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叶菁菁压根不需要谢广白的肯定支持。
她把人当树洞叨叨完之后,便当机立断:“我们可以发表学习方案挣稿费。”
可学习方案已经交给高中生们了,现在怎么问他们拿回头?它又不是病历,归医院保存的。
跟人家家长学生照实说?
叶菁菁不想横生枝节。
但凡决定权在对方手里,交涉起来都会极为麻烦,尤其是在有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一人一个主意,效率低下,时间漫长。
她没功夫也没精力跟人磨。
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动用了身为辅导员的权力。
“你们那个学习方案,都拿过来,我拿去请教授再审核一下,看看有什么需要优化的地方。”
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先是一愣,旋即狂喜。
教授啊,这在老百姓看来,都是长了两个脑袋的神奇角色。他们给审核,那还不是锦上添花吗?
大学生们有点尴尬。
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叫年纪比他们都小的辅导员当面说,好像他们不值得信任一样。
叶菁菁冲他们微微笑:“让教授把把关,保险。”
瞬间有大学生清醒过来。
对对对,落在纸上的东西,确实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让教授看了,也安全。
双方都没意见,叶菁菁顺利地收上了29份学习方案。
“那个,看方案要时间。”她笑眯眯道,“教授工作非常忙,要抽空。明天吧,明天你们再过来拿方案。”
有人露出犯难的神色:“明天我要上学啊。”
他在下面县城读书,来一趟市区,反复倒公交车挺麻烦的。
“那你现在抄一份。叶菁菁和颜悦色,“如果后面教授有修改的部分,明天我给你寄过去。三天内没信,代表不用改,你照着原方案来就行。”
立刻有几位高中生开启抄写模式。
叶菁菁也不催促,等他们抄完了,才拿着方案,点头道:“你们继续,我先去找教授了。”
找教授是假,找校办主任才是真的。
她要组织这么多大学生做事,那肯定得在校方面前过明路。毕竟剥去大学生的身份,谁晓得你是谁?
叶菁菁跑到校办时,主任正在冲电话那头的人吼:“少TM来这套,什么叫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造福大多数?少部分人自己愿意牺牲才叫牺牲,否则就是压迫!”
“别讲有的没的,现在我们人才断档有多厉害,你又不是不晓得。我们为什么缺钢铁缺建材?就是因为我们人才不够技术不行!”
“鞍钢的生产规模和质量,只相当于小日本的钢铁厂,在二战之前的水平!我们二战赢了,可是我们在二战后的建设发展,早被人家甩到屁股后头去了!”
“现在还不追,还瞎搞,把我们就是国家和人民的罪人,要遗臭万年!”
“砰”的一声,电话被狠狠地挂上了。
叶菁菁都害怕电话机叫砸坏了,现在电话机也挺贵的。
瞎,现在就没不缺的物资。不然也不会拿着钱都没地方买材料盖房子。
但校办主任没讨论这话题的意思,而是开口笑:“叶老师,你们今天怪热闹的啊。”
“这也是为宣传咱们学校。”叶菁菁顺着话题接过嘴,直接把学习方案递给领导:“主任您看,这是咱们大学生给高中生们支的招儿。”
趁领导翻看的时候,她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学习咨询会,可以一直办下去。”
“一来,学习方案发表了,制定方案的大学生可以拿稿费。”
“二来,这些方案发在报纸上,跟他们有同样学习困惑的学生,可以拿来作为参考。这也是种实现教育公平的手段。毕竟不是所有地方的学生都有办法找到人帮忙指点迷津。”
校办主任其实没细听她说的第二条。
事实上,他听到贫困大学生可以持续拿稿费的时候,他就心动了。
建材不到位,学校也没办法大兴土木,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建筑小工。
要的人少,后面给谁派活,不给谁派活,都是矛盾。
今年的大学新生普遍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不比应届生青瓜蛋子好哄。
到时候一不留神,就能闹出口。
现在能给他们多个进项,而且还能发挥他们的优势,何止是蛮好,完全是很好!
“那你们准备发哪边?广播台吗?”
“广播台现在主要任务是教学,恐怕空不出时间段来。我想发在报纸上,大家看了也好反复看。”
校办主任直接拿起电话机,开始摇号码:“我来找报社吧,正好他们还一天天抱怨我们大学生不配合,不肯接受采访。”
要说1978年全民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学过历史的都会说是改革开放。
但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开,老百姓感受最深刻的仍然是从去年秋天开始公布的高考。
过了年,大学开学了,这热潮日益沸腾,烧的报社也坐不住,赶紧找到大学想采访大学生,好满足老百姓的好奇心。
奈何这时代的大学生,完全没流量变现的意识。除了少数应届生愿意出这个风头,其他人,尤其是老三届的学生,简直避之不及。
这倒不是因为当代大学生都格外的淡泊名利。
当然,是有一部分学生是这样的。
但更多的往届生是因为害怕。
他们经历过文?革最残酷的年代,见识过那些火爆一时的学生领袖跌宕起伏的人生。
风光的时候,那些学生领袖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度可以和国家领导人肩并肩。
待到一朝跌落,被打倒的被打倒,坐牢的坐牢,发疯的发疯,甚至还有人自杀了。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往届生们哪里敢随随便便再出这种风头?
算了算了,枪打出头鸟,大家还是不要冒这个头了。
故而,记者追着大学生,都找不到他们想要的采访素材。
现在大学方面松了口,表示大学生们愿意在报纸上发言,哪怕只是关于学习方面的事儿,报社编辑依然高兴。
“我就说嘛,考进去的大学生不是躲进了象牙塔,不屑于理会社会了。当代大学生还是愿意积极为社会发光发热的。”
得。
要不怎么说人家是专门搞宣传工作的呢。
听听,这一下子把思想高度就拔起来了。
校办主任也打蛇?棍上,跟着张嘴就来:“可不是嘛,我们的大学生从人民群众中来,心里想的都是人民群众,一心一意想多做点事呢。”
两边哈哈哈,敲定了发表文章的事。
叶菁菁不得不佩服报社编辑的心脏强度,他们甚至还没有看过学习方案到底写成啥样的啊。
但人家都不在意,她有嘛好在意的。
叶菁菁立刻主动推进下一个环节:“那我把家庭困难的学生召集起来,看谁愿意接这话。”
当然,表态是一回事,真正推进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
食堂里的学生和家长还没走呢,她刚好可以空出来跟谢广白一道,准备复习考研。
一直到谢广白回医院值班室睡觉,准备接晚上的大夜班;叶菁菁才又回去找学生们。
于是辛苦了一天,讲得口干舌燥的大学生们,等到晚上好不容易送走了求知若渴的学生和家长们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学习咨询继续下去,而且可以赚稿费。
“报纸答应给一个版面,差不多可以放四篇学习方案,一个礼拜就是28篇。你们自己组合,争取每个组都不要有明显的短板。以后每个礼拜天,选出28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润色修改以后再投稿。”
叶菁菁提醒他们,“后面大家要注意啊。羊毛出在羊身上,你们是靠着来咨询的学生获得的稿费,咱们做事就得负责,不能乱开玩笑,要正儿八经切切实实地给人家支招。”
立刻有大学生叹气:“我的妈呀,挣点钱可真够难的。我们这么多人呢,一个礼拜28篇才多点钱啊!”
“一篇差不多两千到两千五百个字,按照干字五块钱的标准,那就是十块到十二块五。28篇,你说多少钱?280到350块。哪怕100个人,一人一个礼拜也有两三块,一个月下来,差不多10块钱呢。”
原本还想发牢骚的人,顿时没二话了。
因为干这活,50个人,分成10组,就能应对自如了。
这样一算,一个月可多了20块的进账了。
哎,不能想,想了感觉好可惜。
“报纸就不能再多给一个版面吗?”一个胡子拉碴的大学生抱怨道,“我们今天一天都讲了五六十号学生了。”
给高中生指导完毕之后,初中生不管吗?照样得给他们支招。
“不是我说啊。”胡子拉碴的大学生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真像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些成绩不好的小孩,那问题真是一堆一堆的,我看了一摞报纸都讲不完。”
众人发出哄笑。
叶菁菁笑着摇头:“但报纸也不是专门为我们大学生办的啊,人家还有其他新闻要报道。读者也想看到更多的信息。”
她又安慰大学生们,“后面如果反响好,可以修订成册,专门出书的,再让你们拿次稿费。”
一群人立刻炸开锅。
这种小事也要出书?未免也太夸张了点。
“这有什么的。咱们国家传统的医学典籍,有很多就是医案合集。我们这个也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医案。”
叶菁菁继续给他们画大饼,“而且一个学生听了一次分析指导之后,后面在学习中肯定还会遇到的难题。他再过来咨询之后,就可以连续跟踪他的情况。等到他考上大学了,这段经历又可以成一本书。”
大学生们真咋舌了,怎么什么丁点大的事情都能出本书。
叶菁菁点头,十分笃定:“老百姓想看的,喜欢看的,都能成书。”
她穿越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垫底辣妹》,说的是学渣逆袭的故事,感觉特别燃。
大家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渴望能够逆袭一次。
看到和自己一样普通,一样不被期待的人,最后闪闪发光,亮瞎所有人的眼,是件很爽的事啊。
因为它告诉我,我也可以。
叶菁菁笑容满面:“我就等着你们后面出书呢。”
她正准备再给大家灌点鸡汤,那头校办主任过来冲她招招手:“小叶,你出来一下。”
叶菁菁满头雾水,走到门口问:“什么事啊?主任。”
她一抬头才发现,校长居然也在。
不等她打招呼,校长先开口了:“小叶,我问你,你现在想上大学吗?”
叶菁菁懵圈了。
上大学,什么意思?
难道是外交学院舍不得她颗沧海遗珠,又想把她收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