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33章 放假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头没尾的话把杜春分说蒙了。
    几个女人互相看看,难道误会她了。
    可是家属区也没第二个大厨啊。
    杜春分反应过来:“不是我。江凤仪嫂子。她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有空。”
    几人尴尬地恨不得躲公厕里。
    杜春分:“虽然不是我,但是用我家的锅炒的。”
    其中一人忍不住说:“那也不是你。我回头跟她说说吧。”
    往后三天两头来一次,她家粮票可遭不住。
    杜春分想想江凤仪家好像还有不少板栗:“你可以让嫂子煮粥。”
    “板栗还可以煮粥?”从公厕出来的人忍不住问,“那么多毛,不得一点点剥掉才能煮?”
    杜春分总觉得这不是讨论吃食的地方,可几人不走她也不能开口撵人。
    这儿又不是她家。
    杜春分没问她咋连这点也不知道。板栗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像中原腹地,一马平川,别说板栗、核桃。蘑菇木耳都不多见。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也没见过山货。
    杜春分:“板栗外壳剪开,扔到热水里泡一会儿,那层毛皮很好剥。剥开就可以跟大米一起煮。也可以跟鸡或者猪肉一起炖。”
    “炖菜我知道。山上还有吧?”
    杜春分最近没少上山,但是弄松塔捡核桃。因为板栗不能放太久,孩子不能吃太多,不论炒还是炖和煮都麻烦,她打下来吃不完也是浪费。
    杜春分想想江凤仪昨儿跟她说的事:“这得问陈月娥。”
    几人当中有一个没工作,不是懒,也不是会过日子不舍得让孩子去学校。而是小孩子太小,没人帮忙照看。
    早几天天气好,她抱着孩子遛弯看到陈月娥上山。
    那人道:“可能被她弄光了。”
    起先问话的人不死心:“树上也没了?”
    杜春分认识她,但不熟,以前勾杨槐花用的就是她的镰刀和棍:“你们可以上山看看,树上要是有,我帮你们打。不过你们得给我一点。”
    免得这几人以为她免费劳动,随叫随到。
    那人想起勾杨槐花那次,杜春分的手脚特利索,“那过几天雪化了,我们去找你。”
    杜春分点了点头,眼睛看向厕所,充满了渴望。
    几人赶紧闪开。
    杜春分长舒一口气,憋死她了。
    话又说回来,学校食堂烧着炉子很暖和。杜春分担心大肠和棒骨臭了,昨天学校锁门前就把这两样放到院里。
    在外面冻一夜,果然没变味。
    餐厅里有火炉,门一关很暖和,杜春分便在餐厅洗大肠。鱼留后天用。
    班长轻轻推开门,热浪扑面而来,不禁拿掉帽子,“真暖和。”
    杜春分抬眼看到一个陌生人很意外,她以为学校的老师来烤火,“找谁?”
    据说邵营长的爱人特漂亮。
    总部文工团团花也不过如此。
    炊事班班长看到她的长相,问:“您就是杜春分嫂子吧?今儿我休息,来给您打下手。”
    李慕珍几人面面相觑,啥情况啊。
    杜春分挑眉:“遇到不会做的食材?”
    班长脸上的笑容凝固。
    不愧是大厨,这脑袋瓜子,真跟长相成正比。
    “嫂子,我帮你洗。”
    杜春分立即让位。
    班长愣了愣,苦笑,不敢再讨巧卖乖,“部队确实有一样食材。嫂子也知道,陈月娥家的板栗,都在我们那儿堆着。”
    杜春分意外,居然还没吃。
    “打算咋吃?”
    班长实话实说:“以前跟菜或者米搁一块煮。可是把里面的那层毛皮剥掉太麻烦了。”
    杜春分:“用温水泡泡?”
    班长以前就是这么搞的,“那也慢。半天剥不够一个营吃的。”
    杜春分闻言道:“你要是这样说,我也没办法。”
    “您是大厨啊。”班长脱口而出。
    杜春分噎着。
    “我是大厨不是神仙,不可能挥挥手就把毛皮去掉。”
    班长还是不信。
    杜春分头疼,“要不在板栗圆形的那个背上开一道口,然后弄一些干净的石子,石子洗干净放锅里烧烫,把板栗倒进去,就是街上卖的炒板栗。”顿了顿,“你要是嫌弃炒麻烦,直接扔水里煮也行。”
    班长又有了新问题,“那那么多人,我怎么分?”
    杜春分:“打饭的时候每人一把。还能咋分?又不能放菜里面。”
    班长钻进了死胡同,闻言豁然开朗,起身一看到手里的大肠又乖乖蹲下,洗干净了也没急着走,看杜春分做什么吃。
    棒骨剁开煮汤炖萝卜。
    大肠炖酸菜。
    冷冷的冬日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和汤,浑身暖洋洋。
    邵家四个小崽子不爱喝汤,可雪还在下,从学前班到食堂这一段路不过几米就冷的人受不了。
    小孩乖乖的喝几口汤活过来了,就挑猪大肠吃。
    杜春分每天中午都会在餐厅,看到几个孩子碗里只剩酸菜,道:“邵甜儿,邵小美,不想挨揍就把菜吃干净。”
    甜儿趴桌上:“吃饱啦。”
    “晚上不做了?”杜春分问。
    甜儿坐直。
    平平和安安偷偷拿起筷子。
    杜春分看见了,但怕吓着俩孩子权当没看见,盯着小美和甜儿。
    小美苦着小脸:“娘,我的肚子要炸啦。”说着双手捂着肚子。
    杜春分的脸色宛如外面的天气:“那就炸吧。”
    邻座的学生们忍俊不禁。
    小美被笑的不好意思,改双手托着小脸:“娘,我可爱吗?”
    “你很可怜。再不吃晚上不做你的饭。”
    小美看甜儿。
    甜儿不怕:“我们有爹。”
    爹是亲爹,一定会帮她们。
    杜春分打算回里面看看还有多少汤,闻言转向邵甜儿:“咱家的事谁说了算?”
    必须是娘啊。
    亲爹是个妻管严。
    甜儿嘴里嘟囔着,拿起筷子,夹一坨酸菜塞嘴里,赶紧咬一口窝头。
    平平担心她酸倒了,伸出小手扶着她的背,“姐姐,我们一起吃。”
    甜儿嘴里塞满了,无法说话,使劲点点头,还是妹妹好啊。
    杜春分远远地看着,忍不住摇了摇头。
    看看桶里的汤还热着,杜春分把盖盖上,抬头就看到进来好几个人,有男有女。
    杜春分以为学生家常,待人越过门口刺眼的亮光,她才看清,什么学生家长啊。女的二十出头,男的三十到五十岁不等。
    不可能是来检查卫生和饭菜质量的。
    食堂的上级领导是校长和池主任,这么大的事他俩不可能毫不知情,且不告诉她。
    杜春分走到窗前:“请问找谁?”
    “杜大厨吧?”年龄最大的男人问。
    话说的好听,杜春分扬起笑脸:“不敢当。”
    “我们没来晚吧?”男人又往四周看了看,学生们像没发现他们一样,一个个都忙着吃菜喝汤。
    杜春分虽然奇怪几人不去部队食堂来这儿干什么,嘴上还是说:“没有。只是我们食堂就一菜一汤。”
    “要的就是你这一菜一汤。”最为年轻的女人说。
    杜春分觉得今儿的菜她不一定喜欢,“今天的菜不大好。”
    几人勾头往里看。
    天气冷,不论菜盆还是汤都用厚厚的盖子盖着,啥也看不见。
    杜春分:“大肠炖酸菜,骨头萝卜汤。”
    几人很意外,两道菜都是荤的。
    杜春分解释:“骨头是棒骨,没肉,所以汤很清淡。”
    几人二话不说直接掏钱。
    杜春分只能给他们换饭票。
    以前杜春分会可着学校的学生做。
    现在老师爱来,学生家长爱来,哪家生病了没精神做饭也来买,所以每次就多做点。
    到最后实在没人买了,她们刷好碗再吃。
    然而这种好事至今没轮到她们四人。
    李慕珍掀开盖子,几人就看到很多大肠,一碗大肠酸菜里面得有十块大肠。
    几人不禁互相看了看,这么实在啊。
    刘翠华给他们打汤,萝卜块不大,汤很清淡,喝下去竟然有回甘。
    随后再尝尝大肠,有一种臭味,但这个臭不是恶心想吐,而是勾人食欲大开的臭。
    几人顾不上说话,快速吃完,感觉不过半饱。
    犹豫要不要再来一份,听到有人问:“谁还要汤?”接着就看到有学生拿着碗过去,并没有给票。
    其中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小声问旁边的中学生:“汤不要钱?”
    那中学生反问:“第一次来吃吧?只要是清汤,甭管鱼汤骨头汤还是排骨汤,一律不要钱。”
    “够本吗?”男人怀疑。
    中学生道:“水又不要钱买,怎么不够本?杜大厨说,安东的棒骨便宜,多加两瓢水,多加一块棒骨,没多多少钱。”
    男人看了看同事们。
    几人一起去打汤。
    打汤打菜不是杜春分的活儿,杜春分也没有因为来了几个陌生人就另眼相待地招呼。
    还是刘翠华给几人打的,不过只打了八分满。一来怕热汤烫着他们,二来天冷,吃得慢喝到最后就凉了。
    怕几人误会食堂吝啬,刘翠华特意解释一下。
    几人笑呵呵表示她考虑的周到。不过也没打第二次,吃完也没同杜春分打招呼,直接走人。
    杜春分看着几人的背影,不禁嘀咕:“真是来吃饭的。”
    几人来的晚,等他们吃好,吃着玩着的邵甜儿也吃饱出去了。所以几人一走,餐厅里只剩杜春分几人。
    周秀芹直言:“不是来吃饭还能来干啥?”
    李慕珍经常会问余团长部队情况,她懂得多一点:“是不是来检查卫生的?”
    刘翠华摇头:“我给他们打汤的时候,他们也没乱看。”
    杜春分:“那就不管他们。看样子吃的满意,不可能给咱们穿小鞋。收拾好早点回去,明天早点来,和面蒸窝头。”
    学生们吃的厉害,每两天就得蒸一次。
    李慕珍想省事,提议:“明天多蒸点。”
    杜春分想也没想就拒绝:“不行!”
    周秀芹奇怪:“没面了?我看还有不少啊。”
    杜春分:“按饭店的规矩每天都得蒸。咱们这儿是食堂,学生年龄小不挑,可咱们也不能因为孩子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就这么对付。”
    李慕珍张了张口,想说她家孩子不在乎。
    每到年底她会蒸一袋窝头,足够吃到正月初十。
    可她家孩子好打发,不等于师长政委家的孩子好糊弄。
    李慕珍:“你说得对。我以前没上过班,不知道饭店的规矩,当我没说。”
    她这样说了,杜春分也不能揪着不放:“我去副食厂看看有没有便宜的菜。”
    刘翠华指着墙角的鱼,“这么多还不够?”
    杜春分:“不能天天酸菜鱼片。”
    几人很想问,不这么做还能咋做。
    听杜春分的话的意思多半她也不知道。几人就把话咽回去。
    杜春分转一圈,几乎看不到绿叶菜。发现还有不少豆芽和几张油豆皮,就全弄回食堂。
    翌日清晨,杜春分又去买一板豆腐。
    中午便用鱼汤煮鱼片、豆芽以及油豆皮。油豆皮切成一厘米宽十厘米长,方便小孩子吃。
    豆腐切成小块,也用鱼汤煮。
    学生们打了饭开吃,昨天来的几个陌生人再次光临。
    最为年长的男人本以为豆腐汤乳白色是豆腐之顾,喝下去才意识到跟鱼片里的汤一个味儿。
    男人续汤的时候就问刘翠华,“这豆腐也用鱼汤煮,你们能裹住本吗?”
    刘翠华:“能啊。昨天跟今天的菜都没用油。明天我们就买萝卜,用猪油渣炒萝卜。猪油渣炒萝卜跟鱼片汤一个价,一个用料贵一个用料便宜,平均一下就差不多了。”
    男人问:“那要是今天没来,明天来了,不就亏了。”
    刘翠华笑道:“除非就吃这一次。下次来肯定又是这个。每次都赶上炒萝卜,也不能怪我们。”
    “那怪他运气不好?”男人笑着问。
    刘翠华点头,看到有中学生来加汤,“你可以问问他。”
    男人转向那个学生。
    中学生道:“我妈说猪肉贵,猪油渣也不便宜,用油渣炒萝卜丝,没比这样鱼片汤便宜多少。再说,明天给我们吃萝卜丝,后天杜大厨肯定给我们做鱼丸。”
    杜春分走过来:“那得看副食厂去不去海鲜市场。”
    中学生笑道:“没鱼丸你也会给我们做好吃的。”
    杜春分被他的信任逗笑了,“别贫了,吃饭去吧。”说完转向男人,“我们食堂做的菜没菜单,全看副食厂,副食厂有什么做什么。”
    男人点了点头,没说明天来也没说不来。
    杜春分还是觉得这几人不是来吃饭这么简单。
    李慕珍也察觉到了,收拾碗筷的时候就提议明天做鱼丸,后天再做萝卜丝。她估计这几人明天还得来。
    她杜春分行得正坐得端,没有贪墨食堂一分钱,不怕这些人挑刺,没必要迎合他们。他们敢玩陷害把她弄下去,师长的儿子头一个不答应。那小子的嘴可被食堂的饭菜喂叼了。
    杜春分:“就做萝卜。爱吃不吃!这里是食堂,又不是饭店。烦了我对外竖个牌子,非本校师生和职工家属禁止入内。”
    李慕珍顿时不敢再劝,“可不能这样。”
    杜春分:“那得看他们想咋样。”
    刘翠华怕她说着说着头脑发热真弄个牌子出来,赶紧转移话题,“明天炒萝卜,汤呢?”
    明天化雪比今天冷,肯定得做些喝下去身体热乎的汤。可是杜春分想的汤,食材要么贵,要么有钱也不好买。
    杜春分看到学生吃掉的豆芽,灵光一闪,“我知道了!”说着就去厨房泡黄豆,“你们明天都起早点。”
    周秀芹的几个孩子虽然每天只在学校吃一顿,因为三天两头吃鱼,不光脸上有肉,隐隐还长高了。
    她不上班,一门心思给孩子做饭,还是在钱和票有限的情况下,绝对做不到这点。所以她巴不得杜春分天天做新吃食。
    周秀芹立即问:“几点?”
    杜春分算了算:“七点吧。”
    翌日,杜春分六点起来,做好饭也没吃,让邵耀宗看着孩子,她去食堂。
    邵耀宗不禁说:“你怎么比我还忙?”
    “你手下多少人,我手下多少人?”杜春分反问。
    邵耀宗噎了一下,正想显摆,杜春分裹上围巾,戴上帽子和手套走人。
    无奈地摇摇头,邵耀宗把长在床上的几个孩子揪出来。
    杜春分到副食厂门口碰到李慕珍三人。钥匙给她们,让她们先去磨豆浆,她去副食厂看看。
    很早以前学生就问杜春分的萝卜汤咋那么好喝。杜春分直言用棒骨煮的。有些学生告诉父母或者不在学校吃的同学,他们的父母或同学家长就会去副食厂买棒骨。
    副食厂以前不进棒骨,要的人多了,每次去安东批发食材都会弄几十斤棒骨。没人买他们也不用担心,跟杜春分商量商量,杜春分不介意改食单。
    杜春分发现今天也有棒骨,让售货员给她称五斤,又买些干木耳、海带和豆腐干。这几样木耳最贵。不过因为这边盛产木耳,其实比滨海的便宜。
    到食堂杜春分就把木耳木耳和海带泡上,她和面洗面筋。
    周秀芹问:“今天做面筋汤?”
    杜春分笑道:“准确的说应该叫胡辣汤。只是还差几样,就叫面筋汤吧。”
    刘翠华问:“豆浆咋吃?”
    杜春分:“你们先把豆渣滤出来,别扔,留回头咱们炒着吃。”
    炒豆渣刘翠华会做,“回头我做吧。”
    这种小事杜春分不给跟她争。再说了,做的不好吃学生又不知道,不会倒了她的牌子。
    杜春分把家里的小磨盘弄来那天,就托副食厂帮她买些石膏。
    豆浆煮开,温度稍稍降一点,杜春分就冲豆花。
    豆制品便宜,李慕珍几人都吃过,但都不知道咋做。
    刘翠华眼瞅着豆浆凝成豆花,不禁感慨:“哪天老杨转业,我们靠卖豆腐也能养活自己。”
    李慕珍打趣:“你跟着春分学这么久,就学会一个豆花?”
    刘翠华:“我想做鱼片做鱼丸,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学会的。”
    周秀芹连连点头:“我在家试着做鱼片,就不如春分做得好。切的特别薄,也没春分的嫩。春分,有啥诀窍不?”
    杜春分:“煮久了?”
    “没呢。在锅里打个滚就盛出来了。”
    杜春分想想:“按我做的做的?”
    周秀芹:“没有放淀粉。”
    杜春分很想翻白眼,“我不光放淀粉,还有鸡蛋清。你啥也没有,能有我做的好吃才怪。看看还有多少萝卜?回头再买几袋。”
    周秀芹一直怀疑问题出在腌制过程中。
    现在一听果真出在那里,顿时有点不好意思:“我以为没多大区别。”拎起装萝卜的麻袋,“还够吃一顿。”
    杜春分让李慕珍切洗好的萝卜。
    她洗好面筋就在小本本上写下萝卜。
    安东雪多,多买点已被不时之需。
    厨房里有两口很大的锅,杜春分拿着小铁锨炒菜的时候,刘翠华煮面筋汤。不过油盐调料由杜春分出手。
    她虽然会做饭,大锅饭她搞不定。
    大锅做饭快,萝卜丝出锅,面筋汤也烧的差不多了。
    萝卜丝放久了不好吃,杜春分做之前便算着放学时间。
    这边盛出来,那边下课铃声响了。
    学生买面筋汤的时候,杜春分在旁边解释,豆花和面筋汤一个价。
    可以单买,也可以一起买。
    学生们吃过面筋汤,没吃过无色无味的豆花,不敢轻易尝试,怕浪费钱。
    机灵的学生分别抱起甜儿和小美,问:“你是吃豆花还是吃面筋汤?”
    杜春分对打饭的刘翠华道:“两样都给她们来点。”
    学生一听这话,就跟她们一样。
    甜儿和小美喝不了一碗,杜春分多拿两个空碗,四个孩子一人半碗,然后又给她们买一份菜。
    所有的小崽子都开始吃了,杜春分累得腰疼。
    揉着腰本打算去里面歇会儿,被赵政委的小女儿拦住。
    小姑娘今年不过十岁,是政委老来女。
    长得娇滴滴的。
    杜春分温和地问:“咋了?”
    小姑娘小声问:“明天还可以做这个吗?”
    杜春分没有因为她是政委的闺女就开后门。免得授柄于人。
    “不行!”杜春分笑着拒绝,“明天该做鱼了。你如果想吃大肠,明天也可以。”反正就是不能连着两天一样。
    小姑娘很失望,注意到同学看她,挤出一丝笑,“那吃鱼丸吧。”
    杜春分笑笑离开,不敢在食堂转悠。
    然而她这次跟上上次一样,刚到打菜的窗口里面,那几个陌生人又来了。
    发现菜是猪油渣炖萝卜丝有一丝丝意外,他们以为凭杜春分的聪明早该猜到点什么,然后换菜单。没料到她这么有原则。
    其中一人喝过胡辣汤,看到面筋汤就想起胡辣汤。只是配豆花喝的他还没尝过。他饭量大,于是要两碗,一碗豆花和一碗胡辣汤。
    豆花单喝没啥味,跟胡辣汤一起,反而别有一番滋味。只是这次的汤不能再免费续。
    没吃饱的人又去买一份,顺便询问豆花哪儿买的。
    刘翠华与有荣焉地说:“杜厨师做的。”
    学生们料到这点,但不能确定。闻言看向杜春分,调皮胆大的学生还伸出大拇指。
    杜春分笑笑:“这东西简单,很多人都能做。”
    她的谦虚让续汤的人颇有好感。
    翌日中午,鱼丸汤的汤快被学生们喝完了,几人还没来。杜春分估计他们不会来了。
    一直到周六,几人都没来。
    周六晚上,杜春分就问邵耀宗几人干什么的。
    邵耀宗听着不像军人,又结合他们的年龄长相筛选一下,脸色变了。
    杜春分忙问:“真是检查卫生的?”
    邵耀宗闻言反而想笑:“什么检查卫生。很有可能是监察部门。”
    “监察?”杜春分吃惊,“来我小小一食堂监察?能查出啥玩意?不会以公谋私吧。”
    邵耀宗想笑:“就为了吃你几顿饭?说的好像人家没给钱一样。”
    杜春分仔细想想,一分钱没少:“也是。我这是过关了?等等,这才几月?”
    邵耀宗:“没听说监察部门的人过来,你食堂可能是第一波。接下来可能去部队食堂,后勤等部门。你算的是农里,按阳历没几个月了。”
    杜春分不禁说:“那他们真负责,连我食堂都不放过。”
    这话邵耀宗没法接,“天不早了,睡吧。明天还得洗衣服晒被子寄东西。”
    翌日清晨,杜春分洗衣服,邵耀宗刷鞋。
    饭后太阳出来,杜春分把被子晾绳上就去门口等邮递员。
    九点左右,杜春分和蔡母把东西寄出去,同时还给张连芳一封信,信中倒打一耙,邵耀宗的爹娘依然没回信。这种没良心的人,不论以后因为啥事找他们都别理。邵耀宗年前一定会给他们去一封信,届时让邵耀宗处理。
    这并非杜春分胡乱猜测。
    邵耀宗愚孝了几十年,绝不可能因为短短半年时光就把他爹娘忘得一干二净。
    话又说回来,离过年还早,杜春分事多,信寄出去就把此事抛之脑后。
    核桃得晒,她把核桃扔菜地里,怕几个孩子祸害,就把孩子赶出去找同学玩儿。
    然而娘几个刚出去,就有几个女人直直地朝她家走来。其中一个还扛着一根很长的棍。
    院里铺满核桃,杜春分不敢让外人发现,不动声色地锁上门。
    几人到跟前很意外,杜春分咋知道她们来找她。
    杜春分看一下孩子:“你们来巧了。再晚一点我就领她们玩去了。”潜在意思,我可不是出来迎接你们。
    其中一人问:“那现在咋办?”
    杜春分朝西边看去:“甜儿,去姜姨家玩一会儿?”
    甜儿不想娘跟着,这不许那不许,可烦了。
    “娘忙去吧。”
    甜儿很懂事地挥挥小手,就给妹妹使眼色。
    姐妹四个一起朝隔壁跑。
    经过一场北风一场大雪,树上的板栗所剩无几。
    板栗收拾起来麻烦,几人也没打算弄太多,一人挑四五斤就下山。到山下要分给杜春分,杜春分带她们去蔡家,用蔡家盛菜的盆舀半盆。
    蔡家有手套,还能跟蔡家婆媳闲唠,杜春分就在蔡家把板栗剥开。
    回家用热水泡上,杜春分做午饭,窝头和蒸糟鱼。下午收拾板栗,晚上煮板栗粥,菜是甜辣黄瓜。
    很简单的一日三餐,因为跟闺女在一起,家里充满了生活气息,邵耀宗吃的身心通畅。
    翌日清晨,杜春分又一次早早去食堂。
    这次不是磨豆浆,而是做酸菜和切萝卜。
    萝卜切成粗条晾晒才能腌萝卜干。
    萝卜干和酸菜都便宜,杜春分依然做这个,正是怕哪天大雪封路食堂没菜。
    有了这两样,给学生们做酸菜包子,喝粥就萝卜干,他们也能理解。
    周一搞好食堂的,周二下午杜春分就做自个家的。
    晒萝卜干需要时间,所以接下来她只能等。
    雪后通常转晴,这次也不例外。
    连晴十几天,菜收拾好,衣服鞋晾晒的很干,天气才转阴。
    阴两天下起小雨。
    好在副食厂有准备,批发了很多菜。
    天气冷,鱼和大肠能放很久,杜春分就准备很多。
    连吃五天,食材消耗殆尽,路面干了,职工前往安东批发的那天不是周末,副食厂依然跟周末一样热闹。
    会过如刘翠华也买了一条大鱼,留一家人晚上吃。
    杜春分被雨困的哪都不能去,终于可以活动活动筋骨,也跟风买一条大鱼。
    晚上做红烧鱼。
    钢筋锅里可以放两个箅子,她就蒸两盆米饭。
    一条大鱼处理好还有足足四斤。
    杜春分和四个孩子吃一半的饭和鱼,邵耀宗吃一盆饭和一半鱼。毫不意外,邵耀宗吃撑了。
    邵耀宗本来不是很撑,喝点水灌灌缝撑的直打嗝。
    杜春分纳闷,这是邵耀宗正常饭量啊。
    “你饭前吃啥了?”
    邵耀宗诧异,她怎么知道。
    杜春分:“说实话。”
    邵耀宗有点尴尬,活了几十年吃撑这样还是头一次,“回来太饿,喝了一杯水。”
    “难怪呢。”杜春分瞥一眼四个孩子,“领她们出去转一圈就好了。鱼消化的快。”
    甜儿和小美同时摇头。
    平平和安安装听不见。
    邵耀宗笑着找出她们的围巾和帽子,“戴上就不冷了。”
    戴上是不冷,可是穿着棉衣棉鞋再裹这么严实,走路费劲。
    甜儿扒着杜春分的歪缠,“娘,我想睡觉。”
    杜春分反问,“要是不睡呢?”
    甜儿心说,脱掉衣服上了床,不睡你也不能再让我穿上啊。
    “我睡!”甜儿说的斩钉截铁。不待她娘回答,使唤她爹弄热水,她要洗脸洗脚洗白白。
    邵耀宗撑的弯不下腰,就把洗脸盆放桌上。
    四个孩子的脸洗好,让杜春分给她们洗脚。
    不出她所料,四个小孩到床上就疯了。
    邵耀宗睡不着,中堂比卧室暖和,就去堂屋看书。
    他看得就是托炊事班班长买的兵法。怕杜春分发现,用报纸包一层书皮。
    杜春分见他的书那么宝贝,误以为他看军事著作。不好打扰他,回卧室看孩子顺便织毛衣。
    人家会织的花样杜春分一概不会。孩子小,穿在身上难看也不记得,所以杜春分知道姜玲会,也没让姜玲帮她。
    人情债不好还,能不欠就不欠。
    四个孩子的毛衣毛裤织好,学校放寒假了。
    放假前一天是考试,上午一门下午一门,时间充裕,学生可以回家做点,就没在食堂吃。
    杜春分却在食堂——算账。
    校长早半个月就告诉杜春分,上到腊八,腊月初九考试。
    杜春分准备米面油就准备到腊八。
    不可能刚刚好。
    安东天冷,寒假时间长,将近两个月。杜春分怕剩的米面油被老鼠祸害,腊月初七那天就蒸馒头。
    馒头是玉米面加白面。一个馒头能买近三个窝头。
    师长的小儿子跟杜春分熟了,调侃她:“杜大厨,不过了?”
    杜春分点头:“不过了。”
    他不信:“是不是快放假了?”
    杜春分递给他一个馒头,冲他挥挥手。
    半大小子以前得喝两到三碗汤,因为馒头实在,只喝一碗。
    杜春分料到这点,炖鱼的时候没放太多水。
    鱼肉鱼骨还是那些,水少汤很浓。
    学生们以为就这一天。
    腊八蒸米饭,白米饭配卤大肠。
    赵政委的大儿子吃的唉声叹气。
    周秀芹照旧在餐厅看着小学生,不巧听见,不禁问:“咋了?”
    “一想想接下来两个月都得自己做饭,我就吃不下去。”
    杜春分接道:“正好,趁此机会忆苦思甜。”
    师长的小儿子问:“杜大厨,这个大肠怎么做的?能不能教教我?”
    此言一出,众人竖起耳朵。
    调料贵,杜春分的卤料不全,没涉及到秘方,便直接告诉他们。
    然而一个个的脑袋都被米和大肠塞满,哪记得住。
    杜春分借他一支钢笔,少年写在自个手上。
    到教室就被全班同学抄走。
    话又说回来,食堂吃的干干净净,给杜春分省了很多麻烦。
    杜春分算好账目,也没数赚多少钱,连同账本和饭票一起交给池主任。
    池主任从头到尾翻一下,发现吃的真不错,决定以后去食堂买菜。
    再说杜春分,从池主任那儿出来,直奔副食厂。
    买整袋的萝卜白菜和红薯。
    幼儿园不考试,杜春分要去食堂,就把几个孩子送去姜家。
    从姜家接回孩子,堂屋的烤炉点着,杜春分就在炉子放几个红薯。
    炉子外方口是圆的,所以炉子上有很大一片可以烤红薯的地方。
    红薯在炉子上放半天,等邵耀宗回来已烤出红薯味儿。
    邵耀宗看只有四个,就跟闺女商量:“借爹一个尝尝,明天还你们。”
    天黑的早亮的晚,冬夜漫长,杜春分不敢太早做饭。否则不说邵耀宗,就是她也得半夜饿醒。
    杜春分在堂屋收拾她准备的过冬干菜,闻言不禁瞥他一眼,“给你烤的,她们吃过了。”
    “我的?”邵耀宗又惊又喜,还不敢信。
    杜春分点头:“晚上就用这个炉子煮点挂面吧。睡觉前我淘点小米,放厨房炉子上煨一夜,明天早上正好喝。”
    邵耀宗没意见:“要不要放几个红薯?”
    “还有窝头,放窝头。明天喝粥就萝卜干?”
    邵耀宗想说,可以。
    突然听到大门被拍的砰砰响。
    “谁?”邵耀宗勾头看去,东边院里灯火通明,门口出现廖政委的身影,“这就来。”拿起配枪就往外走。
    杜春分忙说:“大衣!”
    邵耀宗折回来,杜春分看到红薯,抽一个她做的纸袋把红薯装进去。
    “不用了。”
    杜春分:“到部队就吃完了。”
    塞他怀里。
    邵耀宗本想还给她,听到廖政委喊他,拿着红薯就跑。
    杜春分看看烤炉,决定下半把面条,多兑水。
    睡觉前邵耀宗能回来,正好给他煮点面。
    然而杜春分没想到那么快,面条还没盛出来,他就回来了。
    “啥事啊?”
    邵耀宗哈一口气道:“山上的野猪也不知道怎么受惊了,跑下来几只,动静太大,哨兵以为出什么事了。”
    杜春分:“这么冷的天野猪不搁洞里呆着往外跑,不会地震吧?”
    “没地震。”
    杜春分仔细想想,她长这么大没听说过这边有地震,“那你先吃,我再煮点。”
    野猪突然下山,不是好兆头。
    谁都没往国家大事上联系。
    杜春分准备的干货多,经常用到纸袋。怕长舌妇搁背后嘀咕邵耀宗天天往家拿报纸,阳历十二月,她就订了来年一年的报纸。
    结果第一次看报就看到一件大事。
    一九六六年的一月十日。
    很多年后杜春分依然记得清楚地记得这一天。
    头版头条就是空军击落光头的一架飞机。
    原因是飞机上有三名叛徒,他们还杀害了七名战友。
    杜春分不敢信,“这都多少年了,他还不死心?”
    邵耀宗:“他死了也不可能死心。”
    “上面干嘛不打下来?”
    “一个小小的岛,翻不起大浪。再说,当务之急是先发展。收拾他以后有的是时间。”邵耀宗顿了顿,“在家就别聊这事了。红薯不多,要不要再买点?”
    杜春分希望一家人吃得好吃得饱,就得动脑子。比如什么便宜买什么。钱和票留着改善伙食。
    最近红薯便宜,杜春分经常一天两顿做。早上红薯粥,晚上蒸红薯或烤红薯。连做两天,煮一次面条,或做一顿鸡蛋疙瘩汤。以至于邵耀宗和几个孩子也没吃腻。
    杜春分:“再买一袋?年后就该捂坏了。”
    “我跟你一起去吧。”上次的红薯白菜萝卜是杜春分抗回来的。
    邵耀宗知道后不好说什么,心里不是滋味。
    他总觉得要不是杜春分想离她二叔二婶远远的,压根不需要他这个男人。
    杜春分也不是个任劳任怨的传统女性。
    这个家是她和邵耀宗的,他应该出一份力。
    杜春分给几个孩子说一声,就锁上大门去副食厂。
    得了杜春分卤大肠的法子,副食厂要批发的食材也多一样。
    杜春分想到邵耀宗还没吃过大肠:“吃不吃大肠?我晚上做。”
    “不好洗吧?”邵耀宗看了看那些肠,压根没洗。
    杜春分:“没洗的便宜。”
    邵耀宗看她,不嫌麻烦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我非池中物 我真有一个软饭王系统 诸天万界的武者 见翡 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 宴别枝 穿书女频:女主恨我,女二虐待我 四合院:秦淮茹赖上我 人在截教,这个师兄太稳健了 人在蘑菇屋,怎么嘉宾全是前女友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晚年被老婆分手,系统终于来了 大明第一国舅 将北伐进行到底 重启人生 星武纪元 仙不是这么修的 只有怪兽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