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69、真是机灵鬼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打重生以来,卢少婷还没吃过这种大亏呢。
    她被关了整整20天,让她想到了上辈子在监狱里的漫长的30年。
    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身心的双重煎熬。
    她无比恐惧,自己会重复上一辈子的命运,被一直关到头发全白了。
    可好不容易放出来了,她也不能松口气。
    因为她爹妈偏心,要赶她走,不许她带着儿子住在娘家。
    后来还是舅舅为她求情,那么一间小屋子,她一个月还得给家里交五块钱的房租。
    更要命的是,舅舅没钱给她了。
    他甚至没办法问人借钱。
    因为运输公司跟所有职工,以及合作单位,都打个招呼。
    谁都不许借钱给叶友德,不然他还不了的话,公司绝对不认,而且不会支他的工资抵债。
    因为他已经欠了钱了,现在跟以后的工资,都要拿去还债。
    运输公司还一不做二不休,前脚舅舅放出来,后脚就把他打发出去跑长途,根本不给他为自己运作的时间。
    卢少婷实在没办法,只得把自己的上海牌手表给卖了。
    因为卖得急,而且她名声在周边圈子坏了,一时半会儿根本没人收。
    最后还是她妈作价80,要了。
    但这80块钱,根本没到卢少婷手里。
    所有重男轻女的偏心爹妈,都极为擅长跟女儿算账。
    首先是房租,一个月5块钱,从6月份到11月份,六个月就是30块钱。
    除此之外,她只被公安关了20天,而不是被送去劳改三五年,是父母拉下老脸,花了大价钱,又是买烟又是买酒,送了一圈的礼,花了好几百块钱,才摆平的。
    对了,还有塞叶菁菁那个小破鞋的钱和粮票。
    卢少婷被关的时候,她两个儿子吃喝拉撒的开销。
    等等等等。
    加在一起,别说80块钱了,800块都打不住。
    还有因为她败坏了老卢家的名声,现在根宝的对象都要黄了。
    为了哄回对象,家里又搭出去好多钱和东西。
    这些,都应该她卢少婷来承担。
    卢少婷当时气得浑身发抖,讽刺道:“呵,真是要讨祖宗了,高价姑娘。”
    高价姑娘在这个年代,是骂人的话。是嫌贫爱富,一心想攀高枝的代名词,要被人看不起的。
    结果卢根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张嘴就嘲讽自己的姐姐:“那当然了,金贵的姑娘就该高价。哪个像你呢,倒贴的下贱货,丢人!”
    卢少婷气得浑身发抖,却没有办法阻止她的娘家人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把她积攒的所有家当,都搬了个一干二净。
    甚至连肥皂、搪瓷盆以及手电筒,他们都没给她留下。
    卢少婷想闹的,她甚至跑去了知青办,让知青办替她做主。
    然而知青办烦她都来不及,根本不愿意多事儿,只打太极,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家人要互相体谅。
    可谁体谅她了呢。
    娘家不管她,她未来的大佬双胞胎儿子,又追着她要饭吃,她自己的肚子也饿得咕咕叫。
    实在是走投无路,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找到了跟她一样病退回城的老同学,想找个门路弄钱。
    单是这件事情本身,就让卢少婷浑身上下充满了羞耻。
    一个女人,如果沦落到不得不自己挣钱的份上,那实在太跌份了。
    哪怕是她不愿意回忆的上辈子,她也不需要自己挣钱。
    幸福的女人,都是男人拿钱给她花。
    此时此刻,她又忘记了,在《后妈文的原配觉醒了》里,她应该自己挣钱的。因为她是独立能干的大女主。
    不过,忘了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从八月份到现在,不按照小说剧情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多到让她麻木。
    今天,如果不是看见了叶菁菁他们兴高采烈的,笑容明亮,跟她上辈子走出监狱大门时,外面的太阳光一样,刺到了她的眼。
    说不定,她就硬着头皮去刻蜡版,老老实实去挣钱了。
    但是,现在瞧见自己的对照组过得这么舒服,她绝对没办法忍受。
    还有那个不要脸的,表子养的孙佩兰,抢了她的工作,缺德冒烟了,就应该孤苦终老,怎么还能家庭幸福美满呢。
    不对!
    卢少婷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
    她记得清清楚楚,孙佩兰是个寡妇呀(果然命硬,连丈夫都克死了,这种人怎么配过的好呢?),那她旁边的男人是谁?
    她的眼睛又眯了眯,死死盯着那对男女的背影。
    一个主意慢慢跃上心头。
    叶菁菁他们都不知道,已经有条毒蛇盯上他们了。
    如果叶菁菁自带了个系统之类的,知晓了这件事,她肯定要翻白眼。
    大姐,吃一堑长一智啊。
    从你重生到现在,你看看你都干了些啥?
    你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地给男人找学习资料,让男人复习考大学。
    你干嘛不自己上呢?
    能当女皇,为什么要做皇后?
    哪怕现在来不及了,没办法通过1977年的高考逆天改命,你也可以充分利用你重生的优势,走上人生巅峰啊。
    人家曹老板六七十年代方面贩卖水果,还能攒下五万块钱的巨款呢。
    得亏没有系统空间,不然叶菁菁这一天天的,吐槽都来不及。
    现在,她的注意力全放在柿饼上。
    从高考的消息公布到现在,西津基本没怎么下雨,所以柿饼晒得特别好,上面析出来的糖霜雪白,看着真诱人。
    孙佩兰瞅见一大兜子柿饼,吃了一惊:“你们厂发了多少柿饼票啊。”
    柿饼挺受欢迎的。
    眼下大家年节时走亲访友,能带上一袋子蜜枣,都算是颇可拿得出手了。柿饼的地位,一点儿也不逊色于蜜枣。
    甚至因为更少见,还显得更加高档一些。
    “不是去副食品店买的。”叶菁菁解释道,“去村里换的。哎,你们都尝尝看,觉得怎么样啊。
    谢广白跟着大部队,拿了一只柿饼尝了一口,疑惑地挑眉毛:“你什么时候换的?是下乡支农的时候?他们村里有柿饼卖吗?”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津人,他经常送医送药下乡,从来没听说过本地哪里产柿饼。
    叶菁菁催着他问:“好吃不好吃?你给个话呀。”
    他点点头,夸了一句:“味道不错。”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叶菁菁才骄傲地吹?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本来没有,我教他们晒的。刚好他们家有人要参加高考,拿柿饼来换的复习资料。我跟薛琴她们,已经分着吃了不少了。”
    学习是特别容易觉得饿的事,尤其是晚上,吃个柿饼补充一下能量,感觉好爽啊。
    孙佩兰也点头:“味道的确不错,没想到我们西津也能晒柿饼啊。”
    本地虽然是柿子不稀奇,但大概是因为气候偏湿润,副食品店卖的柿饼,基本都是从外地进口的。
    叶菁菁认真地观察大家的表情,确定大家的确吃得挺开心的,才心满意足。
    “那我就放心了。哎,佩兰姐,你们工会要不要柿饼?我看你们经常出去慰问来着,是不是要带礼物?”
    她积极推销着,“你看其它东西都要票,去他们那边收柿饼的话,直接掏钱就行,而且很便宜。”
    孙佩兰奇了怪了:“干嘛?你什么时候当起推销员,给他们卖柿饼了?”
    七十年代的农村,已经有社队企业,也就是乡镇企业的前身。
    比起不愁销路的国营大厂,社队企业要自己找饭吃。
    他们的推销员,是神出鬼没,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甚至会用积攒起来的粮油票,来贿赂城里的工人阶级。
    叶菁菁摇头,大义凛然:“我可没收他们好处,我是当了老师就惜才了。”
    她支农的时候,吃派饭的那家,钱光明的弟弟妹妹不都在公社上高中?。
    没想到,这两个小的真是学习的料,特别聪明。
    钱光明送了柿饼到城里给叶菁菁,然后拿了卷子回去让他们做,两人都做的很好。
    “就是上次咱们在街上看到的,倒卖油票被投机倒把抓了的那个人的家。
    我就琢磨着吧,他们的家庭条件,要供两个高考生的话,压力会很大。
    尤其是今年考不上(这个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他们开始补习的时间太短了),明年再考的话,家里未必能吃得消。大概率的情况??“
    叶菁菁停了一下,咬了口柿饼继续说,“那个姑娘会放弃学业。”
    别看现在一直说妇女也顶半边天。
    可但凡家庭需要人牺牲,所有人都会默认,甚至连女性自己也默认,应该是自己去当那个牺牲者。
    在机械化程度极低,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农村,尤甚。
    叶菁菁觉得要是这样的话,未免也太可惜了。
    农村女孩子想走出去,见识更大的世界,本身就很难。
    不过她也不愿意让孙佩兰犯难:“你们工会用不着也没关系,不行的话,我们工人夜校去收柿饼。大家平常也想吃个零嘴。”
    她想让工会出面,是因为工会今年收了觉得好,明年还会继续收。
    别小看这几十块钱,农村挣钱的门路太少了。
    农民养一年的肥猪,出栏也就只能卖六七十块钱。
    这已经算他们最来钱的收入来源了。
    现在多一项卖柿饼的进项,对他们家里头来说,是一项大大的外快。
    至于她叶菁菁为什么不明年继续自己直接买?
    呵呵,明年她都上大学了。
    按照她的尿性,她大概率会把这家人的事情?到九霄云外。
    自己不靠谱,那就帮人找个靠谱的吧。
    孙佩兰没拒绝,也没一口答应,只表示:“帮我带点去单位,问问我们领导的意思。”
    现在物资紧张,谁有办法从计划外拿到物资,都是能耐的象征。
    “对了,他们家到底晒了多少柿饼啊?”
    叶菁菁乐了:“他把他们大队的柿子,全收了。晒好了,分一半给人家当收柿子的报酬。”
    孙佩兰吓了一跳:“这么多啊。”
    她之前下乡收过鸡蛋,知道因为柿子树好活,西津周边的农家十户有八户都种了柿子树。
    一个大队收下来,那数量相当惊人咯。
    她不由得生出了好奇心:“那他是怎么把这么多柿饼给带出来的呢?”
    她担心的不是钱光明家没自行车,得靠两条腿走路。
    而是他的柿饼,会被检查站的人没收。
    这时代因为是计划经济,要讲究经济秩序。
    为防止农村和外地人,拿物品到城里交换,通往的市区的各条道路,都设有陆路检查站。
    他们查起来,相当的严格。
    她孙佩兰当初之所以能够去村里收鸡蛋,到市区倒卖,得归功于她的知青身份。
    近几年来,本地知青下放,不再跟“文?革”早期一样,都要往偏远的地方去;而是走就近原则,很多都是在本省郊区插队。
    如果刚好家里就住在本市,有些人并不在知青点睡觉,而是每天骑车到插队的地方参加劳动。
    当时,孙佩兰弄了一张假证明(这年头没有知青不敢办的假证明),说自己是在郊区插队的知青。
    人家检查站的人,主要查的是农民,对知青和城里人都宽松多了。
    瞧她每天骑着自行车,来来回回,一看就不是农村人。
    检查站的人也懒得查,她甚至连车都不用停,直接骑着车子往前走。
    换成钱光明,一个靠两只脚板走进城的农民,肯定受不到这种优待。
    他又是怎么瞒天过海的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最强神医混都市 叶辰夏若雪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来生!不来了! 丹娘 被嫡姐逼做通房后 不让你当警察,你就把贼抓光了? 后妈养崽:太宠啦,老公萌娃黏着她 权臣小叔子兼祧两房,亡夫现身了 矜贵权臣追妻火葬场时,我已入宫封后 离婚后,我一夜三崽气晕渣男 疯批少帅的心头娇 女县令 勤勤恳恳半辈子,被绿后我转嫁豪门 快穿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抓壮丁 禁欲男神摁上墙,她就撩撩不负责! 偏她来时不逢春 都市至尊魔医 系统:算命后,我修为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