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5章兵临盐矿证据确凿,查抄犯官杀机无限
“依儿臣的意思,还是彻底清查来得利索。这些贪官污吏留在地方,也是祸害百姓!”
“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连根拔起,也是地方之福。至于京中阁员……他们距扬州有千里之遥,就算牵涉其中,大抵也是被下面的人给蒙蔽了。”
就算要打散周、李二党也得一步步抽筋剥骨头,省得朝中产生动荡。
绍治帝能想明白这件事是好事,太上皇心里对此还是很满意的,所以他选择支持绍治帝的计划。
“当初提出‘预提盐引’,是为了赈灾和补亏空。如今这项政策变成了地方贪弊的借口,朕也很痛心,皇帝该动手就动手吧。”
在太上皇的支持下,兵部、户部会同三千营组建了一支队伍前往东南沿海一带剿杀倭寇,主将就是冯唐。
自浙东下船后,冯唐带着三千营兵卒斩杀了不少浪人的头颅,击溃了好几股妄图作祟的海盗,看着倒真像是来东南剿匪的。
地方官员见此情形,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冯唐也一一受了。
冯唐做戏做得如此周全,扬州的盐官们哪里能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更何况南安郡王还专门派人去冯唐将军标下打听过,他们这一批人就是来剿杀倭寇的。
太上皇和绍治帝没给他们安排什么旁的差遣。
既如此,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们依旧放纵自己,沉溺在温柔乡里,直到被冯唐掀了老巢,才晓得后悔莫及几个字怎么写。
因为盐官们笃信冯唐就是来剿杀倭寇的,所以他们没在新盐矿附近提前做任何防备。
冯唐带人杀过来时,直接杀了新盐矿护军一个措手不及。
盐矿护军兵败如山倒,这是底下的灶户们亲眼目睹的,在冯唐的有意拉拢下,这些灶户投降的速度很快。
给谁煮盐都是煮,伺候老爷们可不如伺候皇帝来得光荣。要他们为喝他们灶户血的老爷们卖命,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嘛!
都是爹生娘养的,谁不珍惜自己项上的大好头颅呢?
而那些想要借乱逃出盐矿,给盐道主官们报信的盐矿护军也被三千营的弓弩手当场射杀在地。
鲜红的血液濡湿了黑色的土壤,涌上来的血腥气简直令人作呕。
一时间,惨叫声、惊呼声、弓弩破空声不绝如缕。
盐矿护军里有投降的,也有妄图杀出一条路,给自己搏出一线生机的,但是这些人根本不是三千营精锐的对手。
不过两次冲锋,试图反抗的人就全都熄火了。
三千营兵卒在马蹄踏起的烟尘中,逮捕了这群试图反抗的小杂鱼。
其实这些盐矿护军并非纯粹的草包,他们在面对地方厢军时都有一战之力。
但是,三千营是跟着太上皇御驾亲征过的精锐,不少人都是杀过鞑子的。
对于
很英明的,想要脱罪就要走动关系,走动关系就要花钱。
钱能通神,没有钱,是办不了半点事情的。
在把财产安置完毕后,甄四爷立即快马加鞭赶至京师。
抵达京师后,甄四爷一面买通宦官往宫里给贵太妃递消息,一面跑去瑞王府恳求外甥救救母家,整个人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作为家族里仅次于甄应嘉的掌权者,甄四爷知道他们家里为了钱犯了多大的事。
若是贵太妃和瑞王爷放弃了他们,甄四爷都不敢想象甄家的下场到底会有多糟。
帝心难测,他也只能祈求太上皇能够看在贵太妃的面子上饶过甄家一马了。
甄四爷的期盼很快就落空了。
太上皇先是阻断了甄贵太妃接收宫外消息的渠道,后是带着太后与甄贵太妃去行宫游玩。
在太上皇的安排下,甄贵太妃本人对娘家的事情一无所知。
而跪在奉天殿里为母家求情的瑞王更是受到了绍治帝疾风暴雨般的痛斥。
诸王心里都清楚,没有太上皇的准许,绍治帝不可能这样对待瑞王。
绍治帝的人设就是纯孝,就是友爱兄弟,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甄家就砸了自己的人设,惹得太上皇不满呢?
所以这次甄家是真的玩完了,太上皇是真的不顾甄家乳母、甄贵太妃和瑞王的情面,要判甄家的死刑了。
若非如此,绍治帝绝不会如此无情冷血……
科道的折子如同雪花般飞到了通政司,经由司礼监之手送到绍治帝的玉熙宫。
冯唐奉旨查抄江南盐官的传闻已经惊动满城风雨,这个时候再不弹劾就晚了!
在冯唐的奏折抵达京都后,绍治帝立刻点选忠顺亲王作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南抄捡犯官家产。
又下旨命令冯唐就地关押犯官及其家眷,待忠顺亲王抄捡完犯官家产后,再与忠顺亲王一同押送犯官及赃款归京。
贾璋也被安排到忠顺亲王的随员里头去了。
贾璋心里有些疑惑,毕竟他是翰林官,与刑部和都察院的活计沾不上边儿啊!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他这次帮林如海给绍治帝送情报,在绍治帝眼里也是有功的。
但这件事不能明着赏,所以绍治帝才把他塞进了忠顺亲王的抄家队伍里,也好积攒一些功劳,方便日后考评升官……
忠顺亲王也知道贾璋是来做什么的,所以他也没指望贾璋能帮上什么忙。
他信贾璋能写出天下第一等的好文章,也信贾璋未来能成长为治国理政的好大臣,但他不认为贾璋能把抄家这件事办明白。
忠顺亲王会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任谁看到一个十八岁的状元郎,也会觉得他应该是个潜心苦读、不通俗务的文人……
结果到了办差的时候,贾璋给了忠顺亲王一个莫大的惊喜。
他手底下这帮随员里面,就没人比小贾状元更会抄家。
贾璋他不但能找到犯官们藏匿在犄角旮旯里的财货,还能提醒忠顺亲王别忘了抄底下奴仆管事们的家财。
要知道,记得提醒忠顺亲王后面这件事情的,只有贾璋这个小年轻!
在忠顺亲王问贾璋为什么这么熟练时,贾璋装作不好意思的模样笑道:“下官家里为了还国库欠债筹钱时,发现家里有很多瞒上欺下的管事贪墨家财。下官想这种事情大概不会只发生在下官家里,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原来是有过相似的经历,怪不得贾茂行如此擅长抄家!
忠顺亲王心想,等到回家后,他也得查查底下的奴婢了。
若是王府的奴婢敢欺上瞒下,他一定会让他们知道欺瞒主子、损公肥私的下场!
前前后后忙了大半个月,忠顺亲王一行人总算是把这些犯官的家财抄没殆尽了。
而甄家在这次抄家结束后又多了两项罪名,一是逾制,二是截留贡缎。
贾璋心知,忠顺亲王回京后肯定会向绍治帝告状的。
在看到甄家府库里的贡缎时,忠顺亲王的脸色都难看起来了,对甄老太太也不复之前的尊重……
在查抄完所有犯官甄家的宅邸后,忠顺亲王和冯唐带着三千营的兵卒押运犯官及赃银入京。
而贾璋他也跟着忠顺亲王他们发了一笔小财,按照官场上的规矩,抄家的人是能分润些好处的。
绍治帝派了自己最信任的弟弟来江南主持抄家,一方面是信重忠顺亲王,另一方面也是要给忠顺亲王一个赚钱的机会。
忠顺亲王在吃了大头后也不小气,他们这些随员人人都分到了大红包。
贾璋他不但分到了大红包,还分到了一大箱孤本,后者自然是忠顺亲王看他办差得力,特意照顾他的。
冯唐和三千营的兵卒也得了好处,当然,他们分润的好处都是绍治帝专门批准的,忠顺亲王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在听到底下的兵卒高呼圣君万岁后,忠顺亲王这才满意地把赏赐分发下去。
待众人抵达京师时,时间已经到了四月中旬。
这个时候,正是桃杏纷飞之刻。京城内外,却洋溢着无限杀机。
第126章三堂会审审讯定罪,恼恨瑞王调任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