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83章结算结束预算出炉,联名奏疏陛下召见
在年尾结算会议结束后,兵部和工部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所有款项。
户部申请的关于垦荒屯田的预算,也得到了内阁的批准。
吏部的其他请求被内阁驳了回去,只养廉银子一项,没被内阁打任何折扣。
火耗归公改革是绍治帝登基至今的最大政绩,但凡内阁有眼色,他们就不会动这笔钱款。
而且朝廷推行养廉银制度后,中青年官员的贪污概率大大下降了,地方转运至京都的税银数目也变得愈发丰厚。
这笔钱已经发挥了它应起到的作用,而且效果很好。
所以,就算不考虑绍治帝的心意,只考虑国库的收支和官员队伍的纯洁性,杨宗祯也不会克扣这笔钱挪作他用……
当然,就算内阁想动这笔钱,绍治帝也不会同意的。
他打击贪污犯的手段十分酷烈,却没有引发文武官员的强烈不满,就是因为养廉银制度。
所以,绍治帝绝不会抹了这笔钱,自毁长城的。
不过,除了这些预算外,户部、吏部的其他预算申请,还有刑部、礼部的预算申请,全都被绍治帝和内阁给砍下去一大半。
管子曾说,令有缓急,故事有轻重。
朝廷事务,自然也有有轻重缓急之分。
在国库银钱不富裕的时候,不论是皇帝,还是内阁大臣,都只能先给要紧的地方划拨钱款。
至于那些并非十万火急之事,就只能暂时往后搁置了……
年终结算结束后,京中衙门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个局面,对贾璋他们的计划很有利。
于是,在得到杨宗祯的点头后,贾璋把绍治元年进士联名上奏的奏疏呈递通政司。
玉熙宫内,绍治帝看到贾璋等人联名上奏的折子后,朗声而笑。
他对陆英道:“去文渊阁,把小贾修撰找来。”
当值的翰林院修撰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陛下为什么要找贾修撰,是兴之所至,还是他哪里做错了,惹了陛下不喜?
就在该翰林患得患失时,贾璋已经跟在陆英身后,抵达玉熙宫前。
此时此刻,他突然想到恩科后,他第一次来玉熙宫轮值时的光景。
那时他还在心里琢磨绍治帝的脾性,琢磨自己应该怎样对症下药,琢磨自己应该怎样说话,才能讨得皇帝的欢喜。
时至今日,他已经逐渐摸清楚皇帝的脾气了。
即便他递上了这样的一封奏疏,即便他筹划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也不会有忐忑不安的情绪。
因为他很了解绍治帝。
他们这位皇帝,只会为他们这些天子门生送上去的奏折感到欣喜……
陆英引贾璋前往玉熙宫东配殿。
贾璋在这间屋子里脱去大氅,整理仪容后,才转身前往玉熙宫东暖阁。
义愤填膺。()”
“鲹?载W?瑞??驛?轵??宖??????摫??????齒????余轵?蝥遭??R兒????????聻??楠???卟??襳馟h????()?『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说句心里话,臣与郭年兄是为了引起陛下的重视,这才想到邀请众同僚联名上奏之事的。天子门生联名上奏,通政司那边也不敢扣下微臣等人的奏疏。”
说到这里,贾璋露出了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对绍治帝说起了真心话。
“除此之外,臣也有些小人之心。郭年兄脾气刚直,所以臣没和郭年兄说这件事。”
他有些难以启齿地坦白道:“臣担心单独上奏会走漏风声,臣有师祖依靠,有先祖的余荫庇护,因为这些缘故,涉事勋戚大抵不会对付臣,臣也不用担心什么。”
“但郭年兄与臣境况不同,与臣相比,郭年兄就像一颗软柿子。臣担心有人报复于他,这才想到了联名上奏之事……”
法不责众的道理人人都懂,不用贾璋说,绍治帝就能想明白。
所以贾璋并没有继续向绍治帝讲述他的“心路历程”。
绍治帝没登基前,就是天潢贵胄龙子凤孙;登基之后,更是九州万方天下之主。
他的子嗣臣僚,又有哪个敢在绍治帝面前承认自己的私心?
可这世上几乎没有人没有私心,皇帝也不会相信臣下没有私心。
所以贾璋选择真情流露,把自己的私心掺杂在忠心里面。
如此,亦真亦假之言,也会演变为九九归真之语。
当然,他敢这样做,主要还是因为绍治帝不喜浮华,热衷质朴真诚的性格。
若是换一位皇帝,贾璋他绝对不会这样说,也不会这样做。
如同贾璋所猜测的那样,绍治帝果然不讨厌他的小小私心。
绍治帝甚至还有点欣赏贾璋这副诚恳亲昵的态度。
在他看来,像贾璋这样信任依赖君父,才是真情流露的崇敬。
这样的崇敬,远比那些毕恭毕敬、谄媚讨好之人对君父浮于表面的崇敬强上许多……
想到这里,绍治帝笑道:“朕就不问你杨阁老知不知道此事了。以你们师门的传统,杨阁老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朕见到你们的奏疏后,心有感触,有意在年后收缴国库欠款。”
“朕打算任命忠顺亲王为提调官主持收缴欠款之事,你、叶荆,还有郭子守,都会被朕派到忠顺亲王身边协助他办差,你有信心把这件事办好吗?”
贾璋立即保证道:“臣有信心协助好忠顺亲王,臣必不负陛下的信任!”
绍治帝连说了几个好字后,才放贾璋回文渊阁当差。
回到文渊阁后,杨宗祯问贾璋道:“陛下的心情怎么样?”
贾璋压低声音道:“师祖放心,陛下看过奏疏后,心情依旧很好。”
“陛下打算要收缴欠款了,他还打算要派忠顺亲王做提调官主持此事。叶师兄、郭
()年兄还有我,都会被陛下派去协助亲王办差。”
杨宗祯点了点头,对贾璋轻笑道:“等到事情办完后,你们几个就都要往上走一步了。这是陛下的恩德,你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贾璋敛起官服的袖子,一边为杨宗祯磨墨,一边笑着称是。
绍治帝收到这份绍治元年进士联名上奏的奏疏后,没过多久,京中就传出了许多流言蜚语。
“你们听说了吗?叶尚书家那位小御史上奏,谏议陛下收缴勋戚家的欠款,把那些尸位素餐的勋戚骂得很难听呢!”
“你们说错了,那人不是叶御史,是翰林院的郭编修!他为人耿介,又受过吴太妃娘家子侄的气,会呈递这样的奏疏再正常不过了。”
“郭编修哪有这么大的胆子?依我看,还是贾三元更可能做出这样大快人心的事情来。”
“前些日子在御前轮值的翰林说过,陛下那天看完折子后,就让陆大伴请贾修撰到御前奏对,这不就是贾三元是上谏之人的证据吗?”
探讨呈递奏疏之人到底是谁的,只是京内的低级官员。
他们没门路去通政司弄消息,就只能自己胡乱揣测了。
但那些与欠债一事息息相关的勋贵,却已经把消息打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绍治元年进士联名上奏勋戚欠国库债款不还,奢侈享乐不思报国事,通政司的人告诉他们,那份奏疏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六十三个名字!
绍治帝和贾璋说话时,轮值的翰林与内宦们都被绍治帝挥斥出去了。
所以,当时在场的只有绍治帝、贾璋和陆英三人。
而他们三人里,根本不会有人泄露当天谈话的内容。
那些参加兰庭雅集、联名上奏的绍治元年进士们,更不会自毁城墙,为了蝇头小利就暴露主谋之人,得罪贾璋这个首辅徒孙。
这也就代表着,涉事勋戚不但找不到罪魁祸首,还找不到软柿子报复,发泄心中的怒火。
他们只能一边惴惴不安地等待石头落地,一边拿出重币贿赂内官,打探绍治帝的心意。
但不论如何,他们都只能提心吊胆地渡过新年了。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吧?
可是,比起那些在荒年饥寒待毙的灾民来说,他们今时今日吃的这点儿苦头,又算得上什么呢?
第184章心乱如麻探听消息,百般揣度贾璋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