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45章 nbsp; 苏轼和苏辙思考了三年,终于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三年前,新政失败,欧阳修范仲淹等人被贬出汴京。
    这三年来,欧阳修他们在外地任职,励精图治,造福百姓,做出了一番漂亮的政绩,所以这才被调回汴京来。
    牛车上,欧阳修正在看信。
    信是赵旸一个月前写的。
    赵旸得知欧阳修即将回汴京,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他,期待他早日回来。
    欧阳修看着太子殿下写给他的信,嘴角不觉扬起一个笑容。三年不见,不知道太子殿下大了多少,不知道太子殿下跟晏相读书读得怎么样。
    这次欧阳修回汴京,除了回汴京任职,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导太子殿下读书。
    与此同时,还有一行人也在来汴京的路上。
    这一行人就是苏洵父子三人。
    苏轼苏辙思考了三年,终于决定来汴京考太学。
    虽然苏洵不太愿意让两个儿子来汴京考太学,但是两个儿子决定考太学,他这个做父亲自然会支持,所以他亲自带着两个儿子来汴京。
    船上,苏洵正在教导苏轼苏辙读书。
    “休息下。”苏洵收起书,“先喝茶。”
    “是,爹爹。”
    父子三人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点心。
    “哥哥,我们来汴京考太学,不跟福慧说吗?”苏辙面『露』疑『惑』地问道,“福慧之前还写信问我们要不要来汴京考太学,我们真的不跟他说吗?”
    苏轼笑着说道:“我想给他一个惊喜。”
    苏辙茫然地眨了眨眼:“惊喜?”
    “我们到了汴京,直接去相寺找他,他见我们来了,一定会非常惊喜。”苏轼是真的想给赵旸一个惊喜,他非常期待福慧看到他们的表情。
    苏辙明白了他哥哥的意思,一脸恍然地说道:“那福慧肯定兴坏了。”说完,他面『露』奇地说道,“三年不见,也不知道福慧什么样呢。”
    “应该是越越看。”这三年来,福慧每个月会写信给他们。虽然他们三年不见,但是因为每个月通信,他们之间非常熟悉。“福慧说他今年正式启蒙了,不知道他学得怎么样。”
    “福慧那么聪明,应该学得很吧。”虽然这三年来,一直福慧有书信往来,但是苏辙心里还是有些想福慧的。“三年前,福慧还没有正式启蒙就读了不少书,现在正式启蒙了,应该读了更多的书了。”
    “等见面了,得地考考他。”
    “哥,福慧说过,如果我们考上太学,他也会考太学,到时候我们就在一处读书了。”
    “等我们考上了太学,教福慧考太学。”虽然福慧比他们小很多,但是要是在一块读书,也是一件美事。
    苏洵听着两个儿子的对话,打趣道:“你们倒是很有信心考上太学啊。”
    苏轼对他爹爹笑了笑:“有爹爹您的教导,我们一定考上太学。”
    自两个儿子决定考太学后,苏洵就请他汴京城的朋友帮他弄到往年太学入学考试的题目。
    苏轼苏辙做了几份太学入学的考卷,考得不错,他们这才有信心来汴京考太学。
    苏洵看着两个儿子,在心里微微叹了气,也不知道让两个儿子来汴京上太学是对是错,毕竟太学……唉,算了,两个孩子来了,他在想这些也没,不如相信两个儿子。
    “等你们考上太学,我回去把你们的母亲接来。”这次,只有他们父子三人来汴京,没有带上家里其他人。等苏轼苏辙考上太学后,苏洵打算把妻子接来,一家人在汴京城里定居。
    “爹爹,如果您不喜欢留在汴京,您还是回眉州吧。”苏轼知道苏洵不太赞他们上太学,也知道苏洵不太喜欢汴京。“我会照顾弟弟,您不担心。”
    苏辙忙说道:“我也会照顾哥哥的。”
    “你们兄弟俩在汴京,我怎么放心。”苏洵是不太喜欢汴京,因为汴京太过繁华,而且有太多权贵,稍微不小心就会卷入到权利的漩涡中。
    “爹爹,我们不是小孩子了。说,我们吃住在太学,您不担心我们。”不少外地的学子考上太学,会住在太学里。苏轼他们要是考上太学,也会住在太学里,不特意在汴京城里租房住。
    “不,你们两个在汴京,我们不放心。”苏洵对两个儿子笑了笑,“我已请朋友在太学附近租了房子,日后你们去太学读书也方便。”
    这次在来汴京之前,苏洵安排了一切,请他朋友帮忙租房子,找下人。
    在照顾两个儿子方面,苏洵是非常舍得花钱的。不过,因为汴京城的房价太贵,想要在汴京城里买下一套房子不太实际,所以还是租房比较划算。
    如果苏轼他们兄弟俩中留在汴京任职,到时候买房子也不迟。
    “父亲……”
    苏轼刚想说什么,被苏洵打断:“你们在太学读书会很辛苦,我你们的母亲不会放心留你们两个在汴京。”
    见爹爹心意已决,苏轼苏辙也不说什么。
    “爹爹,是我们任『性』了。”
    “你们没有任『性』,你们想来太学读书并没有错。”苏洵一直以来以两个儿子为豪。他的两个儿子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听话,很少让他们『操』心。“爹爹还是那句话,既然决定来太学读书,那就读书,不要做其他的事情。”
    苏轼苏辙神『色』严肃地点点头,异同声地说道:“爹爹,我们知道。”
    “休息了,我们继续。”
    “。”
    父子三人又读起书来。
    说到读书,这三年来,赵旸寄了不少书给苏轼他们。
    三年前,苏轼他们离开汴京的时候,赵旸就送给他们不少书籍,还送给他们不少笔墨纸砚。
    这三年来,赵旸把太阳书局发售的杂志、报纸、小人画话本寄给了苏轼他们。
    苏轼他们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眉州,但是因为经常看太阳书局发售的报纸杂志,他们对汴京城里的事情非常了解。
    苏洵教导苏轼他们念完一篇《易经》,就两个儿子一起看太阳书局发售的杂志。他们看的是《文学集》。
    苏轼苏辙正在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洵正在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其实,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苏辙看了很多遍,但是每次看会被深深地惊艳到。每次重新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哥,我们以后不写出像《醉翁亭记》这么的文章?”
    “我们只要读书,就一定写出来。”苏轼倒是很有自信。
    “欧阳先生真的太有才华了。”苏辙一脸仰慕地说道,“听说朝中很多大臣会去太学里讲书,不知道欧阳先生会不会去?”对有才华的人,苏辙苏轼非常憧憬。
    “欧阳先生并不在汴京。”苏洵倒是知道一点于欧阳修的事情,“三年前,欧阳先生离开了汴京,去外地任职。”
    “啊?”苏辙一脸失望,“欧阳先生不在汴京啊。”
    苏轼问道:“爹爹,范先生呢?”
    “范先生也不在汴京,也去外地任职了。”
    苏轼听完,也是一脸失落。
    见两个儿子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苏洵安慰他们道:“日后有缘,你们会见到的。”
    苏辙一听这话,立马恢复了精神。
    “只要我们在太学读书,就一定见到欧阳先生他们。”
    苏轼点点头:“对,日后一定见到。”
    苏辙看着中的《文学集》,惊叹道:“这太阳书局弄出来的报纸杂志太了,等到了汴京,我们一定要去太阳书局看看。”三年前,他们走的时候,还没有太阳书局。没想到他们离开汴京没多久,就有了太阳书局。
    “听说很多文人学子喜欢去太阳书局讨论诗词歌赋,以后我们也可以多去去,他们多交流。”苏轼喜欢太阳书局发售的美食杂志,话本杂志、小人画杂志、医学杂志农业杂志。
    “太阳书局的板真厉害,竟然弄出这么多看的杂志。”
    苏洵一脸深意地说道:“太阳书局背后的板绝不是普通人。”苏洵之前写信向他朋友打听过太阳书局的事情。他朋友知道不多,只知道太阳书局背后的板是权贵,一般人不敢招惹太阳书局。他朋友猜测,太阳书局的背后恐怕还有朝廷支持。因为太阳书局发售的报纸杂志,朝中的大臣们必须订阅。
    “也一定是有才之人。”如果没有才华,是绝对不会做出这么的报纸杂志。“福慧说太阳书局里有很多书,甚至还有孤本,我们一定要去看看。”
    “可是,哥,我们不是会员,是不阅读太阳书局里的孤本。”
    “福慧不是说只要通过太阳书局的考核,就为太阳书局的会员么。”苏轼一脸跃跃欲试地说道,“我们可以去试试。”
    “,我们去试试。”苏轼他们兄弟俩,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在做任何事情前,他们绝不会害怕畏惧,他们会先尝试。如果失败了,他们也不怕,会继续尝试。
    苏洵很喜欢两个儿子的“无畏”精神,年轻人就应该勇敢无畏,这样才闯出一片天地。
    此刻,远在舒州的王胖胖正在焦急地等待这个月的杂志。
    赵旸不仅把报纸杂志寄给苏轼他们兄弟,也寄给了王雱。
    王雱非常喜欢,每个月眼巴巴地等着赵旸寄给他。
    正在杀破狼军一起训练的赵旸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吓得曹修立马把庄子里的大夫叫了过来,给他把脉。
    庄子里有大夫,负责给杀破狼军的孩子们看病疗伤,毕竟训练的时候,经常会受伤。
    见赵旸的身子并没有问题,曹修心里才放心。
    三年前,赵旸突然病重,也吓到了曹家人。一直以来,曹家人也十分在意赵旸的身子。
    赵旸在庄子里呆了五天。这五天,他彻底他的杀破狼军混熟了。不止如此,他曹修他们商议了不少事情。
    他不在外面久待,不然曹皇后宋仁宗他们会担心。者,他一直不回去读书,晏相怕是要急了。
    宋仁宗见儿子五天没有回宫,心里急了,来找曹皇后。
    “皇后,旸旸一直没有回来,晏相一直在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宋仁宗不意思说他想儿子,只晏殊来做借,“你叫旸旸回来。”
    曹皇后一眼就看出宋仁宗在说谎,不过懒得拆穿他。
    “官家,旸旸在生你的气。“
    宋仁宗被曹皇后说得有些尴尬,“要不朕去曹家庄子接他回来?”说完,他又说了一句,“福康一直在等他回来去放纸鸢。”
    曹皇后并不想让宋仁宗去曹家的皇子,她想了想说:“我叫旸旸回来。如果旸旸还不回来,我亲自去接他回来。”
    “那就麻烦皇后了。”比起他,旸旸这孩子更听皇后的话。只要皇后叫他回来,他一定回来。
    “官家,旸旸回来,您该不会还让旸旸接受您朋友的女儿吧?”曹皇后故意问道。
    宋仁宗摇摇头说:“旸旸不喜欢,那就算了。说完,他轻轻地叹了一气,“是朕考虑不周。”
    曹皇后点点头,毫不客气地说道:“您知道就。”
    被曹皇后这么说,宋仁宗脸上的表情不由僵住,心中不禁有些尴尬,还有些难堪。
    “朕还有事就先走了。”
    曹皇后站起身行礼:“恭送官家。”
    宋仁宗的眉头皱了下,随后转身离开了坤宁宫。
    张茂实看了看宋仁宗的脸『色』,就知道他生曹皇后的气了。
    宋仁宗觉得曹皇后刚才对他太不客气了,皇后果然……还是穗儿,但是穗儿也偏袒皇后。在这宫中,他竟然一个知心人没有。
    张茂实见宋仁宗没有回福宁宫,而是来到陈氏以前住的宫殿。
    宋仁宗等到了宫殿,才发现自己来到陈氏以前住的宫殿,在心里感叹道,全天下也只有她了解朕,知道朕心里在想什么。
    “官家?”张茂实见宋仁宗一脸伤感,心地问道,“您没事吧?”
    宋仁宗回过神来,语气淡淡地对张茂实说道:“朕没事,回福宁宫吧。”
    “官家,皇后娘娘也是埋怨您把太子殿下气走,等太子殿下回来,皇后娘娘也就消气了。”
    宋仁宗闻言,心里对曹皇后的那点怨气也消了。
    “是朕不对,等旸旸回来,朕得地哄他。”
    “太子殿下出去五天了,应该也消气了。”张茂实言道,“官家,您只要地哄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一定不会生您的气。”
    “这个小祖宗可不哄。”宋仁宗嘴上这么说,但是语气里充满宠溺。
    赵旸在回宫之前,去了一趟禁卫军营,看了看禁卫军营里将士们的训练。
    禁卫军营的将士对太子殿下的到来十分意外。他们原以为太子殿下会有什么事情,没想到太子殿下只是来看他们的训练。
    赵旸对禁卫军营的将士的训练不太满意。不止如此,他没有在禁卫军营里将士们的眼中或者身上感受到战意。
    在后世,哪怕是平年,将士平日里训练的时候会非常凶猛,丝毫不敢懈怠,但是禁卫军营里的将士不是。
    或许是时间没有上战场,又或者是时间被打压,把他们身上的锐气全磨没了。与其说他们是禁卫军营里的将士,不是说他们是个摆饰。
    不过,这也不怪禁卫军营里的将士,他们也想上战场立功,但是朝廷不给他们机会,他们只天天浑浑噩噩地度日。
    赵旸没有多说什么,鼓励了禁卫军里的将士一番,让他们训练,让他们守护汴京城的安全。
    鼓舞了禁卫军营里的将士一番后,赵旸没有久待,直接回宫了。
    等太子殿下离开后,禁卫军营里的将士们还一脸茫然,不明白太子殿下突然到来,到底为了什么,难道就是鼓励他们训练吗?
    他们平日里有训练,并没有偷懒,难道太子殿下对他们的训练不满?
    曹健见将士们一副『迷』茫的模样,也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说明日起,要更加严格地训练。
    不过,也有将士明白了什么,他们的心头变得非常火热
    一直以来,官家几乎没有来过禁卫军营里,这还是第一次有皇室的人来禁卫军营,而且还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是储君,他不可无缘无故来禁卫军营里,也不会莫名其妙地鼓励他们训练。
    太子殿下这次来禁卫军营是有目的,而目的就是让他们训练,这就意味着他们以后很有可……
    者,太子殿下了来禁卫军营里,还释放了一个态度,一个亲近武将的态度,这意味着什么……这些聪明的将士们一想到这里,就变得非常激动。
    曹健见有的将士反应了过来,意味深地对他们说了一句,让他们以上战场的标准来严厉的训练他们下的士兵。
    这些聪明的将士们听到这话,就知道他们猜对了。
    赵旸回宫后,直接去了坤宁宫,没去福宁宫。
    曹皇后仔细地打量了下儿子,见儿子精神不错,心里便放心了。
    “这几日去庄子,玩得开心吗?”
    赵旸咧嘴对曹皇后灿烂地笑了笑:“玩得非常开心。”不仅玩得开心,还收获很大。
    有苗昭容在,曹皇后不方便多问赵旸。
    “玩得开心就。”
    这时,外面传来给宋仁宗行礼的声音。
    “官家来了。”苗昭容笑道,“官家肯定是知道太子殿下回来,急急匆匆地赶过来了。”
    赵旸皱着一张小脸,表情非常不兴。
    苗昭容见赵旸还在生气,替宋仁宗说话:“太子殿下,这几日官家一直在盼着你回来,你这几日不在,官家没有睡。”苗昭容见宋仁宗这几日可怜,忍不住想要帮他说话。
    赵旸双叉抱胸,冷着一张小脸说道:“在爹爹心里,我这个儿子一点也不重要。”
    宋仁宗刚走进来就听到这话,连忙说道:“谁说你在爹爹心里一点不重要。”说完,他急急忙忙地走到赵旸的面前,伸去抱儿子,结果被儿子躲开了。
    赵旸躲在曹皇后的身后,离宋仁宗远远的。
    宋仁宗见儿子躲着他,心里有些失落。不过,他也猜到小祖宗没有那么哄。
    “旸旸,爹爹知道错了,爹爹向你赔礼道歉。”这个世上让宋仁宗赔礼道歉也只有赵旸了。
    赵旸站在曹皇后的身后没有出来,也没有说话。
    “旸旸,真的不理爹爹呢?”宋仁宗的语气非常可怜,“爹爹非常想你,你看看爹爹不。”
    苗昭容见宋仁宗这么低声下气地求赵旸,心软地帮他说话。
    “太子殿下,你五日没回来,官家想你五日,你看看官家。”
    “旸旸,你出来看看爹爹不?”宋仁宗的语气越发可怜,“爹爹五日没见你了,想你,让爹爹地看看你。”
    赵旸并不是真的生气,不过他不吓吓他爹爹,说不定日后他爹爹又会抽疯做出荒唐的事情来。
    “你还看我做什么,我又不重要。”赵旸十分傲娇地说道。
    见儿子搭理他了,宋仁宗心里欢喜,继续哄道:“在爹爹心里,旸旸最重要。爹爹之前一时糊涂才会让爹爹的朋友的女儿进宫陪你,你不喜欢,爹爹就不让她进宫陪你。”
    曹皇后抬轻拍了下儿子的头,对苗昭容使了使眼神。随后,她们两人就退了出去。
    “旸旸,理理爹爹不?”宋仁宗蹲下神来,故意装作可怜巴巴的模样望着赵旸,“爹爹真的知道错了,你给爹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
    赵旸挑眉,凶巴巴地瞪着宋仁宗:“你真的知道错了?”
    宋仁宗连连点头:“爹爹真的知道错了,可以给爹爹一个机会吗?“
    “也不是不不给你机会。”赵旸眼珠子转了转,小脸上『露』出一抹不怀意地笑容。
    宋仁宗见儿子坏笑了起来,他就知道儿子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旸旸,你想要什么?”以前,宋仁宗惹赵旸生气,会被赵旸狠狠地敲诈一把。这次,肯定也会被敲诈。
    赵旸朝宋仁宗招了招,宋仁宗把他的脸凑到赵旸的面前。接着,他的脸就被赵旸狠狠地揪了起来。
    宋仁宗仰着脸,任由儿子力地『揉』搓他的脸。
    赵旸狠狠地捏了捏宋仁宗的脸,又力地拔了拔他的胡子。
    宋仁宗被拔地生疼,但还一脸宠溺。
    赵旸伸又拍了拍宋仁宗的脸,又捏住他的鼻子。
    “爹爹,你怎么这么傻啊?”
    “是是是,爹爹傻,旸旸聪明。”宋仁宗哄道,“爹爹错了,旸旸原谅爹爹不?”
    “爹爹,你得保证以后不许做这么蠢的事情。”
    “爹爹跟你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做这么蠢的事情。”宋仁宗连忙举起做发誓状。
    “爹爹,我要你的……”赵旸毫不客气地狠狠地敲诈了宋仁宗一笔。
    赵旸要的东西是宋仁宗最宝贝的东西,要的宋仁宗心疼。但是,为了让儿子开心,心疼也要给。
    “爹爹全给你,那你原谅爹爹了吗?”
    “行吧,这次我就原谅你。”赵旸说着,又狠狠地捏了捏宋仁宗的脸,“爹爹,你下次惹我生气,我就不会这么轻易地原谅你。”
    “爹爹不会了。”宋仁宗朝赵旸伸出双,“爹爹可不可以抱抱你?”
    “唉,谁叫你是我爹爹。”赵旸的小模样十分勉强,“抱吧。”
    宋仁宗张开双,力地把儿子抱进怀中。五天没见到儿子,宋仁宗是真的想儿子。
    赵旸抬拍了拍宋仁宗的后背:“爹爹,你抱了吗?”
    听到儿子这话,宋仁宗不由地失笑,他松放开儿子,伸『摸』了『摸』儿子的小脸。
    “你这个小坏蛋,五天不回来,一点不想爹爹吗?”
    “爹爹你惹我生气,我为什么要想你啊。”
    “你这个小没良心的,爹爹这五日可是天天想你,让爹爹抱一会儿。”
    “真是拿你没办法,让你抱一会儿。”
    又抱了一会儿儿子,宋仁宗才放开。他站起身,抱起儿子坐在椅子上,开心地问道:“你这五日去哪了?”
    “去庄子玩了。”赵旸笑嘻嘻地说道,“跟大表兄他们在庄子玩。”宋仁宗反对他把他的亲卫军交给曹家训练,所以他不告诉他去曹家庄子是为了看他的亲卫军。
    “玩什么?”
    “跟大表兄他们一起挖野菜啊……”赵旸胡扯八道地跟宋仁宗说了一通。等说完后,他想到了春耕,“爹爹,我今年不你们一起去春耕啊?”
    “你还小,不下田『插』秧,等你大一些,爹爹带你去春耕。”
    “爹爹,我不小了,我下田『插』秧。”赵旸拉了拉宋仁宗胸前的衣服,“爹爹,今年的春耕,你应该大臣们多『插』几天的秧,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农种田的不易。”
    “这是为何?”
    “你们每年春耕下田『插』秧就『插』那么一会儿,根本无法让大臣们体会到农的不易。”赵旸小脸认真地说道,“朝中不少大臣根本不了解百姓的不易,只有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百姓的不易,他们才会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事。”
    宋仁宗觉得儿子的这番话说得很对,问他:“你打算让他们『插』几天的秧?”
    “最起码三天吧。不止如此,日后爹爹你还要带他们去除草、除虫。”赵旸掰着指说道,“然后等到秋收的时候,你让他们下田帮百姓割稻子。对了,还要让太学的学生这么做,这样他们才知道间的疾苦,知道他们是为了造福百姓而读书,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读书。”
    宋仁宗觉得儿子这个想法很,点点头赞同地说道:“,按照你说的做。”说完,他又问道,“你还有什么主意?”
    “还有让太学的先生带着学生去体验间的疾苦。体验后,让学生写下他们的感受。”赵旸刚刚说完,脑子里又闪过一道灵光,“最搞几块田地,让太学的学生们自己『插』秧种稻,然后自己收割稻子。还可以让他们种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菜,或者果蔬什么的。”
    “这个主意不错。爹爹会吩咐下去。”宋仁宗问道,“还有吗?”
    “太学学生种的东西,他们可以自己吃,也可以送给贫苦人家。”赵旸捏着下巴说道,“要让太学的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就感。”
    宋仁宗伸『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一脸欣慰地说道:“你这个想法很。”
    “爹爹,你以后有时间也带我多去田间走走,了解间的疾苦。”
    没想到儿子会有这份心,宋仁宗心里非常兴:“,以后爹爹多带你去田间走走。”说完,他想到马上就要犁地了,“过几日,爹爹带你去犁地,不?”
    “啊。”
    这段时日,农们正在犁地,为春耕做准备。
    “会很累的。”
    “爹爹,我不怕累,你怕累吗?”
    “不怕。对了,过两日,爹爹带你去放纸鸢,不?”
    “啊,放完纸鸢,我们就去犁地。”
    “行。”见儿子对犁地这么感兴趣,宋仁宗心中很是宽慰。虽然到时候儿子一定会嫌累,但是他有这份心,真的很不错。
    翌日,晏殊下了朝后,就急急忙忙地前往东宫。
    他今日来东宫,难得没有被大白大黑戏弄。
    “先生,早。”
    晏殊见到赵旸,先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臣见过太子殿下。”
    “先生,请起吧。”赵旸说完,也向晏殊行了个礼,“先生,抱歉,这几日没跟你读书。”虽然他不愿意跟晏殊多学,但是并不表他讨厌晏殊。相反,他很喜欢晏殊,也很尊敬晏殊这个先生。他这五日没有读书,于情于理他应该向晏殊赔不是。
    晏殊微微惊讶了下,随即连忙伸扶起赵旸。
    “太子殿下回来就。”他握着赵旸的,心地问道,“殿下官家了吗?”
    “了。”赵旸笑着说,“不,爹爹就要哭了。”
    晏殊被赵旸这句话逗乐了:“这几日,官家很担心你。”
    “先生,担心我吗?”
    “担心。”晏殊满眼欣慰地看着赵旸,“太子殿下,臣很兴你这么敏锐,拒绝了官家的提议。”
    “先生,我可是很聪明的。”赵旸骄傲地挺起小胸膛,满脸得意地说道。
    “太子殿下聪慧过人。”
    两人来到书房。
    元松端来茶。赵旸让晏殊先喝茶,待会在教他读书。
    晏殊喝完茶,也没有急着教导赵旸读书,而是问道:“殿下,昨日回宫前去了禁卫军营吗?”赵旸前脚去了禁卫军营,后脚朝中的文臣们就得知了这件事情。
    听到晏殊这么问,赵旸一点也不意外。
    “对啊。”
    “殿下,您去禁卫军营做什么?”晏殊猜测是曹家人带赵旸去禁卫军营里。
    曹家、石家、家、王家、张家一直以来没有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没想到他们现在把主意打到太子殿下身上。
    曹家是太子殿下的外祖家。曹家想利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以后答应他们去收复燕云十六州。
    果然,不该让太子殿下跟曹家走得很近。但是,曹家是太子殿下的外祖家,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阻止太子殿下曹家亲近。
    “去看禁卫军营里的将士啊。”赵旸一脸无辜又可爱地说道,“鼓励他们训练。”
    一定是曹家让太子殿下这么做的!
    曹家果然没有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殿下,您怎么想去禁卫军营里,鼓励将士们训练?”
    赵旸奇怪地看了一眼晏殊,不解地问道:“先生,我不该去吗?”
    这个问题问得晏殊愣了愣,他不说太子殿下不去,但是……
    “殿下,您去了禁卫军营,有什么感想?”
    “感想?”赵旸思索了下说,“没有什么感想啊。”
    “没什么感想吗?”晏殊又问道,“殿下,您会不会觉得军营很玩,或者很严肃?”
    “先生,玩这个词来形容禁卫军营不合适吧。”赵旸耸了耸肩说,“我没有什么感想,他们宫中的禁卫军一样。”
    见太子殿下对禁卫军营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想,晏殊在心里地松了一气。
    “先生,我应该有什么感想吗?”
    晏殊摇摇头说:“我担心殿下会被吓到,毕竟军营里有那么多人,还舞刀弄枪的。”
    “先生,我的胆子可没有这么小。”赵旸不服气地说道,“宫中的禁卫军也舞刀弄枪,他们的职责是为了保护宫里的安全,有什么怕的。”
    “殿下说得对。”晏殊没有说这个话题,“殿下,我们继续说颜渊篇吧。“
    “先生,请讲。”
    今天,晏殊给赵旸讲解颜渊篇的内容时,说了不少于战场残酷的事情。他还对比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实行仁政对百姓带来美的生活。
    赵旸装作听不懂晏殊话里的暗示。在晏殊讲解之前,他就猜到晏殊会跟他说战争的残酷。
    “殿下,战争是残忍的,一旦发动战争势必会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晏殊说完,又举例说魏晋南北朝时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弄得生灵涂炭。“殿下,一旦发生战争,家就会变得动『荡』,百姓就会受苦,所以为了百姓,不轻易发动战争。“
    赵旸点点头说:“这是自然。”在打仗这方面,赵旸懒得跟晏殊争辩,因为没有意思。
    见太子殿下把他的话听了进去,晏殊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继续说如何实行仁德。
    午时,晏殊才停下来,“殿下,不知道下午您有没有空?”
    赵旸刚想说什么,被晏殊打断了,“殿下,您五日没有跟臣读书了,今日下午不继续跟臣读书?”
    “先生,你下午有空?”
    听到赵旸这么问,晏殊心里一喜,“臣下午有空,殿下您下午有空吗?”
    “有啊,那我下午跟您继续读书。”毕竟他五日没有跟晏殊读书,今天下午应该跟他继续读书。
    “臣下午来东宫。”
    “,我先去坤宁宫了,先生你慢走。”
    “殿下慢走。”
    晏殊没想到今天的赵旸这么讲话。他准备了一肚子的话劝说殿下,结果完全没有派上场。
    殿下答应他下午继续读书,晏殊心情很地回到御书院。
    “晏相,心情不错啊,看来上午教导太子殿下很顺利啊。”说完,文彦博想到昨日太子殿下去禁卫军营一事,忙问道,“太子殿下昨日为何会去禁卫军营?”
    “曹家人带殿下去的,不过殿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晏殊把赵旸上午他说的话,跟文彦博他们说了说。
    文彦博他们听完后,心里便放心了不少,不过……
    “曹家果然没有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他们见官家不会答应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把主意打到太子殿下身上,真是可恶。”
    “曹家是太子殿下的外祖家,曹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么的机会。”
    “绝不让曹家他们的如意算盘功。晏相,你平日里教导太子殿下时,要更加心了,不让他被曹家骗了。”
    “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晏相心想他绝对不会让曹家他们的阴谋得逞。
    赵旸去坤宁宫午膳,宋仁宗也过来了。
    他跟曹皇后他们说了下晏殊知道他昨日去禁卫军营一事,还说了下晏殊今天上午教了他什么。
    “晏相他们一直反对收复燕云十六州,反对跟辽夏开战。”宋仁宗听了,心里一点也不意外,“你去禁卫军营,他们然会紧张。”
    有宋仁宗在,曹皇后没有说什么。
    “我就是去看看,又没有做什么,他们干什么这么紧张。”赵旸觉得晏殊他们太惊弓之鸟。
    “因为曹家。”宋仁宗深深地看了一眼曹皇后,没有避开她说,“曹家石家,还有王家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过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曹皇后听到宋仁宗这话,眼睛没有抬一下,低着头继续她的膳。
    “吧。”赵旸这次去禁卫军营,一方面是看禁卫军营里将士的训练怎么样,另一方面就是试探文臣们的态度。果然,文臣们的态度没有让他失望。
    宋仁宗刚想说什么赵旸抬打断他:“爹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我们之前讨论过,不说了。”
    “你啊……”
    “我暂时不会去禁卫军营了。”文臣们的态度,他已经知道了。在他大之前,他不会让文臣们知道他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
    宋仁宗微微点头:“那就。”
    完午膳,赵旸回东宫午睡了一会儿。一觉醒来,继续跟晏殊读书。
    接下来的两日,晏殊一直在跟赵旸说颜渊篇子路篇的内容,教导赵旸如何为一名仁君。
    第三日,宋仁宗带着赵旸福康主去了相寺的后山放纸鸢。下午,他亲自带着赵旸去犁地。
    犁地的时候,赵旸发现大宋现在使的犁具不够锋利,不太,而且效率不太。他得想办法改良下犁具。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从延命灯开始的长生路 八零家属院来了新嫂子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终极火力 牧者密续 天倾之后 我妈是过气影后[穿越]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太一道主 错把恐怖游戏当乙游 都重生了肯定靠校花养活啊 开局一座核心舱 听到乖巧妻子心声后 退圈后养大熊猫幼崽爆红 穿进古早言情当女主[现代版] 海啸末日,但我是海洋之主 冷浸星 坐忘长生 我看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