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吕布到达十万大山的时候,
一个青年独身一人来到了并州,
这名青年一身青衫,
相貌英俊显得丰神俊秀,
脸上始终带着和煦的微笑,
不论是待人接物,
让任何人都挑不出半分的毛病,
显然也是有着非常良好的家世背景,
否则调教不出如此优秀的年轻人。
青年走走停停,
一路上倒像是游山玩水,
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不过此人的游玩,
却也和寻常的世家公子们,
颇有些很大的区别,
他并不是始终去那些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
反而更加热衷于乡村小户的逸闻趣事,
道里行间的市井传言,
对一切这一类的事务,
都保持着十分浓郁的兴趣,
遇见了感兴趣的事情,
总是会刨根问底地追问个不休,
并州许多地方的老百姓,
也都渐渐知道了,
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的存在,
年轻人的姓氏也很有意思,
复姓诸葛,
据说是琅琊郡人,
好像也是一个挺大的家族,
这个年轻人单名一个亮,
这一次,乃是游学而来。
暮春的并州还算不上炎热,
凉爽的天气是南方可望而不可及的。
诸葛亮赤着双脚,
蹲在一大块石头上面,
手中端着一个大土碗,
里面是热气腾腾的面条。
诸葛亮吃的是满嘴流油,
这面条有个学名——刀削面,
据说是吕布这两年创造出来的一种吃食,
说是创造,实际上剽窃而来才对,
在后世之中,
这刀削面中厚边薄,形似柳叶;
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配浆汁、蘸陈醋同吃,极具风味。
不但味道别具一格,
制作的方式也是另辟蹊径,
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
直接削到开水锅里。
刀削面里手总结的制作刀削面技术要诀是:
“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时扁条,弯刀是三棱。”
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
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
看得人们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此刻,诸葛亮就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碗里的刀削面,
一边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面食师傅的表演,
一碗面囫囵吃了下去,
面食师傅也恰巧忙活完一碗面,
坐在了一旁准备休息。
诸葛亮向着旁边正在收拾桌子的小二扔过去几枚铜钱,
小二连忙将铜钱抄在手中,
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他们这里可是个偏僻的小山村,
而且这间面店,
也上不得台面,
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些苦哈哈的汉子,
平日里难得遇到一次打赏,
一次性还给了好几枚铜钱,
怎能不让小二喜出望外。
诸葛亮冲着他着了着手,
向着那个面食师傅努了努嘴巴道:
“小二哥,帮我把大师傅请过来聊两句呗,我很喜欢他这手艺。”
听完诸葛亮的吩咐,
小二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
他们家的面食师傅,
曾经可是专门在晋阳的温候府后厨学过艺的,
这一手刀削面的功夫,
即便是整个并州许多大酒楼中的主厨,
也只能是黯然地伸出大拇指敬服,
如果不是老板和这大师傅有些八竿子打不散的亲戚关系,
再加上,听说他似乎家中出了些事情,
心灰意冷之下,
才愿意来到这么穷乡僻壤的小地方,
来当普通面铺的面食师傅。
店小二屁颠屁颠地跑去找那面食师傅,
对方原本不想要过来,
不过店小二看在那几个铜板的面子上,
很是废了一番口舌,
大师傅这才不情不愿地走了过来。
诸葛亮此刻已经坐在了长条板凳之上,
之前只是为了寻找吃面的畅快感觉,
才如同菜地老农一般,
吃相那般不雅。
诸葛亮将身子挪了挪,
拍了拍身边的位置,
示意面食师傅坐下来。
面食师傅板着个脸,
做刀削面可是个体力活,
方才一直忙着,
本来就已经很辛苦了,
他可不想陪着这些好奇的客人们虚与委蛇,
只不过架不住那如同自己孩子的店小二,
一再的苦苦哀求,
这才勉强走了过来,
好在面前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不讨人厌,
而且也挺懂事的,
面食师傅便坐了下来。
乡下人不讲究繁文缛节,
诸葛亮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只是热情地给对方倒了一碗面汤,
由衷地赞叹道:
“大师傅,您的这个手艺真是一绝,小子后生晚辈,今天不但饱了口福,更是大开眼界,真的是佩服佩服!”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诸葛亮把姿态做得这么底了,
面食师傅即便心里老大的不情愿,
此刻也不能表现出来了,
端起了茶杯,
向着诸葛亮一示意:
“小哥客气了,粗劣小技,不值一提。”
面食师傅笑的十分腼腆而含蓄,
同时还夹杂着一丝小小的得意,
显然诸葛亮的夸赞说到了他的心窝里去了。
诸葛亮再次开口说道:
“小子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还未请教师傅高姓大名!”
“嘿嘿嘿,原来小哥就是那诸葛亮呀,老汉胡泉,叫俺老胡就行!”
“哈哈哈,好!老胡,那小子可就不客气了。”
顿了顿,诸葛亮接着开口说道:
“听人说,你这手艺是从温候府学中出来的?”
说到这个话题,
老胡脸上露出了光,
这刀削面的技术可是他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情,
更何况,还是温候手把手教会的他,
自然是别提有多么的自豪了。
老胡搔了搔凌乱的头发,
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上了,
忙不迭地点着头。
“温候大人的光辉伟绩小子也是听了许多,对他十分的敬仰,所以这一次才专门来到并州游学,老胡可别取笑我哟……”
诸葛亮开着轻松的玩笑说道。
“哈哈哈!怎么会呢!小哥你可是很有眼光呀……”
说起了温候吕布之后,
老胡的话匣子一下就被打开了,
诸葛亮也是兴致盎然地听着,
一直不停地点着头,
时不时还提出几个问题,
而且大有刨根问底的架势,
有些问题问的老胡也是哑口无言,
不过诸葛亮很有眼力价,
几句话连消带打地消除了尴尬,
让谈话能够愉快地继续下去。
贾诩看着手中一份又一份的谍报,
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这些谍报之中,
记录的都是那诸葛亮进入并州势力范围之内后的一举一动,
上面详细地记录了,
诸葛亮去了哪些地方,
接触了那些人,
看了什么东西,
说过了什么话语,
甚至,就连入了几次厕,
睡了几个时辰,
睡醒之后做过了什么,
都记录的一清二楚。
若是诸葛亮得知了自己的一言一行,
都被人如此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恐怕,他早已被吓出一身冷汗。
不过这正是暗组的职能之一,
诸葛亮这个名字,
早在吕布去荆州之前,
就被放到了贾诩的案头之上,
对他的调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当诸葛亮离开荆州的时候,
暗组中的高手便一直尾随着他,
进入到并州之后,
更是直接将他的一言一行完全记录在案,
并且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了贾诩。
并且不止是诸葛亮,
许多已经投靠了并州的人才,
包括准备投靠的,
或者是被发掘出的这些人才,
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番探查,
这也是十分必要并且高效的了解人才的手段,
不过,如今负责把关的仅有包括贾诩在内的数人而已。
贾诩将之前看过的这些资料放到了一个精巧的木盒之中,
木盒上方用小篆写着‘诸葛亮’三个字,
贾诩接着拿出一张纸,
静静思考了一番,
提笔开始写道:
“诸葛亮,机敏聪慧,事无巨细,可用!”
放下笔看了看自己写的这句话,
贾诩歪着头,
再次提起笔又加了三个字,
“可重用!”
这才轻轻将纸上的墨迹吹干,
将纸张缓缓折了起来,
轻轻摇了摇手边的一根铃铛,
门外立刻进来一名暗探,
贾诩没有说出一句话,
将手中已经折好了的纸条,
交给了进来之人。
进来的暗探双手接过那张纸条,
恭敬地抱拳行了一礼,
便转身离开了这里,
期间也是没说一句话。
等到暗探出了门,
贾诩双手抱头,
身子向后舒展,
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还没等他做好位置上,
房门再一次被人轻轻推开,
这一次,走进来的是田丰,
他径直来到屋内的沙发处,
轻松地将自己往上面重重一放,
十分自然地端起旁边桌上,
那价值千金的一壶琼玉液,
仰起头灌了一大口,
这才舒爽地吐出一口气,
“哇——舒服!”
“你这个老不修,又跑我这里来蹭酒喝!”
贾诩拿这家伙没办法,
只能在言语上赚回一点颜面,
不过,事实正如他所料,
对方压根没有一丝羞愧之意,
老神在在地晃悠着手中的酒瓶道:
“我肯来你这蹭酒喝,这可是给你面子好不好,一般有几个人值得我去他那里蹭酒!”
“嘿,还真是个老不修。把厚颜无耻都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贾诩丝毫不给对方面子,
继续开口挖苦地说道。
田丰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讥道:
“哼,你这吝啬的老毒蛇,不就是吃了你几杯水酒,看你这小气劲!”
顿了顿,瞅准贾诩准备开口还击时,
田丰连忙先一步继续说道:
“这次来找你,可是有正事儿!”
贾诩瞪了对方一眼,
他自然清楚,
对方这样转移话题,
就是为了少挨自己一句骂。
田丰嘴角翘起一抹笑容道:
“嘿嘿嘿,最近那诸葛亮调查得如何了?”
贾诩轻轻撇了撇嘴,
对方的来意没有一丁点儿的出奇之处,
有些懒洋洋地回答道:
“这小子还不错,和之前那个庞士元,两人各有千秋!”
田丰闻言,立刻来了兴趣,
瞪大了眼睛追问道:
“哦!?这么厉害吗?”
之前的那个面貌丑陋的庞统,
可是让所有的并州官员大跌了眼镜一次,
原本见到此人其貌不扬,
所有人都有些看不起他,
在听说此人号称‘凤雏’之后,
更是招来了许多人无情的嘲讽,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貂蝉和贾诩,
这两个如今在并州一明一暗,
当之无愧的实际掌权者,
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
并且脾气乖张狂妄,
很是不讨人喜欢的丑青年,
竟然是青眼有加,
而且次子后来掏出的推荐信上,
更是有吕布亲自任命此人担任远征西域的军师,
官位更是达到了军师右祭酒一职,
这样一来,所有人对这初来乍到的青年,
都不由得刮目相看,
只是无数人在心底里,
更多的是想要看看这个家伙的笑话,
很少有人能够真的相信此人能够承担重任。
不过,让所有人吃惊的事情,
再一次的出现,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家伙,
竟然在上任不到十日的光景之中,
便将成分复杂的西域远征军大致统合了起来,
虽然说,并州麾下的将士们,
素来以服从命令著称,
不过他一个初来乍到,
没有半点军功威望的小家伙,
能够做到这一点,
其人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大军刚刚启程出征,
所有人也对这一次庞统的表现,
充满了十分的期待。
没有想到,庞统这边刚来没有多久,
并州境内再次出现另外一个青年的消息,
那便是诸葛亮,
嗅觉敏锐的许多人,
都从一些蛛丝马迹当中,
发现了这两个人的一些共同点,
同样出身于荆州,
虽然这诸葛亮祖籍乃是琅琊,
但是幼年时便随家族,
进入了荆州一代,
至于那庞统,
更是土生土长的荆州本地人,
然后便是二人同样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说起水镜先生,
恐怕许多人都不甚了解,
但是司马徽这个名字,
和庞统叔父庞德公的名字,
即便是在并州也是有着不小的名气,
更何况,蔡邕还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过这二位,
因此,当得知这两个年轻人,
就是师从于司马徽之后,
很多人也都猜到了诸葛亮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