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种桑养蚕?你是不是想让你娘重新捡起以前的手艺?”陆二林果然了解耿氏的家世。
路梓潼重重的点头。
“爹,我听奶奶说,娘的外婆家就是做丝绸生意自己养蚕抽丝的,我想我娘应该也会。”
“这个倒是,你娘虽然有这个手艺,可是好蚕要是吃好的桑叶,蚕养不好,那不就白费了,再说咱们家那有钱去买蚕养蚕那。”陆二林担忧道。
这个路梓潼并不担心,她还真会养蚕。
前世在学校,老师提倡养宠物,她看着蚕宝宝可爱,专门养了一次。
精心护理,一直到蚕结茧。
再说,现在还有空间,她一定能把蚕养好。
剩下的就看耿氏的手艺了。
“要不,我先去给娘商量商量?”
陆二林点点头:“还是商量商量再说吧。”
俩人把酒弄酒窖里,洗洗手,还没等路梓潼去找耿氏。
耿氏却被崔氏叫走了。
路梓潼跟着也去了。
来到崔氏的房间,才知道,竟然又媒婆来给陆俊华提亲了。
路梓潼看着蹲在门口的陆俊华,心里不由得好笑。
陆俊华今年十六岁,按照年龄也正是要成亲的时候。
只是今年干旱,加上地震,一家子还没有歇息过来,他的亲事就往后推了。
这不,崔氏这边刚稳当,她就开始着急二儿子的婚事。
世人都知道媒婆是个巧嘴儿,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好的说成坏的。
可世上无媒不成姻。
没有媒婆,亲事还真弄不成。
总不能人人都像陆二林和耿氏吧,要不是陆七婶疼儿媳妇,陆二林又护的厉害。耿氏跟人私奔,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哟,这就是你二儿子吧,长得真是俊,你们家在陆家村可是出了名的,冲喜冲出来的福气,那可是世间少有的。”
“说说吧,你们想要个什么样的媳妇儿,我这儿的姑娘多的是,保准给你们家二小子配成好姻缘。”
媒婆相看完,崔氏和耿氏把媒婆送了。
临到门口,媒婆看到了路梓潼。
“哟,这就是你们家的小福星吧,长的可真俊啊。”
“那里那里。”耿氏谦虚的笑了一下。
骄傲的看了路梓潼一眼。
她家的姑娘本来长得就好看。
只是被以前的呆傻所连累而已。
路梓潼被人提起,礼貌的打了个招呼。
“大娘,好。”
媒婆反倒停了下来,细细的看了路梓潼一番,遗憾的摇摇头。
“啧啧,这个好的姑娘,却嫁给了个傻子,如今还留在家中,只怕家里人也是不甘心的吧。”
崔氏忙点头:“是啊,婆婆想等着,这一番过去,再去退亲那。”
媒婆笑眯了眼:“这就对了,好男配好妻,好女嫁个娇滴滴,那我就再等两年,回头把闺女的婚事做成了,我这个媒婆才没白当。”
终于把媒婆送走了。
耿氏问崔氏:“大嫂,咱们家现在并没有多少银两,娶媳妇下聘金,咋办?”
崔氏却有自己的打算。
“咱家没有,别人家也没有,娶媳妇二两,六两,十两的都有,但是现在什么年头,荒年,除了咱们陆家村,其他村里都打了饥荒。”
不用银子,就能娶上媳妇,周围的好姑娘还能挨个挑。
这就是崔氏打的主意。
所以,聘礼什么的,就不用考虑了。
其他受灾的村子都吃不上饭了,能把闺女嫁到能吃饱饭的人家,那还不蜂拥而上。
耿氏笑了笑,娶媳妇这样可以,嫁闺女却又是另外一个想法,她得把闺女嫁到一个好人家里去。
人好,家世好,最好人口简单。
崔氏去院子里,继续做山楂片。
路梓潼则对耿氏把养蚕的事情给说了。
“可以啊,以前小的时候,你外婆经常带我回娘家。”
“你舅公家里的有半个院子都是蚕,他们家田地一半粮食一半桑田,养蚕,抽丝,织锦缎,每年的订单织都织不完。”
“你娘的织布手艺就是跟你外婆学的,只不过,以前织的是绫罗绸缎,现在织的棉麻线。”
路梓潼这下就放心了。
“娘,养蚕的事你就别管了,我来养,抽丝剥茧的事,还得靠着娘。”
耿氏打着包票,路梓潼决定先去买蚕。
陆家村背山靠水,地处江南,盛产蚕丝。
路梓潼再次去了集市,除了把空间里的东西继续往外卖之外,她还买回来幼蚕回来。
买了幼蚕,空间里便多出一株桑树的幼苗。
在空间还没有升级的情况下,路梓潼果断把苹果树改成了桑树。
看到可爱的蚕宝宝,不但陆小六吵着要养,陆小七也每天都来看,连负责的小鸡都顾不上了。
本来陆二林是要去做工的,可是陆大树因为要做山楂片,没办法忙地里的活。
田里的水稻收了之后,把水放掉,再施点肥,除除草,等地差不多干了之后,就得种白菜,萝卜,土豆等过冬的青菜了。
一家人忙的欢天喜地。
而陆三木也终于出师,可以自立门户了。
推着独轮车,车上放着自己吃饭的家伙,陆三木一路开心的回到了家里。
“爹,娘,媳妇,我回来了。”
万氏听到陆三木的声音,有些惊讶。
“不过年,不过节的,你咋回来了?”
陆三木乐呵呵的笑:“我出师了,师父说我可以自己做活挣钱了,以后每年三节两寿的时候去瞧瞧他们就可以了。”
陆三木从十八岁开始跟聊城的一位木匠学艺,学了十年,虽然并不需要太多银子,师父管吃管住,但是期间挣得钱也都归师父所有。
现在终于出师了,意味着自己可以挣钱的。
三节两寿是只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两寿是指,师父的生辰和师娘的生辰。
一年这几天,陆三木需要去看看恩师外,其他时段都是自己做自己的生意的。
并且,若是做的好的话,他也可以收徒的。
手艺匠心,讲究的是传承。
陆三木回来了,带回来好多好吃的。
一家人难得又团聚在一起。
“娘,现在村外的人都再传,说咱们村里出了个福星,连师父师娘都像我打听那。”陆三木说。
陆老七脸上堆起了褶子:“老天的眷顾,族长让咱们小五儿去冲喜,救了整个村子的人。都是老天开眼。”
“爹,现在村子里的人说,反倒是咱们家沾染的福气最多。”崔氏喜滋滋的说。
这几天,他们两口做山楂片,卖山楂,赵福天天往家里送银子,村子里的人都传的神乎其神。
“对了,大嫂,我师娘想给咱们做亲。”陆三木忽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