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西津市广播台倒不高冷,相当痛快地接受了纺织三厂夜校的请求。
一来,高考现在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广播台也怜惜被耽误了11年光阴的青年们,想力所能及地帮帮他们。
二来,现在广播虽然是社会主要信息传播媒介,但广播节目并不多,市台县台转中央台、省台节目的比比皆是,自家原创节目根本不足以支撑全部时长。
有大片空白的时段呢,拿工人夜校的教学录音填补,刚刚好。
薛琴听着广播里传出的“标点符号要怎么用?”,终于松了口气。
成了,总算把这帮祖宗安置好了。
哎哟,这一天天的,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哟。
哪知道,她还没哼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跑去食堂给自己叫个甲菜呢,电话就响了。
啧,团支部原先没分机的,跟厂办共用电话机,但夜校办起来,尤其是高考的消息公布后,事情一下子多起来。
领导特地给团支部也拉了条电话线,省得厂办成了她的接线员。
薛琴美滋滋地接了电话,以为是来夸她的。
结果那头声音急吼吼:“纺织三厂夜夜校吗?我这边是西津广播台。讲义,现在听众同志们需要搭配录音使用的讲义!”
原来广播刚播放,有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听到了,瞬间get到了重点??讲义。
没听人家广播里头说“我们看着讲义开始学”吗?
刚好这家长距离广播台不远,人家立刻蹬着车子跑上门了。
广播台也懵啊,他们又不是书店,哪儿来的学习资料卖。
但大家都是热心肠,立刻打电话过来找纺织厂夜校了,想问夜校要讲义摆在台里备用。
他们相信可预见的未来,会有很多听众跑来要讲义。
薛琴先是“啊?”,旋即大惊失色。
完蛋了,他们的窟窿好像不仅没填上,反而越来越大了。
天寿哦!
夜校把授课录音交给市广播台发,是为了满足各大厂青工们的需求。
但他们当时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广播调频可以传入千家万户,每一位听众都有可能变成工人夜校的编外学生。
薛琴差点儿没“汪叽”一声哭出来。
救命啊,印不玩,打死他们也印不完。
铁笔刻蜡版刻到起烟也刻不完。
她的跑去找叶菁菁,直接破防了:“菁菁,我们完蛋了,讲义,好多人要讲义,高考生们听了广播都要讲义,我们上哪儿变去?”
叶菁菁也愣了下,这些天她一边复习一边给大家讲课,忙得喉咙都要冒烟了,哪里能事事想的周全。
现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不够再招人呗。
自打高考的消息公布后,薛琴感觉自己头皮就没安宁的时候,不是发紧就是发麻。
现在她整个人也很麻,浑身散发着从卷王到咸鱼的丧感。
“没人,找不到人了。会刻蜡版的,十个有八个自己也要参加高考。这么多厂的回城知青薅一遍,就这些人。我上哪儿再找人去?“
她也好想破罐子破摔啊。
但叶菁菁不允许啊,她鸡自己未必卖力,但鸡别人绝对一把好手。
“继续扩大范围。”她指明方向,“联系西津市知青办,让他们出面组织病退知青和社会青年应招。”
薛琴仍然焦虑:“我感觉招不到人,大家都想高考。”
哪怕原先没打算的,听了广播估计都会心动,给自己一次圆梦的机会。
叶菁菁不假思索:“加价。刻一张蜡纸两毛钱,另外,告诉他们,这话可以长做长有,起码这两年都不会愁没活接。”
眼下,社会上也有劳务派遣公司,不过它的名字叫劳动服务站,由它搭两头,为临时需要用工的单位派短期工。
别看叶菁菁他们这样的临时工,自嘲是工人中的底层。
事实上,他们已经算临时工里的贵族了,因为不管厂里活多活少,都不会让他们走人。
更惨的是短期工,做一天拿一天的工资。歇的时候就一分钱的进账也没有。
所以,对这个群体来讲,长做长有是件相当有吸引力的事。
尤其它还不需要在外面风吹日晒,不需要出重力。
“啊?”薛琴的眼睛瞪成了猫,“咱们不能骗人啊,12月份高考就考完了。到时候,谁还会要讲义啊。没活,人家会冲了咱们夜校的。”
叶菁菁哭笑不得:“高考又不是只考一回。今年考了,明年就不考了?到时候,大家就不复习备考了?”
怎么可能!
比起其他,高考已经代价最小收益最高的逆天改命机会。
即使原本不打算走这条路的人,看到周围有人前脚衣食无着,后脚国家干部(注:考上中专就是干部身份),也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我敢打包票。”叶菁菁信心十足,“明年,参加高考的人只会更多。”
薛琴心里仍然打鼓:“可明年学校也该全都动起来了,到时候会有这么多人听我们的课吗?”
“会,当然会。”
叶菁菁强调,“你忘了胡校长说的话了?学校管的是在校生。他们哪有精力管那么多社会青年?
11年,不,到明年就是12年的时间。这12年的时间,积攒了多少失意青年。哪怕一年里,他们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想拼一把,那也是个惊天数字。”
她重重地叹气,“到时候我们该愁的不是没人要讲义,而是讲义不够用。你别忘了,能接收到我们西津广播台的,可不仅仅是一个西津市。”
薛琴感觉眼前一阵接一阵的眩晕,有气无力道:“你别说了。”
真的,求放过。
单是一个西津市,就足够她头发掉成尼姑了。
但叶菁菁不会心疼人啊,她只会挥舞着小皮鞭,催促:“那就赶紧动起来啊,预考可没两天了。”
薛琴又只好脚踩风火轮,咚咚咚跑出去忙碌了。
王凤珍正埋头苦读,突然间抬起头,冒出一句困惑:“距离预考也没几天了,他们现在才开始,临时抱佛脚,还来得及吗?”
方萍在边上,头都不抬,嘴里念念有词,随口冒了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叶菁菁乐了,还真是这么回事。
想当年她高考之前,进了考场所在的学校,啥都没带。
但周围人都在学习,她什么也不干的话就感觉格格不入。
于是她问同学借了本语文笔记,随手翻了翻。
然后老天特别给她脸,真有一个文言文翻译,高考考到了。
而在此之前,那个词语的翻译,她一直记错了。
叶菁菁认真地点头:“多学一分,都能逆天改命。
估计大家也是这么想的。
甚至到了预考前一天晚上,还有人闻讯跑到纺织厂夜校求资料。
叶菁菁都怀疑他们,今晚肯定会通宵。
所以她不得不警告夜校的学生:“你们今晚都好好睡觉。睡不好,脑袋瓜子成浆糊,原本会的也忘了,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众人哄笑,知道了知道了。
叶菁菁还是愁,感觉跟老母鸡看着自己的小鸡仔一样,哪哪都不放心。
“吃饭也要注意,今晚吃清淡的,别一激动,想补补,吃大鱼大肉。结果肚子吃不消,拉一夜,你明天还考个鬼。”
大家的哄笑声更大了,简直要掀翻屋顶。
叶菁菁却没有心思笑,赶紧又喊薛琴:“咱们广播站喇叭喊一下,提醒大家注意。还有,西津广播台,给他们打个电话,请他们帮忙提醒考生。别为这种小事,耽误了前程。”
她上中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爹妈离婚了,处于没人管的状态。
其他同学高考的时候,父母在考场附近开宾馆陪同。
他惨了,连饭都没人管,在卤菜店买了烤鸭下饭。
结果考数学的时候,他跑肚,最擅长的一科,居然都没及格。
最终的高考成绩,可想而知。
同学们知道的时候,都觉得特别惋惜。
现在,叶菁菁希望悲剧不要重演。
尤其这个时代,大家生活负担普遍很重。鼓起勇气参加一次高考,十分不容易。
“还有准考证不要忘了,笔多准备几支,别上了考场什么都抓瞎。”
薛琴狂点头:“知道了知道了,我马上就去。”
这一个夜晚,整座城市都分外安静。
筒子楼更是静悄悄的。
有小孩子闲不住,要跑来跑去,都被平常放养他们的爹妈揍了。
作死哦!一个个不省心的东西,不晓得哥哥姐姐们要考试啊。非得让你们吃鸡毛掸子才高兴。
待到天亮了,王奶奶更是特地过来,敲叶菁菁的房门,怕这姑娘睡过头,错过了考试。
她还热情地邀请:“要不在我家吃过早饭走?”
“不了不了,奶奶,谢谢啊,我去厂里吃。”
为什么要去纺织厂呢,因为她分到的考点就是纺织厂子弟学校啊。
大概是因为这时代的交通实在不便利,报名参加高考的人又实在太多了,所以预考普遍都是就近原则。
叶菁菁背着黄挎包,朝大家挥挥手,跟几个也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一道,各自或骑车,或靠两条腿,奔向自己的前程。
王奶奶看着她的背影,忍不住抱怨了一句:“叶友德和党爱芳也真是的,女儿高考,他俩居然都不回来看一眼。”
她儿媳妇直摇头:“算了,我看菁菁也没指望过他们。哎,妈,叶友德放出来了没有?”
王奶奶一瞬间尴尬。
呃,她老人家已经忘了叶友德被公安抓的事儿。
哎,一直关着才好呢,省得出来就作妖。
对了,他要关多长时间来着。
诶呦,年纪大了,真想不起来了。
叶菁菁一路骑到了纺织三厂。
嘿!近来三厂在全市都出了大大的风头,所以厂里领导也消气了,甚至今天特地给高考生们准备了免费的早餐,一根油条两个鸡蛋。
哎哟!这是要考一百分的意思呀。
有人皮一下很开心,故意嘻嘻哈哈:“厂长,一百分不够的,起码要一百二十分,应该是两根油条四个鸡蛋。”
“吃你的吧。”厂长笑骂了一句,“吃饭都塞不住你的嘴。”
等经过叶菁菁她们桌子的时候,他伸手点了点:“好好考啊。”
叶菁菁赶紧点头:“好的,我们一定加油。”
薛琴则是头都不敢抬,她感觉好心虚啊。她一直忙着事务工作,都没怎么顾得上学习。
“别想了。”叶菁菁目送厂长离开,小声道,“要相信,考的全会,蒙的全对。你不会的,其他人肯定也不会。”
不管三七二十一,她穿越以来的第一场考验,终于真正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