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4月底俄国与希腊就“南溪”天然气管道正式供气进行剪彩,并互相发送祝贺。这标志着,希腊将会使用到俄国提供的廉价天然气。而这次的外交风波,希腊也是欧盟和北曰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格鲁国的代表。
希腊与土鸡国争斗了几百年,仇恨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调整的。尤其是现在希腊领土海外岛屿,已经怼到土鸡国家门口。这合适吗?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当年阿美莉卡和英伦就是这么干的,目的就是削弱孱弱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在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国之间的矛盾就从来没有减少过。
所以说论搅尸的能力,还是要赔付带英与阿美。为此土鸡国也有话要说,当初你让我对抗苏国,给的筹码不低啊,现在呢?画的大饼都已经快吃撑了,除了阿美莉卡定期的援助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好处。最气人的是,土鸡国目前的负责人都是弱柿子。
就连唉杜先生,也要在阿美莉卡的淫威下低头,并慢慢的积攒力量,向着大统领的位置发起冲击。而唉杜先生的反应也实属正常,很多坚定的反阿美莉卡人员,曾经都帮助阿美做过事,结果被抛弃。然后逆袭,逆袭后成为坚定的反阿美斗士。
O8年4月份的月末,尼古拉得到乌拉尔大型强子对撞机负责人博日列昂夫的好消息。经过几个月的测试,这台机器已经可以开始正式运行。而这个家伙的用电量远比想象的要多,一次性开机运行就要花费50万度电,如果满功率运转则需要80万度电。
好在隔壁配备的比尔姆州雷西瓦核电站已经建立五座发电机组,足以支持这个大家伙的用电需求。建设这个大家伙,花费了65亿美元,如果加上配套设施已经远超预算,达到75亿美元。
但与欧盟那边相比较,还是便宜了十几亿美元。原因无它就是因为俄国的人工和资源丰富,让很多配套的产业采购费用就比他们要有优势。就比如这个核电站,建设成本比欧盟的要便宜,用的电费也是对方的十分之一价格。
此外乌拉尔兴建的这座LHC对撞机装置,比欧盟的圆弧要长一些。总体距离已经超过35公里,如果全力运转效果应该也会更好。本来大家以为肯定会在欧盟后运行,作为替代品做研究。
没有想到从替代品转为正品使用,吸引全世界很多专家的到访。大家都很期待,俄国的这个大家伙能够给科学界带来惊喜。以过来人看待这个项目是绝对的支持。
尼古拉明白,前世因为这个大型装置在网上被喷的不在少数。什么导致平行宇宙、什么引发曼德拉效应、什么产生微型黑洞、什么触碰更高维度、什么引发自我消亡的不可预测危机。
这些不过都是扯淡,当初核弹头没有建造起来,抵制的声音也非常大。而且核弹也被人骂过多少次,核弹的危害有多大,影响力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清楚。
但换句话来说,如果因为害怕未知的危险就放弃科学,这才是不可取的。当初火药发明,炸死的人还少吗?难道阻止火药的发明了吗?同样的道理,科学需要积极的去探索,而不是一味的去抵制。
如果能够发现更多的科学技术,我们研究出来正确的打开方式,就可以造福人类。比如现在的核电站,运营这么多年,早就把当初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全部弥补回来。
所以总结一下,有人拿着菜刀啥人,不是菜刀的错,而是拿着菜刀的人有问题。不能因为菜刀啥人,就让大家不再使用它,这是不对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不能因为别人断章取义就武断的下定论。
4月末乌拉尔山这边也开始进入春季,劳斯莱斯车队开始穿梭在山间,感受着美丽的风景。因为乌拉尔山区人迹罕至,这里的景色以及参天大树非常多,这里的动物和鸟儿也出来觅食,仿佛沉浸在大自然中。
山路弯弯曲曲,一路上经过十几道检查站。而最近来这里的人非常多,马路上留下的轮胎印记非常明显。这里的道路并不是很宽阔,最多只能并排行驶4辆汽车,不过都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车队停靠在山顶上,这里拥有一个直升机平台。下车后的尼古拉,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乘坐直升机开始朝着目的地飞行。
从高空俯瞰,对撞机园区宛如一座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之城,而LHC则是其核心的心脏。这个环形加速器横跨乌拉尔山洞与山脚下的平原。虽然拥有35公里长,但设备都是深埋于地下100米深处,以避开地表干扰,确保实验精度,外表看不出多大的轮廓。
不过这样的规模也算是世界级项目,即便是开车环绕一圈也需近一小时。巨大的混凝土隧道内,藏着无数精密的探测器和复杂的冷却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地球上最昂贵的科学实验装置。
LHC的地面设施同样令人震撼。巨大的探测器——如ATLAS、CMS、ALICE和LHCb,各自守护着不同的实验区域,它们有点类似科幻时代的堡垒,等待着工作粒子碰撞产生的实验数据。这些探测器的构造复杂,重达数千吨,内部布满了精密的电子元件和闪烁计数器,能够捕捉到粒子碰撞后产生的最微弱信号。
而这些装置大部分都是来自同一个厂家,这样可以降低很多生产成本。而某些部件,则是在俄国设立工厂,并把部分技术留下来。因为俄国这边的乌拉尔对撞机项目比老欧洲的还要大,需求量也大,人工成本与原材料还要更低。而且因为乌拉尔山区这里,气候比欧洲那边更加寒冷,在降温方面也会更加省钱。
08年4月中旬清晨,随着控制室内紧张而有序的氛围逐渐升温,LHC的首次运行进入倒计时。科学家们身着整洁的白袍,脸上洋溢着既期待又紧张的神情。控制室内,巨大的显示屏闪烁着各种图表和数据流,这里是整个实验的神经中枢。工程师们紧张地检查着每一台设备的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在LHC的隧道内,数以千计的超导磁铁被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以减少电阻,提高粒子加速效率。这些磁铁排列得如同精密的艺术品,它们的协同工作,将使质子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环形轨道上飞驰,最终在四个探测器处碰撞,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此时的尼古拉与本次项目负责人博日列昂夫、俄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奥尔加德恩、以及欧盟的LHC项目负责人埃文斯均出席这次活动。而尼古拉为了把影响力减弱到最小,并没有召集大量的记者朋友过来宣传。
在整个数据会议中心内,整个LED大屏幕出现一个模拟图,两边则是各个关键设备的视频,最为关注的是,本次量子轨道上的画面。大家此刻都已经聚精会神的开始等待,见证历史的那一刻到来。
上午9时30分,在尼古拉的用意下,控制室内一声命令,第一束质子束被成功注入LHC。这一刻,整个控制室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整个过程运行的时间都很正常,周围的光束开始全部明亮起来,大家这才明白实验已经运转起来。
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科学家们紧紧拥抱,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然而,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工程师们小心翼翼地调整质子束的能量和稳定性,直至达到预定的碰撞条件。
首次质子碰撞发生在当天下午,那一刻,探测器捕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能粒子事件。数据迅速传输至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科学家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分析中。
尽管初次碰撞产生的数据量有限,但每一条数据都蕴含着宇宙诞生之初的秘密,激发了科学家们对基本粒子性质、暗物质、额外维度等前沿领域的无限遐想。
经过第一次的碰撞之后,大量的数据开始朝着俄国的两座超级计算机汇总。此时的雄心一号、雄心二号超算开始以80%的功率运转。分析、推算、演化以及校准,经过三个多小时最后的比对,提交了一份上千张A4纸的报告。
而这份厚重的报告文件,也被俄国各大高校的教授以及全世界物理学家进行审核。并对那些不明白的数据进行解释,论证。科学数据都是非常严谨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计算、解读。
在结束本次的实验后,大家都非常高兴。下午全世界媒体接到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的消息后,乘坐最近的航班赶往乌拉尔这个偏远的山区,把更加详细的消息带给更多的人知道。
尼古拉看着这些科学家满意的面孔,十分高兴。尤其是本次重大科学装置是由俄国主导,让俄国的科学家得到极大的自豪与满足。可以向身边的人说道,这是在我们俄国完成的科研项目。
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很多科学家放弃庆功宴,连夜开始分析这些数据。并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无奈之下。厨房把准备好的丰盛晚餐送到研究室外面,如果有人需要随时可以享受美食。
牛排、面包、鸡肉圈、汉堡、牛奶、盒饭以及罗宋汤等食品应有尽有,这些科学家都是宝贵的财富,尼古拉在他们的待遇上非常重视。这些研究员,饿了就出门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后继续开始工作。
等待一天的时间过去,大家把数据汇总,并得出一个结论。世界组成部分的第61个粒子疑似被发现。而发现的很有可能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因为没有被证实,所以大家商议后,一致认为用疑似来对外宣称。
而组成希格斯玻色子的隐藏粒子,疑似希格斯场引发的自发对称性似乎有缺失。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疑似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
得到这样的答案短时间已经让科学家非常满足,这么多年大家高喊的科学不存在论或者物理学终结论被打破。最起码破了一个壳,让大家看到壳里面还有更多的物理学奥秘。
科学家们相信,在经过几次的运行碰撞后,应该就可以证实这项数据的真实性。最起码距离发现真正的希格斯玻色子已经不远,也许是今年,也许是明年。反正就是不久的将来,还有更多的隐藏粒子会被找到。
LHC的首次运行持续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此刻控制室外,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架起摄像机,手持麦克风,准备捕捉这一科学盛事的每一个细节。博日列昂夫特意安排了新闻发布会,邀请主要科学家向公众介绍实验进展,解答媒体提问。
发布会上,科学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LHC的工作原理、实验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科学突破。媒体们兴奋地记录下这些信息,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迅速传播至全球,激发了公众对高能物理的兴趣和讨论。这一刻,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成为了连接每个人的热门话题。
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科学家们开始了漫长而复杂的数据分析工作。他们利用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和先进的算法,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一个个有意义的粒子事件,进而研究粒子的性质、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新物理现象。而这一过程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耐心,因为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可能颠覆现有的物理学理论。
在LHC的四个探测器团队中,科学家们分工明确,协同作战。他们不仅要处理各自探测器的数据,还要与其他团队共享信息,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这种跨国界、跨学科的合作模式,成为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一大典范。
首次运行成功后,LHC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稳定运行阶段。科学家们轮流值班,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实验进展,收集数据。随着实验条件的不断优化,质子束的能量逐渐提升,碰撞频率增加,产生的数据量也呈指数级增长。
在乌拉尔粒子对撞机内,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科学家们在这里不仅追求科学真理,还享受着与同行交流、合作的乐趣。科研园区内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思维的碰撞。
而对于公众而言,俄国乌拉尔LHC成为了科学普及的重要窗口。未来每年,将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实验室、了解科学历史、参与互动体验。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首先享受到这样的福利就是太平洋科技大学、俄国科技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与刚毕业的物理学高材生。
经过这件事情的发酵,俄国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世界科技主流报刊与新闻中。现在就连俄国小学生都知道,这个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威名。
尼古拉虽然不懂,但在振奋人心方面还是非常有手段的。在杜玛议会中高调的表示,俄国乌拉尔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首次运行,不仅是高能物理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展示了科学的力量、人类的智慧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虽然LHC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但它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向着更加深邃、更加广阔的宇宙深处进发。
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LHC实验的深入和更多数据的积累,我们期待着更多关于宇宙本质的新发现。这些发现将不仅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将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个由科学之光照亮的璀璨未来。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即使我们实现不了,也要给我们的子孙打好坚实的基础。而葡先生与梅姐夫也是亲自对参与乌拉尔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人员进行嘉奖。估计此时最受伤的还是法兰西与瑞士的LHC项目,如果不能再次运行,风头都被别人抢光了。难道花费100亿欧元,就建了个寂寞?
在法兰西与阿美莉卡等领导的施压下,这项工程再次走上快车道。而大家此刻的目标就是,谁能最先发现真正的希格斯玻色子,甚至更小的隐藏粒子等科学谜团。
随着这个月最大的新闻花落俄国,原本叫嚣的‘会长阁下,奇观误国!’言论早已经不翼而飞。反之什么睿智、开明以及卓越的智慧等赞美名称不绝于耳。这种媒体的出现尼古拉早已经见怪不怪,毕竟当初又有几个人能够认为函夏祖龙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呢?
自己只要做了该做的,剩下的就让历史去评论。历史会记录谁才是小丑!正如法兰西费加罗报当年说的那样。
当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出并带领约1000人登陆儒安港时,巴黎报社内容是:来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不可明说的吃人魔王向格腊斯逼近;
当拿破仑军队快速推进至里昂,巴黎报社的内容是:卑鄙无耻的窃国大盗进入格尔勒诺布尔并占领了里昂;
当拿破仑带领军队逼近巴黎郊区时,巴黎报社的内容换成:拿破仑将军接近枫丹白露;
当拿破仑兵临巴黎时,舆论完全逆转,巴黎报社以臣服姿态迎接其回归: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将于今日抵达自己忠实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