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是在拜访出版社之前,叶菁菁还得先去参加外语考试。
大概是因为学英语需要语言环境,而革命时代流行“不懂abc,照样干革命。”
反正尽管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外语学院的教授再三再四强调,国家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鼓励大家积极报考外语专业。
但实际上,真正报名的人还是少得可怜。
九中那么多考场,12月25号当天,只有一间教室开了,考生还是单人独座。
叶菁菁一看,立刻安慰方萍:“你看,人很少,就代表竞争的人少,谁来考了谁就占便宜。”
方萍深吸一口气,点点头,可是她走向座位的时候分明顺拐了。
呃,这也没办法的事情。
高考毕竟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大事,如果你只是考考玩玩,那还无所谓。
可你为它付出了心血,你就没办法不把它当回事。
包括叶菁菁本人,也是到坐下来以后,等待发卷子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这间教室破损的窗户,已经用木板挡住了漏洞,甚至连门上的破洞都钉了木板。
叶菁菁瞬间酸了。
这也太区别对待了。
合着他们之前白吹了两天冷风啊。
进来监考老师也特别和气,还指着墙上的挂钟,提醒大家:“两个小时的答卷时间,大家不要慌,慢慢写,写清楚了。”
待到预备铃声响起,老师发下试卷,叶菁菁看了下题目,感觉差不多是小学到初中的水平,题目都挺简单的,单词的变化形式,以及简单的英语问答。
嗯,这个问答更加像是个人简介。问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家庭出身,有没有下过乡,学过几年英语之类的。
没有听力,笔试就是纯笔试。
除此之外,还有附加题,附加题是写作文。
叶菁菁在心里头构思了一下,等到监考老师宣布开始答题了,她直接从附加题的作文写了起来。
监考老师注意到了,还特地到她旁边看了一眼。
这一眼,原本皱着眉毛的老师,眉头立刻舒展下来。
因为叶菁菁写单词的方式,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她的英语非常流利。
附加题作文,她写了整整两张纸,搞得监考老师都有点慌了,怕她顾此失彼,来不及写前面的题目。
于是老师还特地在讲台上提醒了一下:“大家注意分配答题时间,不要在一个题目上花费过长。”
好在叶菁菁写完三张纸以后,总算完成了她的附加题作文。
然后她才从头开始刷刷刷写题目,写得飞快。
全部正卷,只花了她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不是她狂妄,而是题目确实简单,题量也少。
按照她上小学时的标准,正卷最多只能算半张随堂测验的试卷。
监考老师又忍不住跑到她旁边去看,一边看一边点头,最后目光再落到叶菁菁身上时,简直亮得吓人。
搞得叶菁菁都心虚了,外语只是她的备选项目,她的首选是计算机。
没辙,好歹计算机还跟人工智能沾着点边。
按照她的本心,她是想直接交卷走人的。
可是方萍还在奋笔疾书,她怕自己提前走了,会让人家有心理压力。
于是她就老老实实坐着,眼睛看着前面,想着后面她要做的事。
待到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来,她交完试卷就赶紧走人。
方萍在她后面追着:“哎,那个单词到底怎么拼啊?”
“别问了。”叶菁菁相当冷酷,“考都考完了,还有啥好问的。赶紧回去吧,我还有事。”
方萍本来想多说两句的,但是她看见琴已经在考场外面等着了,她立刻识相地闭了嘴:“那好,我先回去了。我晚上还有夜班。”
叶菁菁挥挥手:“那你赶紧睡觉,什么都不要想了。晚上回去我给你带好吃的。”
西津有家大型出版社,叫工人出版社,是之前几个出版社合并而成的。
它家旁边有一家四季饮食店,据谢广白说,梅花糕做的一绝。
今天路上的雪已经被铲走了,叶菁菁坐公交车过来考试的。
所以去工人出版社,换成薛琴骑车带她。
两人骑车行在路上,感觉雪一化,天地都换了新装。
街上真是好热闹啊,有人卖吃的,也有人卖自家做的鞋。
现在去商店买鞋子,是要票的。
但农民做的棉鞋,用的是自家织的粗布,直接给钱就行。
吸引了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也不在意棉鞋模样粗笨,都围过去挑选。
薛琴惊讶:“他们还在城里啊,我还以为高考完了就走了呢。”
叶菁菁摇头:“马上就快腊月了,离着过年近,大家要买的东西多了去。说不定要等到过完年呢。”
薛琴哈哈笑起来,心情怪好的:“那我们就可以天天吃新鲜菜了。”
有新鲜蔬菜,谁愿意天天吃臭豆腐老咸菜呀。
这个年代,城里是有蔬菜公司的。可大家还是难以吃到新鲜菜。
因为蔬菜公司会优先把新鲜菜先存起来,卖陈菜。
否则有新鲜菜的情况下,就没有人愿意买陈菜了。
叶菁菁吐槽了一句:“他们把陈菜打折卖就没事了,总有人愿意买便宜的。”
薛琴有亲戚在蔬菜公司上班,闻声叹了口气:“价格都是定好了的,他们没有权利打折的。”
她用力往前蹬着车,一路骑到了工人出版社。
两人凭借介绍信进了出版社的大门,然后一路畅通无阻,到了编辑室。
不过接待他们的李编辑正在忙碌,一边打电话一边翻手上的资料,忙得不可开交。
好不容易忙罢了,他吨吨干了半搪瓷缸子的水,然后才疲惫地问两位纺织厂女工:“同志,你俩过来有什么事吗?”
薛琴赶紧上前,说了来意。
但是李编辑虽然面带微笑,却丝毫感兴趣的意思都没有。
事实上,人家的确一点儿也不感冒。
工人夜校是干嘛的?大家心里头都有数,就是个业余机构,草台班子。
说个不好听的,但凡能上正规学校的,谁愿意上业余学校?
业余学校的工人还要出书,教人家怎么学习?你不开玩笑吗?
要不要干脆让工农兵大学生写本书,告诉大家,来来来,我教你们怎么高考?
自信是好事,但搞不清楚自己的状况,那就是笑话了。
不过李编辑是文化人,非常注意和工人的关系,坚决不能露出半点不以为意的意思。
他狡猾地选择了以退为进:“同志,你们这个想法很好。我建议你们厂自己集成册子印刷。不是我觉得你们工人同志的经验不值得学习宣传,而是我们现在手上事情非常多,很急很忙。”
薛琴看的太极拳实在太多了,立刻追着问:“你们在忙什么呢?没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我们能不能帮上忙。”
李编辑干笑:“谢谢你们的好意,暂时可能不用你们。我们把今年个各省市高考的所有试卷都收集在一起了,然后集成一本真题册。这样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志,也有个参考。”
薛琴听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就转头看叶菁菁。
完蛋了,人家工人出版社跟我们抢同一件事情做了。
就凭人家的专业班底,肯定能吊打咱们呀。
叶菁菁也是一瞬的窒息。
不是说好了现在人没什么经济头脑的吗,为什么在教辅书的赛道上,这么早就有人出来竞争了?
所以,她要怎么办呢?
她毫不犹豫地凑上前,直接开口要:“同志,那实在太好了。你们的书排版好了吗?有纸型吗?有的话能不能租给我们?”
李编辑都傻眼了,愣了好半天,才呆呆地问:“你们要这个干什么?”
当然是用来直接印刷了。
有现成的纸型干嘛不用,还省了他们排版的时间呢。
叶菁菁认真道:“因为好多地方农村没有书店,他们进城又特别麻烦。我们工人夜校的广播学校,在那些地方有学员。我们想把这么珍贵的资料印好了,给他们捎过去。”
她又再三再四地强调,“您放心,我们是不会摆在书店里头卖的。”
李编辑乐了:“你们印出来还是进不了书店的。
但他也没反对,“行,我问一下领导的意思吧。”
好在这时代,出版界同行的竞争意识不强,或者在工人出版社看来,工人夜校的这种自行印刷行为,还谈不上是出版社的竞争对手。
他们眼中的竞争,是其他出版社,诸如上海人民出版社那样,再版了《数理化自学丛书》,大大出了风头,成为全国畅销书这种行为。
所以他们也憋着口气,想在这方面,也做出成绩来。
李编辑请示了一趟领导,回过头来只对工人夜校的印刷厂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得强调,这本书,是西津工人出版社出版的。
叶菁菁痛快答应:“那当然了,这都是你们出版社的功劳。我在这里代表我们的广播学员,深深感谢你们。”
说着,她还鞠了个躬。
搞得李编辑不好意思起来:“不客气,不客气,高考刚考完,我们的排版校对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你们后天过来吧,后天估计差不多了。”
叶菁菁又追问他:“有没有英语考试的卷子呀?我们听大学教授给我们指导如何填报志愿的时候,听说近年来急缺英语人才。”
李编辑摆摆手:“这个,我们实在来不及,等下一回,我们再把英语给加进去。”
叶菁菁虽然遗憾,但也明白,眼下指望大家重视英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她点点头:“好吧,那我们等你们的好消息。”
一直到他们告辞离开,出了出版社的大门,薛琴才猛然回过神来:“那我们的《我是如何考上大学的》要怎么办?”
她本来还指望叶菁菁,发挥她三寸不烂之舌的神奇功力,成功说服出版社呢。
叶菁菁不以为意地一挥手:“没事儿,不行的话,我们就自己印。”
他们工人夜校,又不是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没什么好怕的。
啊哈!这一回能拿到高考真题集的纸型,他们可真是占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