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劳烦再温一壶酒。”
“好嘞——”
许都的市集中,来往的贩夫走卒,闲走的男女士庶,不必说自是热闹非凡。
“尊客请慢用!”都城之中,饶是酒家也颇有眼,殷勤地给这位一便知是名士的客奉上今的三壶酒。
“哦?何以得我为‘名士’?”客好整以暇问道。
酒家往腰间擦擦手,起了谈兴,“尊客不知,这名士啊,好识得。”
“如何识得?”
“早年间的名士,话音高,长须髯,高马壮饮酒。”
“有,然则今之名士何如?”
“今名士,更好识得。”酒家往行中望了望,示意客往外看,“尊客一望便知。”
客好奇地起身向外张望,近乎摩肩擦踵的群之中,有一格外醒目。那素巾青袍,向他行来时,身形衬得平凡不过的衣袍多了分飘逸。
这正是他要的。
耳边酒家还在侃侃而谈,“尊客可信?仆敢打赌,此必为许中名士……”
时至今,辨识名士的方法更简单——长得好,即为真名士。
未曾想,话没说完客已经走了出去,隔着十步距离,耳尖的他听揖道:“令君。”
酒家愣了愣,被称呼为“令君”的可有很多,但在许都,这个称呼属于一个。
荀令自然是名士,但又怎会仅仅是靠脸吃饭的名士。
他非但没有得意于自己的“慧眼”,反而讪讪地擦了擦案上的水迹,不着痕迹逃到垆旁埋头清洗酒器。
但愿客不要提,不要向荀令君提他方才的谬论。
客当然没有在意此的去向,他邀请来入席,对坐。
“烦请再上一副酒具。”
店主没有动静,杂役疑『惑』地起身擦手,应声奉上酒具。
“困于琐事,不想劳君久候。”听荀令君为表歉意向客行礼道。
“此时未晚。”客看了眼酒肆中的刻漏,离约定的时间还有片刻,“卫觊闲来无事,即来此饮酒。”
“邀君会于市井酒肆之中,请恕冒昧。”自称为卫觊的客自罚一杯,向赔礼。
荀彧摇摇头,他早已习惯朋友们奇奇怪怪的要求,不在意。
是酒肆之中,多耳杂,不适合商议要事。
面前的目光在酒肆中高谈阔论的客中逡巡,卫觊斟酒道,“卫觊某至一地,必访酒肆,耳闻众口纷纭,颇有妙趣。”
“令君请静坐一听。”
荀彧从善如流,接过他递来的酒,轻声道,“此非台中,何妨称我表字?”
“谨从命。”于是他下一句便道,“文若来必乘车,若有要事,可待车中一叙。”
微微点头,荀彧不知这位刚从中回来的友要卖什么子,他举杯却无意杯中酒,凝神侧耳静听身边杂『乱』如苍蝇『乱』嗡的谈话声。
“可曾听说?”
“河北袁绍竟私铸金银印,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刺史太守,一应俱全。”
“竟有此事?!”
“还不止如此,听闻曹公曾缴获袁绍从弟亲笔文书……”
“文书写甚?”
“说天意实在袁家,劝袁绍即位为天子。”
此言一出,凑热闹的们大笑,“天子在我许都,袁氏兄弟而今皆败,可天意还在汉室!”
“那曹公,就无意更进一步?”有小声道。
“欸?可不敢妄言,曹公国士,天子以为柱石,岂有不臣之心?”
……
卫觊听到此处,抬眼看向荀彧,荀令君面上看不出喜怒,仿佛有所思。也许是他们离得太近,屏住呼吸太久他觉得有些呼吸不畅。
“令……”卫觊一时没改口,“文若。”
让扭扭捏捏仿佛哪里不自在的酒家结清了酒钱,卫觊跟着未来的顶头上司越过群往外走,终于走出市集,坐上牛车,远离浊臭的群,陡然间气息清新许多。
卫觊整好袍摆,在荀彧问他意图之前口说起正题,“觊昔奉命出使益州,至长安,道路不通,得留于中,此事令君知矣。”
“此前仰赖伯觎之计,使钟元常为司隶,留镇中。”
“依君之策遣使者监盐司卖,换置铁犁耕牛,以供给归民农耕之用。”
“而今中丰殖,君功不可没。”荀彧笑了笑,拱手再揖。
“不敢。”卫觊侃侃道,“中昔沃野千里,本为膏腴之地,一夕遭兵『乱』,流入荆州之民有十万余家。”
“如今中战『乱』渐息,流亡客居之无不思归,而归者居无定所,谋生无计,为马腾、韩遂所招募,成为西军部曲。”
“郡县贫弱,更无与诸侯相争。”
“此为中『乱』之根源。”
侧耳听到此,荀彧笑了笑,“然也。”
卫觊续道:“觊以为治之策,即在于富民强官。
“官民盛,诸侯势便削。”
“钟司隶才略超群,经营数年,着有成效。此皆钟君辛苦,曹公与令君慧眼识英,觊何敢言功。”
客套话说了一筐,却突然沉默下来。卫觊约荀彧酒肆相,本就是有心试探,他自觉此事做得不磊落,不敢多言。
“伯觎。”
“令君请问,觊必无隐瞒。”
他心中已想好了回答,然而荀彧望着他,出意料问的是与此毫不相的问题,“伯觎至中,必曾途径河东——河东形势若何?”
“河东?”卫觊愣住片刻,回忆道,“……河东太守,名为王邑,此……称勤政,觊未其,不好下定论。”
“河东连通中、雒阳,此为中门户,又毗邻州,位置险要。是以觊途经之时亦颇为留意。”
“此郡有大望族,为卫氏与范氏,王河东对此二族颇倚,委以郡中要职。”
他反应过来,天子曾落难……咳车驾曾幸河东,王邑当时殷勤上贡,似乎因此颇得帝心,因此封侯,加将军号。
卫觊很快了然,王邑心向天子,河东要地,留这样一个心思不定的太守始终是隐患。
朝廷,或者说曹公,想必决心换任新的河东太守。
而今问计于他……不会是有意让他去……
卫觊心中一凛,应不至于。他刚从中回许都任尚书,山险远,没有折腾他再回去的道。
可是看出他心中所想,荀彧的话有可疑的停顿,“替任王邑——”
卫觊脸『色』大变。
“曹公似已有选。”
卫觊缓出一口气。
“曹公原话命我代传:中一应筹划悉听君策,河东,还当问伯觎求计……”
————————————————
听闻消息,荀谌手中箸停在了半空中,“元衡赴任河东?”
“然。”
“河东生何变故?非元衡不可……”荀友若不得其解,“莫非因我之事牵连……”
据他所知,曹营正是用之际,稍有才干的名士一旦来投,低至县令,高可尚书,出任千石也不乏其。
以自家从弟曹公资深心腹、功至封侯的资历,虚领州牧衔都在情之中,此时离曹营中枢去兵险之地作太守,很难不让怀疑他是不是犯了什么过错。
眼个兄长神情皆黯然,荀彧还没来得及解释,四嫂已然生气,口不择言斥道,“『妇』之!”
他的个侄子面面相觑,想笑不敢笑。
他们的母亲当误以为丈夫死在『乱』军之中,一哭晕数次,夫妻再逢后,母亲一改往温柔,父亲的威严也大为削减。
“河北士众何止百万,曹公却一一记恨?”
“文若五一休沐,鲜少归家,本已烦心国事,不该再令阿弟烦心家事。”
荀彧忙道,“无碍,四兄勿急。”
“河东确乎有变,元衡亦足以担此任。”他透『露』给家的,仅此而已。
一直没说话的三兄此时口道:“任司隶乃钟元常,从前公达便与元常相交莫逆,而元衡与公达善,有钟元常在,此事无虞。”
荀谌本就是震惊之下的无意自语,听到这儿释然道,“公达素来偏爱忻弟,无需我多言,自会传书钟司隶。”话虽如此,他心底还是存着隐隐担忧,元衡倘若失去曹公信任,就算有文若、公达庇护,前途也蒙昧难知了。
而更令他担心的还有眼前这位可谓权的尚书令,飞鸟尽、良弓藏的例子还少吗?
官渡坑杀七万余降卒,曹公可非良善之……
官渡与浚仪相距不到百里。
当携带任命的使者找到荀忻时,此正挽着裤腿,与士卒一起在河道中一镐一镐挖泥。
于是接诏的场景稍显诡异。
“命我为河东太守?!”
“荀君,接诏……”
荀忻立住镐头,赤脚登上河岸,说话时脸侧干涸的泥簌簌往下掉,这副尊容让来宣诏的使者不敢直视。
荀忻接过亲兵捧来的水瓢,鞠水清洗,清水黑浑,为污泥所掩盖的肤『色』才归于白皙。
河东郡不是隶属于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钟繇被扔过去才年?
,南匈奴驻地仿佛便在河东郡的平阳。
再,中诸侯、西羌,与河东之间好似就隔了一条河。
虽然但是,河东北面正是州,州刺史正是袁绍的外甥高干。
好家伙,整个一四战之地。
不他再想,宣诏的使者已不及。
“节杖在此,节如天子亲临,高阳亭侯骑都尉荀忻接诏!”那使者竖起手中近米长,缀着三牦牛尾的节杖。
节杖大家都认识,近前的士卒听清楚原委,面对使者跪了一地,而远处搞不清状况,远远望得情形的士卒们始驻足眺望。
朝廷给了他新的任命——使持节,领河东太守。
一头雾水地拜受完任命,荀忻不由拉着使者问,“曹公可有交代?”
说好治渠还没挖通河道就让他北上河东郡,曹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使者招呼随从搬来一成膝盖高度的漆木箱,“曹公吩咐,荀君所需之物尽在箱中。山河险远,荀君珍摄,某回许都复命,告辞。”
所需之物,尽在箱中?
荀忻放下节杖,半跪着打漆箱,箱中之物一览无余。
份成卷的来信,一张似乎是随手撕下来的字条,箱底垫着叠好的新袍。新制的袍子有厚有薄,织锦的样式有些眼熟,一定曾荀攸穿过。
河岸边骤起一阵风,那张字条乘风起舞,意欲逃离箱中,幸好他眼疾手快及时合上箱。
字条没有署名,像是封箱之时随手写的,然而其上的笔迹很好辨认,笔虬劲,独属枭雄所有。这十六字虽充分体了其主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但字迹是好看的,至于好看在哪里……他说不上来。
字条上写着:“前闻卿志,逢西有变,厥位惟卿,勉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