身上,他必定要杀人来应兆。
    他得加快动作才是。
    散朝之后王允特意放慢步速,待中郎将吕布走近时,王允脚下似乎绊到什么,身形一个踉跄,眼看就要摔倒在地。
    走在他身边的朝官惊呼一声,搀扶不及。
    这可是在宫阶上,摔倒要算宫中失仪,再说司徒公五十多岁了,这要滚下去也不知道有没有命在。
    吕布与王允都是并州人,王允在并州颇有贤名,因此吕布对这位同乡名士很是敬重,再加上王允早早有意笼络,他们俩一向关系不错。
    吕奉先身手属当世一流,他疾走两步稳稳扶住司徒公的肩,轻易止住了王允的倾倒之势。
    “公无恙否?”见王允站稳,吕布松开扶助的手。
    王允躬身行揖礼,“多谢中郎将相救。”
    吕布忙退两步避礼不受,“举手之劳耳,司徒下阶小心。”
    “若非有中郎将援手,我命休矣,我欲置酒相谢,中郎将万勿推辞。”王允身为三公,语气间却一片恳挚,仿佛的确是感激至极。
    吕布本来就不是多礼的人,当即揖道,“敢不从命。”
    于是吕奉先骑马跟随司徒的马车,到了司徒府直入后堂饮宴,王允待他极为客气,这让刚从董卓那里受辱的吕奉先很感动。
    还是他们并州人士忠直,不像关西贼虏天性刻薄。
    酒至半酣间,王允令人将食案拼到一起,两人对案饮酒,王允问道,“将军为何眉间郁郁,是否有为难之事?”
    面对着这样一位恂恂长者,吕布借着酒意向王允大倒苦水,说董卓已经对他动杀心,说早知董卓是这样的寡恩残暴之人,他就不该率众投奔他。
    他越说越悲愤,喝酒喝得越急,大有借酒浇愁之意。
    王允听着此人叨叨,从并州兵在董卓麾下被排挤,一直抱怨到老贼不愿让他掌兵,只是把他作为随身护卫。
    “名为父子,实则驱使之犬马,此岂我之愿耶?”他狠狠灌了一觞酒,酒液打湿了袍襟。
    王允见他这副自苦模样,觉得时机已到,“卓贼倒行逆施,祸乱朝纲,将军天授勇武,正是为解国难而生。”
    他扶案倾身直视吕布,“若除卓贼,将军可无忧矣。”
    你不是害怕他对你不利嘛,先下手为强,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正是!”吕布眼神一亮,将酒樽重重放下,酒液激荡而出。
    他激动片刻,眼中的神采又消退下来,“杀卓之后,凉州将卒势必要伐我复仇,为之奈何?”
    “将军勿忧,将军锄奸之后,社稷纲常得以恢复,凉州甲士虽众,卓死而人心必散,不足惧也。”王允为他分析情况。
    “而将军功勋极著,乃国之重臣,必当海内知名,士庶称颂。”
    杀董卓,得名得利,既能匡扶社稷,又能加官进爵。
    这样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
    吕布听完,果然眉间郁气一扫而空,他正要点头答应,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
    “如父子何?”他前倾身体,武冠上的两支长羽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
    奈何我和他誓为父子,这当如何?他不仁我不能不义啊。
    王允沉声道,“君自姓吕,本就与卓无骨肉之情。”
    醒醒吧,你又不是董卓的亲生儿子。
    “何况董卓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
    吕布回想起那一瞬的生死之间,终于下定决心,“布愿随公救国难,诛卓贼!”
    王允拱手相拜,“有君相助,大事可成矣!”
    ————————————————
    荀忻与荀攸在日暮时出门,二人皆着白巾白袍,手中提着酒食,沿着一条荒僻的小路向前走。此行是去祭奠何伯求。
    当日何颙狱中自杀,亲朋故旧听到消息,赶去将他的尸首收敛,葬在长安城中一处荒地。
    荀攸出狱后打听到消息,便准备要前来拜祭。
    荀忻回想起当初在雒阳时那位仗义慷慨的白袍名士,望着天边绚丽如火的晚霞,心中生出悲意。
    行走间突然记起来,他好像忘掉了一件事,他的六叔荀爽荀慈明不是该被董卓征召吗?
    他忘记为这件事谋划,此事竟然也没有发生?
    荀忻与荀攸之间讲话素来随意,当即问他,“董卓征召海内名士,慈明叔父为何未曾至雒阳?”
    “文若曾于传书中提起,其在征召抵达之前已遁入山林。”
    难道是兄长提醒的吗?
    荀忻又想起一个他遗忘已久的疑问,他的兄长荀文若好像是所有人里唯一与历史有出入的。
    脑中浮现这个想法后他又嗤笑自己,历史,你如今真的敢把这些当历史吗?
    穿越这件事本来就极不科学,兄长身上不同寻常的地方有什么必要去深究。
    他是荀文若,是荀忻的兄长,是可以相信的人,这便够了。
    遍地生长着枯黄的杂草,荒野中不时传来几声鸦啼,夕阳已沉,白日的暖意渐渐被夜色吞噬,在天际转变为墨蓝色时,他们两人终于走到了何颙坟前。
    坟前的柏树刚植上没多久,低矮瘦小,在夜色中看起来只是矮矮的一树阴影,没什么生气。
    荀忻将手中的祭品放下,取出食盒中的酒器,以酒酹地,听着荀攸念凭吊的祭文。
    入夜的荒野如此寂静,荀攸低沉的声音回荡在风中,平静的音调听在耳中愈显悲戚。
    荀忻起身面东而拜,他的额头抵在地上,在心里问道,“先生,我常常想,我的仇人究竟是谁?”
    “从前我将此恨记在董卓头上,我无力手刃仇人,只能推波助澜。”
    “可太学喋血仅仅是因为董卓吗?”他仰起头,额头犹带着草梗压出的印痕。
    “是董卓造成了这一切,还是这一切造就了董卓?”他闭上眼,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荀攸走过来,他的手搭上白袍郎君的肩,正开口欲言,就听荀忻问道,“公达,天下因何而乱?”
    荀攸望向无垠的荒野,沉默片刻,“《易》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荀忻闻言一怔,德不配位,这四个字简直概括了桓灵二帝以来一切乱象的原因。
    皇帝德不配位,宦官奸臣德不配位,何进如此,董卓亦然。
    掌舵的舵手居然不会辨认方向,这艘大船在风急浪高,处处暗礁的苍茫大海中,如何能不沉没?
    他站起身,衣摆上沾上了泥尘,他按住腰中佩剑,回忆起几年前去往雒阳的马车中那一席谈话。
    荀彧的声音仿佛响在耳畔,“叔父之意,望汝有澄清天下之志。”
    荀忻,你该如何澄清天下?
    而此时荀攸似乎也若有所思,他看一眼身上的白袍,有什么东西在心中缓慢生长,怂恿着他走出那一步。
    荀公达俯身拾起食盒,走到荀忻身侧,缓声道,“行矣。”
    ————————————————
    司徒府的宾客奉命而出,沿着长安的街衢分散而去。
    长安城中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传唱一首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
    “千里草”、“十日卜”便包含了董卓的名字,这十二个字是昭示董卓死亡的谶语。
    当荀忻听到这首童谣后,转头对荀攸道,“王子师不愧王佐之名。”
    这位前辈“王佐”,虽然过刚易折,但为了心中的道能屈能伸,能正义匡国,也放得下身段去使这些小技。
    荀攸平静道,“攸拭目以俟。”
    拭目以待什么?自然是王允如何设计这一局棋。
    “司徒公果然不愿吕布脱出掌控,看来要用上我等所献之物。”他勾了勾唇,向来深情的眉眼此时只有锋芒意气。
    如果用上那件杀器,想必董卓的死相绝不会好看。
    荀忻坐在酒肆之中,举杯与荀攸对饮,两人脸上凝着如出一辙的寒意。
    与此同时,还有一则谣言在士庶中流传,据说一位道士手持白布幡在郿坞外徘徊,被士卒羁押至董卓面前,只见白布幡上写着偌大一个“吕”字。
    听信流言的人们揣测片刻,隐隐猜出一个名字,而董卓身边的近臣们听闻后付诸一笑,他们知道根本没有出现过这个道士,只当是坊间编造,没有放在心上。
    吕布骑着赤色骏马,率兵路过市肆,武人的敏锐感知让他察觉到无数窥探他的视线。
    奇怪的是这些视线还并无恶意,甚至隐隐包含着期待与鼓励?
    吕布摸了摸赤兔马油光顺滑的鬃毛,百思不得其解。,,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从延命灯开始的长生路 八零家属院来了新嫂子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终极火力 牧者密续 天倾之后 我妈是过气影后[穿越]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太一道主 错把恐怖游戏当乙游 都重生了肯定靠校花养活啊 开局一座核心舱 听到乖巧妻子心声后 退圈后养大熊猫幼崽爆红 穿进古早言情当女主[现代版] 海啸末日,但我是海洋之主 冷浸星 坐忘长生 我看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