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 227 章 知礼守制无愧于心,释麻出孝铨选礼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27章知礼守制无愧于心,释麻出孝铨选礼部
    却说宁荣二府向绍治帝递了折子,恳请他派礼官至府修改府中违制之处。
    因贾家人知礼守制,绍治帝特意赐给贾赦与贾蓉封号。
    荣国将军与宁国将军的封号,不但寓意吉祥,还承继了宁荣二公原有的封号,很有纪念意义。
    但真正让贾赦他们无比欣喜的事,并不是这份虚无缥缈的荣耀,而是绍治帝的青眼有加。
    皇帝的青眼,往往意味着家族光明的未来。
    因为这个原因,即便家中大门、台阶、匾额、马车的规制都有所削减,贾赦他们仍旧感到欢欣鼓舞、喜笑颜开。
    京中其他勋戚人家的情绪,却与宁荣二府的情绪截然相反。
    他们可高兴不起来。
    毕竟他们与荣国府一样,都是爵位降等且家中长辈业已去世的人家。
    眼下宁荣二府门口的牌匾都变成“宁国将军府”与“荣国将军府”了,他们哪里还好意思继续充国公门第的款儿呢?
    就算他们装聋作哑,有“要脸”的贾家人作对照,满京城的权贵还有谁会认他们公候之家的身份?
    显而易见,根本不会有人认同。
    那些权贵只会因此讥讽他们,而不会认同他们的装聋作哑。
    更令人难受的地方在于,宁荣二府请绍治帝施恩、派礼官过府修改违制之处的原因是他们家老祖母、国公夫人史氏去世了。
    此前荣国府不改匾额规制,是因为老国公夫人还活着。
    只要贾母这位超品的国公夫人还在,荣国府就依旧是国公门第。
    至于宁国府不改匾额规制,也是符合盛朝礼制的规定的。
    毕竟宁国府是长房,按照礼制规定,只要荣国府还有不改匾额规制的资格,宁国府就享有同等待遇,也不用改自家的规制。
    如今贾母去世,宁荣二府一前一后向陛下呈递了修改规制的奏折。
    此举不但讨了陛下的欢心,还宣扬了他们贾家的好名声。
    是啊,他们贾家可算是当了一回知礼的人家!
    可贾家的做法,却让他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他们家里与贾母同辈的长辈业已去世多年,但他们一直都没提过更改府第匾额规制的事情。
    原本,他们是想装聋作哑,保持自家门第不变的。
    谁能想到,现在他们却搬石砸脚了呢?
    而令他们纠结不已的问题是,现在他们是该跟风向绍治帝发出更改府第匾额规制的申请呢?还是直接向绍治帝请罪呢?
    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很多人都选择了后者。
    而这些头脑还算清醒的人,都被绍治帝高高抬起、轻轻放过了。
    但依旧有寥寥几个蠢货,选择了前者。
    在眼里,有宁荣二府与主动请罪者作对照,选择前者的人就显得尤为冥顽不灵起来。
    家独大的趋势。
    这一点,让他这个君主很安心。
    除此之外,杨宗祯这个首辅又很有能力。
    在原朴和张泰维不联手的情况下,杨门能稳稳地压过其他两方。
    这一点,也相当重要。
    如果首辅没有权威,内阁中很容易出现党同伐异的情况。
    就像先帝时期周、李二党党争一样,官员们互相推诿,又怎做好朝廷事务?
    在绍治帝心里,现在的局面就是最稳定的局面,所以他不希望出现什么波折。
    让张春华帮贾璋占着位置,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若非如此,他又要任命谁来接任贾璋空出来的尚书位置?
    不论是让潜邸的人,还是张泰维的人执掌工部,都会打破朝廷的势力均衡。
    这不符合绍治帝对朝廷势力划分的预期。
    更何况,贾璋是绍治帝最喜欢的臣子之一。
    他是不希望贾璋外放的。
    因为贾璋一离开京城,他就很难再找到贾璋这样贴心的臣子闲谈奏对了。
    可问题在于,贾璋现在已经是二品大员了。
    若京中没有空闲的尚书位置,贾璋就只能出京去地方担任督抚或文帅。
    毕竟,眼下内阁已经满员了。
     且迄今为止,盛朝从未有过四十左右年纪入阁做大学士的先例。
    贾璋只做过一任工部尚书,资历不足。
    即便内阁有空缺,贾璋也没办法通过廷推,成为阁员的。
    所以,杨宗祯这样做就很好。
    让张春华占住尚书的位置,贾璋出孝后就不用离京外任了。
    除此之外,杨宗祯主动把实学派掌握的山东省敞开一个口子,放原朴的人进去,这件事情,绍治帝心里也是满意的。
    不论如何,皇帝总不会喜欢看到地方抱成一团。
    杨宗祯是不是考虑到他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才拿山东布政使的位置与原朴交换,绍治帝不得而知。
    但那并不重要。
    对皇帝来说,重要的事从来都只有结果。
    杨宗祯的安排很好,很契合他的心意,这就足够了。
    所以,绍治帝默许了杨宗祯与原朴私下里的交易。
    他甚至还顺水推舟,给杨宗祯和原朴行几个小小方便。
    至于贾璋接收到的新任命为什么是礼部尚书,而不是工部尚书之位?
    这自然是因为杨宗祯的私心。
    让贾璋和沈四象调换部署,这样他的徒孙与弟子都能多一份历事经历。
    而且这份经历,还是贾璋和沈四象亟需的。
    贾璋去礼部,名声会更加清贵。
    沈四象去工部,顺着贾璋的路线继续走下去,拥有获得政绩的机会。
    这两者,对贾璋和沈四象的晋升之路,也可以说入阁之路,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杨宗祯没有谋夺其余几部的
    心思。
    就像贾璋向绍治帝呈递丁忧折子时想得那样(),???⑸()_[()]⑸『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水满则溢。
    若不居安思危,他迟早会变成下一个周东野,亦或是下一个李汲。
    权力是很美妙,它让人着迷上瘾。
    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论多么好的东西,都不能贪大求全。
    谁能把握好这个尺度,谁就拥有做宰相的城府了。
    而杨宗祯他可以很骄傲地说,他能把握好这个尺度。
    要不然,他也不会把山东布政使的位置送出去。
    贾璋前往礼部履新后,很快就接手了礼部的差事。
    毕竟礼部两个侍郎,一个是他岳父林如海,另一个虽是张泰维的人,但早就被沈四象压得抬不起头来。
    在这种情况下,贾璋在礼部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阻力了。
    相较于工部,礼部的差事还是比较清闲的。
    虽说各种礼仪制度繁冗无比,但贾璋可是能把《礼记》、《仪礼》等书籍倒背如流,还编纂过《大盛会典》的人。
    这些礼仪之事,自然难不倒贾璋。
    对贾璋来说,他唯一需要学习的事就是如何主持会试,如何当好会试的主考官。
    只有这件事,贾璋毫无经验。
    他心里琢磨着,三年后就是会试年了。
    他这个新任礼部尚书,是极有可能被调去主持会试的。
    不过,贾璋希望最好皇帝和内阁都不要调他去做下一科会试的主考官。
    三年后,菱哥儿就二十岁了。
    那个年纪,正是最适合参加科举的时候。
    如果他做主考官,菱哥儿就需要避嫌,进而浪费掉一次参考机会。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东大院新开辟出来的书房里,伏案阅读卷宗的贾璋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赵树生赵阁老还没做过会试主考官呢。
    贾璋按了按肩膀。
    他感到有些累,遂到窗边休息。
    皎洁月光撒在他脸上,温柔了他眉眼。
    而他看着皎皎明月、漫天星辰,看着院中秋桂,庭下疏桐,突然生出祷告之心。
    他祈祷道:希望下一科会试,陛下会点赵阁老做主考官。
    这样,他们家菱哥儿就不用白白浪费掉一次考试机会了。
    第228章梅花伴鹤闲散流年,春水潺湲贾菱会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港城1985 只有风知道 战锤:我的生物爹帝皇和半神弟弟 机战:全金属风暴 割鹿记 南朝玄怪录 无敌道医 穿书后我被亲奶奶读心了 军校生但沉迷种田 重启人生 [娱乐圈]恋爱心愿 引火 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 师尊她撩完就跑GB 综漫:武侠万事屋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刀路独行 青藤心事——中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