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103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圣上既然觉得我可以,那么,我便义不容辞。”
    玉荣给了肯定的回答。
    机会在面前,天授之,这都不取,那真的应该天打雷霹了。
    玉荣又不真傻。
    她也不是什么纯洁的白莲花。
    玉荣也有自己的小心机啊。
    “哈哈哈……”正统帝笑了。他似乎心情不错。
    “梓橦,朕就是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朕是愿意与梓橦一起分享这一份荣耀。”正统帝乐意给皇后做脸。
    在正统帝的眼中,皇后是他的嫡妻。
    这一份至尊至高的权利,正统帝当然捏的紧。同样的,他也是需要人帮衬着分担。
    寻谁?
    太子?
    不可能的。
    东宫的权利,已经够让皇帝担忧了。
    等他年,太子一旦大婚,那么,东宫的权利还会膨胀。
    皇帝心里是忌惮太子的。
    在这等情况下,坤宁宫的皇后就是治衡了太子的人。
    孙太医有没有小心思?
    正统帝不想深究。
    正统帝也不是纯粹的人。
    他是一位帝王啊,如果可以享受,如果可以长长久久的享受了皇权的滋润。
    这等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日子,没什么不好的。
    那么,有些事情,可以忽视一下的。
    只要手下的人有用。
    那么,不妨的就用一用。等着无用时,再是狡兔死,走狗烹。
    “圣上的信任,我心中感受的到。”
    玉荣也是一片赤诚啊。
    正统帝的信任,多少年啊,总算摸到边儿了。
    “必不敢辜负。”
    作为合伙人。玉荣当然不会辜负了正统帝的信任。
    正统帝想拿紧了皇权。
    偏偏玉荣也是一样的心思。皇帝的帝王,越是稳,越是好。
    他们这一对夫妻,天家的夫妻就是一根藤上的。皇帝的位置稳了,她的后位才会同样的尊贵。
    特别是如今的局面。
    已经颇是让玉荣满意了。
    毕竟,正统帝把信任给了她。
    那么,这一份信任如何唯持下去?
    这很重要的。
    想到这些时。
    玉荣的头,微微的低下。她的眸中,一片清明。
    玉荣最清楚不过了,东宫的太子在,她的皇后之位会很稳的。
    因为,正统帝需要啊。
    一位被帝王需要的皇后,自然能坐稳后位的。
    到是太子一旦的倒台了。
    那时候,玉荣就会有了新的麻烦。不过,人的一辈子,总会麻烦来麻烦去的,没什么真的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把责任担了。
    玉荣现在也一样。
    她跟正统帝的关系在改变,一点一点的改变。
    玉荣很想做了正统帝事业上的合伙人。
    皇权啊,分享一下,也是一种美妙。
    毕竟,皇帝需要,她亦是需要的。
    丰收祭。
    朝堂大事。
    亚祭要换人,这等大事,如何不是闹一个沸沸扬扬。
    不过,正统帝能压得住朝臣们。
    怎么说呢?
    朝堂上,君权与臣权,这从来就是东风与西风的关系。
    要么,是东风压倒西风,要么,是西风压倒东风。
    平衡?
    哪存在什么平衡。
    只可能是有能耐的帝王,那是平衡朝臣。
    又或是君权暗弱,权臣当道。
    权臣当道的危险啊。
    就在于君权可能旁落,以及改朝换代。
    历史上,很多时候,就已经证明了。
    权臣嘛,要么,就真的改朝换代成功。要么,会被后面的君王清算。
    有例外吗?
    除非那是辅臣,而不是权臣。
    辅臣与权臣,还是有区别的。
    东宫。
    “丰收祭。”
    太子在呢喃了这三个字。
    太子心里不舒坦。
    丰收祭何等重要。
    亚祭以往是宗亲,这是为了表示皇帝重视了他的宗室血亲们。
    毕竟,这是一个宗族时代为大的社会。
    可现在呢?
    现在不同啊。
    亚祭换成皇后。
    皇帝的态度,那明明白白。
    皇帝这般做,宗室想反对的。
    可宗室们不敢。
    因为,皇帝收拾完了他的亲兄弟们。
    太宗的儿子啊,除了皇帝外,就活着一位守皇陵的废庶人。那一位的王爵,可是被废除的。
    太宗的儿子们遭秧了。
    其它的藩镇王爷们,也不是人人都五次。
    赵王打一个清君侧的旗号,有人响应啊。
    这一场朝廷与藩王的大战。有赢家的,赢家就是皇帝。
    皇帝更是借着机会,把承天府的皇庄子,那些被宗亲贵戚们私占的田地,也是拿了回去。
    一部分,皇帝赏了大胜归来的军队。
    还了小部分,不多了。可到底让皇帝有收益的。
    这等情况下。
    皇帝在兵权上,那是更加的拱固了地位。
    兵权,皇帝捏得紧。
    朝堂上,皇帝也是换了自己的心腹。
    除了皇帝的心腹,能留下来的朝臣们。
    那就是剩下了宗室贵戚了。这等有爵位的,皇帝是不可能换掉的。
    这些宗室贵戚让皇帝的动作,也是给吓住了。
    毕竟,人嘛,都是欺软怕硬。
    都是不会看眼色的?
    皇帝早收拾了。
    现在还能不看皇帝眼色的?
    只能说这背景太深。皇帝一时半会儿的,那是收拾不了。
    “父皇,您是想敲打儿臣吗?”
    太子呢喃了一句。
    太子不傻。
    他当然感觉的到,他的父皇一些动作。
    毕竟,乾清宫发生的事情,皇帝下了封口令。
    可偏偏皇帝又让李公公单独给太子传了话。让李公公把李妃的告状,那是跟太子讲了一遍。
    越是如此。
    太子越是忌惮了坤宁宫。
    至于正统帝那边儿?
    太子对于他的父皇,只有惧怕。
    皇帝拿了兵权,皇帝握了朝政。
    皇帝有大胜的威仪在。
    在这等皇帝的威势下,太子能如何?
    太子也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郎。
    至少,他没大婚。
    他就不可能真的上朝,去插手朝政上的事情。
    现在的太子权柄,一是他本身是太子,有大义的名份上。二是他的属官,这些属官们是太子的班底,是太子的羽翼。
    太子现在是羽翼未丰啊。
    “坤宁宫。”
    太子的目光是望了坤宁宫一眼。
    太子真是的忌惮他这一位嫡母。
    原由?
    就是李公公的话,挑起了太子最敏感的那一根神经。
    李妃的动作,不可否主的,这真不是太子的手笔。
    不过,徐采女的兄长,徐子凤想靠拢了他这一位太子,这些太子都知道的。
    太子也想收揽人心的。
    东宫是太子的班底,自然太子就有所偏爱。
    这很正常。
    哪一个人处了太子的位置,都会如此。
    想上位,就得有班底。
    想有班底,肯定就有亲疏远近。
    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哪一个成事的,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子在。
    毕竟,一个人,一双手,能做多少事?
    如果没有一个班底给他帮衬,那人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是无力为继的。
    “父皇,李妃的话,何尝没有道理?如今皇家的子嗣是真真被把持住了吧。”
    太子心中有冷笑。
    他的面上倒是冷漠一片。
    太子从李公公的话里,听出来的就是往后,他的父皇就四位皇子啊。
    那么,除了太子外,其它的三个兄弟全是中宫生的嫡子。
    这是何等的一个巨大沟壑。
    这能不让太子心生恐慌。
    “……”
    可惜,太子偏偏什么也不能做。
    他在害怕时,他的父皇正统帝的敲打来了。
    皇后啊,不光是管辖了后宫的宫权。
    不光是插手了皇室内部的事情。
    一个内务府,揽了钱财,管了父皇的内库钱袋子还是不够的。
    现在已经在朝堂上露面,是想正式的插手朝堂之事吗?
    太子这般在警醒。
    可偏偏太子没能耐阻止。
    可以的话,太子多希望有人可以出来阻拦这一事。
    偏偏朝堂上的大人们全是戏精。
    一个一个的都哑火了。
    没事嚷嚷的声大。
    真是有事了,个个都是屁大的不敢吭声。
    太子也是教养好,要不然,都想骂脏话。
    “……”
    拿了笔,太子准备练一练大字。
    他在静心。
    他在平息了心中的一腔怒火。
    虽然,在李妃告状这事情上,太子不是主谋。
    太子知道徐子凤有一些小动作。
    他没阻止,他也暗示什么,他就是默认罢了。
    于是,有了太子的默许。
    徐子凤、徐采女这一对兄妹做了一些事情。
    后果,就是如今的局面,让太子很被动的。
    后宫。
    坤宁宫。
    玉荣这儿在忙碌着,她得听了秋兰报帐。
    审计司是查帐的。
    可这帐,玉荣也要抽查,也要过目的。
    这心里有数,人才不慌。
    忙碌一个上午。
    午膳时。
    贤哥儿、礼哥儿来了。
    见着这一对儿兄弟俩,玉荣心情不错的。
    “儿子给母后请安。”
    “免礼,坐。”
    玉荣招招手,态度里带着轻快。
    “谢母后。”
    哥俩都是行了礼,司马贤回的话,然后,才是落了坐。
    “母后让御膳房备了你们爱吃的菜。”
    玉荣笑着说了话。
    “秋兰,去传了嬷嬷,抱了五皇子过来。”
    玉荣又跟秋兰交代了一句。
    秋兰应了话。
    “母后,我和四弟乃是习武之人,也不挑食的。”
    司马贤是笑着回了话。
    司马礼也是点点头,表示附合了哥哥的话。
    “真不挑?”
    玉荣挑眉。
    这话问的,司马贤有点儿小尴尬。
    “……”
    司马礼赶紧的摇摇头。
    司马礼的态度一摆头。
    玉荣笑了,说道:“贤哥儿,你倒要了脸面的。瞧瞧你四弟,他可是有什么直接就认了。”
    “是吧,礼哥儿,你可有喜好的?有喜的,有不喜的。”
    玉荣对礼哥儿问道。
    司马礼连连点头,脸上的小表情可丰富了。
    “礼哥儿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真真在母后面前,有什么就承认了。”
    玉荣笑着说道。
    司马贤一瞧了四弟的模样。
    他能如何?
    司马贤只能说道:“母后,儿子就是客套客套。”
    “其时,母后最了解儿子们的。知子莫若母。”司马贤赶紧的也是说了好话。
    玉荣笑了,又是摇摇头。
    “你们现在啊,还是年少。这母后说的,你们自然都觉得有理。就怕你们长大了,就觉得母后啊不通情了。毕竟,有一句俗语,叫儿大不由娘。”
    玉荣说的意味深长。
    “母后,儿子一辈子都是您的孩子。那自然听了您的话。”
    司马贤赶紧的保证了。
    这旗立的,玉荣听了,就怕将来被打脸啊。
    倒是司马礼听这话了,若有所思。
    司马礼的小目光,还是在母后与三哥之间,来回的瞧了几眼。
    两个儿子这态度,玉荣瞧了瞧。
    她就不再多讲了。
    点到即止嘛。
    因为,她的小儿子逸哥儿来了。
    还有几日,便是逸哥儿周岁的生辰。
    这一个满上要过拭儿礼的小孩儿,如今也是一小团团的,甚是可爱的小家伙。
    “五……后。”
    逸儿会喊了人。
    就是童音童语的,倒也喊得不那么的清晰。
    “逸哥儿,来,母后抱一抱。”
    玉荣从奶嬷嬷的怀里,是接过了小儿子。
    “……呜……后。”
    逸哥儿笑得开心,那也是伸了双手,就是让亲娘给抱住了。
    “唉呀,母后的逸哥儿,真是沉沉的。”
    玉荣抱了这一个小团团。
    看着挺可爱的小家伙,这份量不清了。玉荣想,她是不是应该多锻炼一下身体。毕竟,等孩子再长大些。
    她还抱了孩子。
    这真是抱不久啊。毕竟,特沉。
    “来,逸哥儿,瞧瞧,哥哥来了。来,喊哥哥。”
    玉荣给小儿子扭一个小身位。
    然后,指着两个大儿子,让逸哥儿喊了哥哥。
    “咯咯。”
    “咯咯。”
    逸哥儿还是挺高兴的。
    一连喊了两回哥哥。
    就是那语气,太兴奋了一点儿。
    听着,有点儿像是笑声了。
    “……”
    礼哥儿一得了弟弟的喊话,那就是凑上前。
    他伸了手,还是逗了逗弟弟。
    这不,做一个鬼脸,把逸哥儿又是逗笑了。
    逸哥儿这孩子啊,在玉荣的眼中,就是一个有福气的。
    毕竟,这一个孩子特别的爱笑。
    打从生下来时,被产婆拍了小屁股时,那是哇哇的哭过。
    就是洗三时,又被产婆给拍拍小屁股,那也是哇哇的哭过。
    再然后,在玉荣的印象里。
    这一个即将周岁的小婴儿,好像就没有哭过了。
    逸哥儿是一个爱笑的小盆友。
    有一句话不是说,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差。
    玉荣就想着的,有哥哥们的宠爱与照顾。
    想来逸哥儿将来的运气一定很棒。毕竟,他还有一个当皇帝的亲爹,当皇后的亲娘。
    “五弟。”
    司马贤也是招呼了一声。
    司马贤瞧着四弟、五弟玩了一起。
    他倒是觉得四弟有童心。
    这不,四弟可比五弟大了六岁。
    这二人能玩一起,还不说明了四弟的童心吗?
    逗了逸哥儿。
    玉荣瞧着礼哥儿,倒是心中一声叹息。
    如果礼哥儿会讲话,那就是完美了。
    可转念一想,世间又哪有那般多的完美?
    她能有目前的一切。
    已经是汲汲经营。
    往后,哪怕是为了三个孩子,她都当更加的努力奋进。
    在皇后这等位置。
    那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而她是没的退。
    也不敢退。
    她退了,她的孩子们怎么办?
    她是中宫皇后。
    中宫嫡子不能上位。
    一个庶出的皇子做太子,一旦当了皇帝,他会不把嫡出的兄弟们,当了眼中钉、肉中刺?
    别相信什么孝悌之情。
    皇家不兴这个。
    皇家相信的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想一想正统帝的兄弟们。
    太宗生九子。夭折两个。其余七子,后来如何?
    玉荣已经得了最新的消息。
    在皇陵守着的那一位正统帝的兄长啊,听说是病了。
    病了又如何?
    一个废庶人。
    想是皇帝的心中,恨不能其病逝吧?
    玉荣有些猜测的。
    至于那一位废庶人啊,病逝也罢,熬过来也罢。
    他注定没前途。
    从正统帝的身上。
    玉荣只看到了一件事情,那便是皇家的亲情淡薄。
    在权利面前,父子算什么?兄弟算什么?
    皇权至高。
    其余的,自然就是靠后了。
    “母后。”
    司马贤唤了一声。
    “哦,贤哥儿,有事吗?”
    玉荣笑问道。
    “瞧着母后似乎在思量了事情。”司马贤说道。
    “一时分神,母后是想到了丰收祭的事情。”
    玉荣没什么想瞒了儿子的。
    有些事情,他们总会知道的。还不如她讲一讲呢。
    “丰收祭。”
    司马贤听了一些风声。
    可从母后的嘴里听说事情原由,自然更有好奇。
    便是一直逗了弟弟的礼哥儿,这时候,也是支起了耳朵,想听一个清楚。
    “往年的丰收祭。你们父皇主持道祭,宗亲主持亚祭,宰辅主持三祭。这一回,你们父皇指定让母后主持亚祭。”
    玉荣说的淡然。
    “真的吗?”
    司马贤当然是高兴的。
    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了父皇在意母后。
    在皇宫里,司马贤和弟弟司马礼都是被恭维着,被捧着长大的。
    哪怕是小时候,司马贤在寿康宫里,那也是没哪一个奴才敢轻待了半分。毕竟,皇太后也是盯得紧紧的。
    可以说,皇家的生活,司马贤一直活在了耀眼的光环中。
    至于司马礼?
    司马礼则是小小的沉默。他不能讲话,可他不傻。
    他也是转了心思,思考起这事情来。
    司马礼小时候与兄长不同的。
    因为哑疾,司马礼是有自卑的。
    哪怕身边的奴才们,都是捧了这一位皇子。
    可一些同情的目光,是刺眼的。
    别人的怜悯,让司马礼很不喜的。
    毕竟,他亦是一位骄傲的皇子。
    进学后。
    司马礼是哥哥的小尾巴。
    他习惯了与哥哥一起。
    若哥哥是太阳,那他呢,不是月亮,而是太阳落下后,才会被人注意到的星星。
    不耀眼,也不引人注意了。
    可他也是在努力的发出了自己的光芒。
    很温柔的一个孩子呢。
    司马礼一直努力的做着一个讨人喜欢的,也是安静的好孩子。
    至于上进?
    司马礼的功课也是不差的。
    学文方面,他与哥哥司马贤是差不多的。
    至于习武,这方面司马礼倒是落后了哥哥司马贤。毕竟,司马贤比弟弟大一岁。这年长了,身体的底子还是有优势的。
    可以说,司马礼是一个隐藏的天才。
    若不是有一个完美的哥哥顶在前面。他的聪慧,也一定会被人注意到的。
    可偏偏司马贤顶在了前面。
    于是,一人耀眼了,一人自然就被呼视了光芒。
    “此事已经交由钦天监合了吉日,自然做不得假。”玉荣肯定了回了话。
    “贤哥儿、礼哥儿、母后主持丰收祭,这是一个开始。”
    玉荣提醒了两个孩子。
    “你们父皇有意让母后以此为例,来年的春祭,来年的丰收祭,都会成为定例。”玉荣说的认真。
    司马贤、司马礼也是听得认真。
    “母后,您是怕……”
    司马贤迟疑了一下,说道:“怕皇兄会心生不满,与我们兄弟起争执吗?”
    玉荣点点头。
    “你们兄弟俩的性情,母后是了解的,都是好脾气的孩子。”玉荣夸了两个孩子。
    “可你们年少,母后是中宫皇后,你们本身就是被宠着长大的孩子。母后怕有人挑拔。你们与你们皇兄的关系。”
    玉荣笑着说道。
    对于太子玉荣是顾忌的。
    可有些话,玉荣说的得隐晦一点儿。
    这两个孩子在玉荣看来,还需要历练的。
    在太子那儿,未尝不是一种历练。
    温室出来的花朵,哪能经历什么风雨?
    “至于你们皇兄会不会介意这等事情?”玉荣轻轻一笑,说道:“那要你们自己去体会。”
    “贤哥儿、礼哥儿,你们是皇子,将来可要在朝堂上办差的。你们给你们父皇分忧,那要有真能耐。能耐啊,就是一点一点努力学了本事,一点一点的增进。”
    玉荣轻轻点拔了话。
    司马贤、司马礼兄弟俩,那是各有体会。
    “儿子记着母后的话。”
    司马贤回道。
    司马礼点点头,表示也是记下了这些话。
    午膳。
    母子四人一起用。
    当然,逸哥儿是单独的,有他自己的吃食。毕竟,他一个将满周岁的小婴儿,吃的是辅食。
    午膳后。
    贤哥儿、礼哥儿一起告退。
    这哥俩离开了坤宁宫。
    玉荣瞧着两个孩子的离开。
    她的态度就是一切搁开了。
    给两个孩子的考题,总要慢慢来嘛。
    玉荣不急的。
    这会子,玉荣是要哄了逸哥儿午睡。
    这小屁孩子,就是吃饱了,就是哼哼哼,就是不睡觉。
    问题在于,玉荣想养成了孩子午间小憩的习惯。
    为何?
    因为她习惯了午睡啊。
    母子嘛,作息还是一样的好。
    好不容易哄睡了逸哥儿。
    玉荣这才得了闲,也是午间小憩些时辰。
    一觉醒来,整个人舒服多了。
    精神满满的玉荣就是梳洗一翻。
    然后,逸哥儿就由得奶嬷嬷、教养嬷嬷一起哄了。
    玉荣呢,还得去乾清宫。
    她还有事儿的。
    至于说,把孩子送去了寿康宫?
    不存在的。
    把贤哥儿交给皇太后,玉荣都取舍之间,做出了抉择。
    现在皇太后那儿,可有一个武秀秀。
    玉荣当然就是不会把逸哥儿送去的。
    这一个小儿子啊,玉荣就是想养成了自家的小宝贝。
    小儿子嘛,没女儿哈,也是可以养成心爱的小棉袄的。
    “小桂子,本宫要去了乾清宫。五皇子这儿,你可得盯紧了。”
    玉荣离开前,还是跟小桂子叮嘱了话。
    “娘娘放心,奴才一定盯紧了。”
    小桂子应了话。
    玉荣去乾清宫。
    这事情明明白白的。其时,有些人已经有些猜测了。
    不过,明白人都懂得装一装哑巴的。
    慕容府。
    这一座国舅府上,慕容国舅近日病了一声,于是告假在府上。
    哪怕养病呢。
    朝堂上应该知道的事情,慕容国舅皆是知道的。
    慕容国舅嫡长子是殁了。
    可他还有三个庶子。
    这三个庶子皆是孝顺的。
    当然,这三位都有野心,都想成为了亲爹眼中的承继人。
    于是,这自然想在亲爹跟前表现。
    对于三个庶子,慕容国舅自然都有考察的。
    说起来,三人皆是中人之姿。
    要说多英明,不存的。
    可要说蠢,也不至于。
    倒是这一片孝心,三个儿子都是抢着的。
    在慕容太太过逝了后。
    慕容国舅就没有续弦。所以,慕容国舅府上,还是缺了一位女主人的。
    至于要不要再娶一个继室?
    慕容国舅有考量的。
    暂时没兴趣。
    这也是为什么?
    他的三个庶子,那是个个求上进。
    因为,一旦他们某一人,都是合了亲爹的心,那是要立为继承人。
    那么,担举了他们的亲娘上位,这不就是顺理成章了嘛。
    可关于抬小妾上位的事情?
    慕容国舅不想干的。
    慕容国舅更关心的,还是朝堂上的局势。
    若真到了需要的时候,其时,再娶一房继室,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目前的情况,慕容国舅是在观望中。
    “……”
    在次子的服侍下,服了药汤。
    对于儿子的孝心,慕容国舅很舒坦。
    这三个儿子啊,暂时没正紧的差遣。就是每人身上,有一个补官的名头。
    补官嘛。
    那就是补着,什么时候能补上?
    以慕容国舅的权势,随时都可以。
    可慕容国舅压下了。
    为何?
    因为,他还没拿定了主意,要扶持哪一个儿子。
    蛇无头不行。
    慕容家的资源,在慕容国舅的眼中,自然还是一个儿子出挑些。另外两个平庸些。
    这般分配,是慕容国舅的打算。
    他是国舅,他是这一座的男主人,在这一座国舅府上,自然是他说了算。
    “朝堂上的局势,你们三人如何看?”
    慕容国舅跟儿子们问了话。
    “父亲可是指丰收祭的事情。”
    次子提了一话。
    慕容国舅轻轻点了一下头。
    这算是默认。
    “东宫、坤宁宫往后,两边肯定矛盾不断,断没和平可言。”
    次子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说的那是掷地有声。
    慕容国舅听了次子的话,又是把目光望向了三子、四子。
    “父亲,二哥的话在理。儿子就是不解了,圣上如何就万般信任了中宫?”慕容家的三爷当然是心中酸溜溜。
    毕竟,他家的姐姐可是孝仁恭慧皇后。
    姐姐是追封的皇后。
    这一位耿皇后却是有了立后大典。如今风光,真真惹人眼晕的。京都里,多少府上都是羡慕了耿府上出了一位皇后娘娘。
    耿府在众人看来,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型。
    “父亲,中宫的势力会不会膨胀的过快。以至于东宫不敌?”
    慕容家的四爷也是提了话。
    “是为父问你们。”
    慕容国舅淡淡一语。
    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
    “父亲,东宫与中宫之间,必然有一战。谁胜谁负,如今的丰收祭就是一个开局。”慕容国舅的次子,慕容家的二爷说了他的结论。
    “其时,儿子觉得中宫胜算很大。”慕容家的三爷补充了话。
    “不,东宫的太子有大义名份在,太子若得咱们慕容府上的支持……”慕容家的四爷提了一话。然后,又是急急的住了嘴。
    “老二是持重之语。”慕容国舅给了评价。
    “老三,老四,你们想做从龙之臣?”慕容国舅是问了一话。
    “儿子不敢。”
    慕容家的三爷、四爷,这二人都是一个寒颤,忙是一起回道:“父亲,您是误会了。”
    “儿子从不曾肖想什么从龙之功。”慕容家的三爷赶紧表了态度。
    “对,儿子就是想光大门楣,想光宗耀祖,也必是走了正途。不敢肖想什么从龙之功。”慕容家的四爷也是忙补了话。
    慕容国舅的态度,一直是不许儿子插足夺嫡之事。
    慕容家的三爷、四爷便是有点儿什么想法,也不敢露了半分。因为亲爹不许,这就是最大的由头。
    为了继承人的位置。
    为了慕容国舅身上的承恩公爵位。他们三兄弟啊,面上一团和气。其时,心中恨不能死兄弟。
    在亲爹这儿,只有陪着孝顺的份。
    哪敢有什么炸翅的。
    “无心夺嫡之争就好。”
    慕容国舅的态度还是一往的淡然。
    对于皇家的事情。慕容国舅一直冷眼瞧了。
    当初对于女儿进宫,他不满意。
    可女儿有心,皇帝有心。
    当然,不可否认的,那时候,慕容国舅也有心。
    最后的结果嘛,不如人意的。
    在慕容国舅瞧来,他那女儿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真真的一把好牌,都能给打烂。最后还把自己给憋屈死。
    这真是丢尽了他的颜面。
    一个追封的皇后?
    在慕容国舅的眼中,又算什么。
    当亲的天子,可是他嫡亲的外甥。
    那又如何?
    天子是外甥,也不影响了,天子收拢权利时,对慕容国舅的一些小动作。
    要说当初天子刚登基时。
    慕容国舅的权柄之大,他还是得意过的。
    只是,慕容国舅的权柄,那是辅臣。
    那是太宗皇帝给的赏识。
    可太宗皇帝给正统帝留的班底,也不是慕容国舅的一言堂。
    特别是兵权上。
    慕容国舅沾上的少。
    等正统帝一上位。
    正统帝对兵权捏的比他爹太宗皇帝还紧。
    那是恨不能把兵权揣自己的兜兜里。
    遇上这等外甥皇帝。
    慕容国舅有一颗权臣心,在现实面前,也得死心了。
    兵权,在太宗皇帝死后。
    慕容国舅也动心了。
    只是,他没成功罢了。
    正统帝上位,初时的三年那是沿用太宗旧例。
    镇之以静。
    辅以天子大义。
    正统帝三年的观察里,把朝堂上摸了一个底。
    后面的动作,也是顺里成章。
    不管是提拔自己的心腹,以控制朝堂。
    还是收揽兵权,收揽人心。
    到后来平定藩王之乱。
    大胜之威,以压朝堂。
    总之,目前的情况很明显。
    君权势大。
    皇帝可以一言而决朝政诸事。
    朝臣们不满?
    只能憋着。
    皇帝好歹有分寸。
    至少,对于大家伙还是给出了肉骨头的。
    应该给的权利空间,皇帝有留。
    就是大家伙没皇帝初登基那三年时,那万般自在了。
    那时候,皇帝就像是儿皇帝。
    朝臣们能由发挥。
    现在嘛,时移世易。
    慕容国舅在现实面前,有点儿不想屈服的。
    耿府算什么?
    现在耿府的风光,已经压在慕容府上了。
    慕容国舅能想像的到。
    等将来天子外甥百年后。
    慕容府的风光又何在?
    慕容国舅想的多。
    他也有他的想法啊。
    权利在手的日子很美好。
    权利缺失了,那等失落?
    真是活着,都是缺了滋味。
    如今的慕容国舅就是如此。
    他的权利,被天子外甥收揽了太多回去。
    这等失落。
    慕容国舅品着,品的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
    把三个儿子打发了的慕容国舅。
    他是去了书房。
    在书房里,他打了一个暗格。
    然后,拿出了一个信封。
    里面是什么?
    曾经是有人给慕容国舅写的信。
    这一封信啊,慕容国舅读了。
    至于决断?
    慕容国舅之前没抉择出来。
    “你倒是好谋算啊。”
    慕容国舅的目光,是望了皇陵的方向。
    有人有谋算。
    可慕容国舅呢,却是迟疑了。
    他倒底还是心有衡量,也是惧怕的。
    如今的富贵,依然在手。
    比起以前来,是差了些权柄。
    可到底一座承恩公府在呢。
    慕容国舅迟疑着。
    “罢了,罢了。”
    慕容国舅最后还是拿主意。
    于是,他提笔,写了一封奏章。
    次日。
    乾清宫。
    正统帝收到了亲舅舅的奏章。
    这是一份请罪的奏章。慕容国舅写的很诚恳。
    同时,也是揭发了一份别人大罪的奏章。
    证据在哪。
    自然就是慕容国舅与奏章一起呈上来的一封书信。
    “真是让朕久等了。舅舅,你为什么迟疑这般久?”
    正统帝看完奏章后,轻轻的说了一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影帝他妹是国宝美人鱼 只有风知道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 呢喃诗章 1994:菜农逆袭 普罗之主 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 来自末日 大雪满龙刀 异度旅社 军校生但沉迷种田 让你代管废材班,怎么成武神殿了 机战:全金属风暴 大国军垦 傲世狂徒 无敌道医 逍遥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