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叶菁菁回了纺织三厂。
哪怕现在高考已经结束,夜校今晚也没课,她还是懒得回筒子楼。
一来,住在厂里洗澡吃饭都方便。
1977年的冬天,除了纺织厂这样提供澡堂可供工人免费洗澡的单位外,一般人想洗个澡,很麻烦的。
而叶菁菁作为穿越人士,她隔两天不冲个澡,都感觉浑身发痒。
二来,筒子楼是运输公司分给叶友德的宿舍。
就凭她跟叶友德的关系,她很怀疑晚上回去睡觉,搞不好就会被叶友德给砍死了。
尤其是在得知了范哲兵被人打断腿之后,说不定叶友德会觉得她是罪魁祸首,想要宰了她呢。
别问叶友德为什么不会欢天喜地?因为他以卢少婷的为标准啊。
而卢少婷,女人只要愿意闭眼装瞎,那么男人打死了她,她都能自我美化成:他太爱我了,他只是怕失去我而已。
对这些人,叶菁菁认为,不要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是最安全的。
她决定老老实实地苟在纺织厂,等通知书到手,直接去大学报到。
她到图书馆的时候,还有不少下班的工人对着答案,估算自己的分数。
有人脸上露出窃喜,抿着嘴巴不说话。
有人则在跺脚,一个劲儿地抱怨:“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还有人毁得肠子都青了:“我应该报文科的,这个地理和历史简单死了。”
叶菁菁在旁边乐呵:“那你明年报文科就是了,很划算的。”
旁边有人立刻摇头:“别别别,你考了文科,把你分到机关里头去,怎么办?”
跟叶菁菁穿越前的时代,信奉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不一样。
1977年,国营大厂可比机关单位多了。
前者福利多,还有各种生产补贴和奖金。
后者就是靠死工资过日子,苦巴巴的,一点儿都不划算。
叶菁菁意味深长道:“那可不一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以后,机关比厂里俏得多。”
工人们都觉得自己听到了天方夜谭。
开什么玩笑,这怎么可能。工人老大哥,是白喊的吗?
叶菁菁笑道:“你们想想看,管我们的是什么人?有听说过,管人的人,比被管的人过得还差的吗?”
她丢下这一句,又跑到楼下去打米汤喝了。
晚上吃的鲜锅兔,口味比较重,她要趁着睡觉前多喝点米汤。
省的到时候上床了,还要不停地跑厕所。
她刚走到图书馆门口,迎头撞上了薛琴。
后者眼睛肿得跟个桃子似的,吓了叶菁菁一跳。
“你被马蜂蛰了?“
“呸!现在哪儿来的马蜂,你就不能说句好的?”
薛琴难掩得意,还横了她一眼。
只是以她现在眼睛肿的状况,这横的效果吧,就很一言难尽。
不过叶菁菁顾不上吐槽,因为她听到她想听的话。
薛琴骄傲地抬起下巴:“我们家都答应帮我找建材了。”
她眼睛肿得跟被人打了两拳一样又怎样?那都是她荣誉的勋章。
没她下午那一顿哭,她奶奶能松口?
薛琴又忍不住炫耀她刚知道的知识:“你晓得嘛,原来可以用铁路上那个枕木去换木材哎。”
叶菁菁来了兴趣:“那钢铁怎么换呀?”
薛琴胸脯挺得更高了,可又觉得这个事情不好宣扬,她只好低下头,小小声跟叶菁菁咬耳朵:“用分度头去换。
什么叫做分度头呢,就是一种机床附件。
她堂哥的战友家里长辈就是机床附件厂的,可以弄到计划外的分度头。
这两个大头拿下了,水泥的事情就好办了。
五小企业当中,就有水泥厂。
到时候弄点其他物资,可以换到计划外的水泥。
OK!
建材的事情差不多了,叶菁菁直接跳到下一个话题:“你准备把夜校跟印刷厂盖成什么样子?”
薛琴特别遗憾:“夜校没钱,厂里也不会拨什么钱。不然我好想像服装公司那样,盖个七层大楼。好气派的,里面还有电梯呢。”
叶菁菁眼睛一亮,撺掇她:“盖啊,七层楼正好。上面可以当教室上课,下面做印刷厂。”
“没钱!”薛琴愤懑死了,“人家那个大楼,花了90多万。”
叶菁菁咂嘴,没辙,穷能斩断世界上99%以上的野心。
所以琴只想盖两栋三层楼,是很正常的选择。
薛琴的工作效率极高,回来之前又跑了一趟建筑公司,人家都答应先给她把设计图稿弄出来了。
这种水平的活计,也用不着专门的建筑设计院了。建筑公司自己就能搞定。
薛琴准备明天就把没活干的知青招呼起来,让大家先去清理场地。
纺织厂给工人夜校找的地,距离厂里有十几公里远,叫白石沟。原先规划是给纺织厂职工盖宿舍的。
但因为厂里急着扩大生产规模,腾不出这笔钱。
前年总厂盖职工家属楼的时候,三厂厂长豁出脸去哭了一趟不容易,愣是虎口夺食,给三厂争取到了一栋三层楼,解决了厂里的燃眉之急。
故而现在工人夜校要地方,厂里看地空着也是空着,就大笔一挥,划给夜校了。
薛琴认真地跟叶菁菁强调:“就得现在赶紧清理,不然天一暖和,他们又要种菜了。”
叶菁菁狂点头,笑得不行。
种花民族爱种菜,但凡有块空地,哪怕只是旮旯角落,不种点菜,大家心里都难受。况且现在还没菜篮子工程,老百姓吃口新鲜菜真的很不容易。
“哎,说正经的。”叶菁菁好容易忍住了笑,“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工人夜校以后要怎么走?”
薛琴脸上显出了茫然。
这个问题她怎么可能没想过。
纺织三厂已经是家成熟的国营大厂,领导们各司其职。
简单点讲,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她这个新兵蛋子,家里背景再强,想要往上走,也得上面人高升或者退休了。
但国营三厂才办了三年多而已,上面的领导退休起码还得十几年时间。
她现在跟人家对上,半分优势也无。
抢不了别人的饭碗,就得自己起锅造饭。
而工人夜校,正是她支起的那口锅。
叶菁菁还在慢条斯理:“先前咱们也说了,明年想要再这样大规模脱产复习高考,是不可能的事儿。厂里要生产的。况且咱们也没教室用了。‘
薛琴整理了下思绪:“高考这块,夜校不能放弃。夜校现在的成绩,全是高考给的。我想不行的话,后面纯夜校,借子弟学校的教室。其他时候,大家跟着教学录音带学。”
她又忍不住得意,“广播台跟我讲了,从明儿起,他们继续播放录音带。”
为啥子呢?都考完了啊!
当然是因为他们夜校的教学录音好呗。
她今天回来就收到信了,是考生写来感谢工人夜校的,说他们的课实在,讲义又好,还押中了题目,实在太厉害了。
叶菁菁“嗯嗯”点头:“高考肯定不能放弃。”
而且她有预感,今年工人夜校起码能考出大三位数的大学生。
这对其他没考大学的职工来说,将是个巨大的刺激因素。
明年报名的人只会更多。
这种千载难逢的发展好机遇,当然不能错过。
“但是咱们不能只打高考这一张牌。”叶菁菁强调,“我们这是工人夜校,干的活儿不能跟职工子弟学校一个样儿。我们得两条腿走路。”
薛琴现在看叶菁菁,就是刘备看诸葛亮,觉得对方是绝对值得信赖的军师。
所以她也不兜圈子,开门见山地问:“另一条腿是什么?”
“职业教育。”
叶菁菁示意了下曹向英的位置,小声道,“纺织厂是不是又回来了一批病退知青?”
薛琴点头,也明白过来她的意思。
返城知青的情况跟曹向英大差不差,但能够像曹向英一样,因为预考成绩优秀,直接被点心厂招走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派。
厂里之所以这么痛快地给工人夜校批了8亩地,不就是指望工人夜校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好安置本厂职工子弟吗?
但原先他们招的返城知青,现在已经够用了。
再来新人,她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还有,就是,职业教育她懂。
说白了,不过是上海机床厂培养工程技术人员那一套,后面工厂都学过。
可这种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没用。
因为,现在厂里没那么多位置给他们用。
他们需要的,是工作岗位。
薛琴说了自己犯愁的点。
现在厂长说把青年工作交给她负责,厂子弟也是青年啊。
叶菁菁替她出主意:“所以我们得办集体企业。”
薛琴赶紧喊停:“别了啊,纺织厂自己也没多少粮。”
现在哪家国营大厂没厂办集体企业,后者都是依托前者生存的,提供一些配套产品之类的。
比如说他们纺织三厂的厂办集体,干的就是初处理棉花这些活儿。
实际上,纺织三厂自己也能干。只是要给人家留口饭吃。
但纺织厂这口锅就这么大,分出去的饭多了,厂里也吃不消的。
“不不不,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叶菁菁认真道,“我的意思是,咱们办的这个集体企业,得面向全社会。没有纺织厂,它也能挣钱。”
薛琴眼睛“嗖”地亮了,急促地催她:“哎呀呀,你快说,别兜圈子了。”
“好,那我直说,咱们办两个集体企业,一个理发店,一个裁缝店。”
薛琴立刻成了泄气的皮球:“我还以为多稀奇呢。”
西津城缺理发店了?西津城哪家需要专门找裁缝做衣服?
还面向全社会,谁登门啊!
叶菁菁使出了杀手锏:“咱们理发店,给人烫头发。”
“烫头发!”
薛琴失声叫起来。
看到图书馆里工人们朝她看过来,她才赶紧捂住嘴巴,拽着叶菁菁,一口气跑到楼下食堂的角落,死死抓住叶菁菁的胳膊,压低声音呵斥:“你疯了?!”
竟然给人烫头发,搞资本主义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