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105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吉时到时。
    玉荣亲自抱了逸哥儿,让这孩子去挑了他的拭儿礼。
    结果嘛,也是不辜负了玉荣的期盼。
    逸哥儿果然跟前面训练时的一样,那是拿了一本《孝经》。
    “五皇子选中《孝经》,此是好兆头,皇家出了一位孝顺的龙子龙孙。”
    在人群中,诰命堆里,耿武氏听到了旁边的一位宗室夫人赞了话。
    “是啊,五皇子必然是孝顺圣上、皇后娘娘。”
    耿武氏还是附合了话。
    此时,在五皇子拿了《孝经》时。
    已经有赞者,在唱了吉祥话。
    “孝子孝孙,宗福绵延。”
    “承兆龙孙,万福万安。”
    “……”
    赞者唱的全是吉祥话。
    这等场面里,自然没有不会看眼色的。人人都是附合着,一起说了吉祥的话。
    五皇子一个周岁小儿,这时候,还是拿着书籍,那是摇晃着走了几步。
    小步伐走的不那么的稳。
    一摇一摇的,还是挺让当娘的心里发紧。
    可玉荣知道的,这等场合里,她不能表现了她的心里着急。
    一直到逸哥儿离着她的距离不那么远。
    小孩子一高兴,就往前扑。
    玉荣赶紧的走上前两步,接住了扑过来的逸哥儿。
    “咯咯。”
    小孩儿笑的高兴,还是把《孝经》往玉荣的手里塞。
    “呜呜……”
    他不会怎么说话。只是嘴里说了婴儿语,还是笑着把书籍往亲娘手里推。
    玉荣自然收下了。
    “逸哥儿将来必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正统帝也是夸了话。
    玉荣听着这话,也是连连点头。
    “是啊,就像圣上讲的,逸哥儿将来必然是孝顺的好孩子。”
    玉荣伸手,还是摸一摸小孩儿的小脑袋瓜子。
    对于亲娘的抚摸,小孩儿是享受的。
    他还是哼哼两声。
    “贤哥儿、礼哥儿,来,你们也是陪一陪你们弟弟。今个儿,母后把他交给你们照顾,可好?”
    玉荣招招手,把哥俩唤到了近前。
    “母后放心,我和四弟一定照顾好五弟。”
    司马贤应了这话。对于照顾弟弟嘛,司马贤觉得挺好的。
    司马礼也是连连点头。
    在此时,见着四哥了,逸哥儿很高兴的伸了手,还要四哥抱抱。
    瞧着怀里,这是在扑腾的逸哥儿。玉荣有点儿小无奈,这一个活泼的小家伙,这样子看起来很喜欢他的四哥啊。
    “礼哥儿,看来逸哥儿很喜欢你这兄长。来,你抱抱他,可不能让他继续扑腾下去。”
    玉荣把小五交给了礼哥儿。
    “……”
    司马礼点点头。
    然后,他就伸了手,抱住了自己的五弟。
    在到了四哥的怀里,逸哥儿不在扑腾了。
    他就是昂了头,还是“啊啊”的叫唤着,还是说了一些婴儿语。
    至于具体什么意思?
    连玉荣这一个亲娘都不那么的听得懂。
    倒是礼哥儿似乎有好耐心,他是抱着弟弟,还是不时的伸手摸一摸弟弟的小脑袋瓜子。又或是捏一捏他的小手。
    礼哥儿的回应,就是他的动作。
    动作很轻,也很温柔。
    这哥俩的交流,外人是不懂的。
    看不懂,也不知道如何交流的就是这般顺利?
    还是得了趣味呢?
    把孩子搁一堆。
    玉荣在此时,自然是与皇帝在一起,帝后二人一起正式举办了宫宴。
    皇太后做为皇家的最高辈份,在宫宴上,自然是得了皇帝、皇后的奉承。
    先祝酒,也是祝了皇太后。
    宫宴,自然是一团和气。
    说起来,这看着是给五皇子操办的拭儿宴。
    实则呢,这也是皇家的一次宴席。
    太子参加了。
    太子在宫宴上,也是引来了许多注意的目光。
    当然了,大家伙嘛,都是各有打算。
    至于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倒是低调了起来。
    因为玉荣的吩咐,这兄弟仨在给皇太后祝酒,给皇帝祝酒后,就是先退下去。
    说起来,逸哥儿那祝酒?
    那是由得贤哥儿替的,也算是兄长的本份。
    玉荣却是瞧着,哪怕是这等小小的兄弟间的关心。
    也是引了太子的关注。
    坤宁宫。
    司马贤、司马礼兄弟俩,把弟弟送回了坤宁宫中。
    然后,自然是一起逗弄了弟弟。
    “四弟,你真得了五弟的喜欢。”
    司马贤说了一句老实话。
    比起四弟来,五弟与他的关系亲腻,确实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
    司马礼没回话,只是抬头,笑一笑,然后,又是伸手,抚了抚五弟的小脑袋瓜子。他继续的拿了小玩具与五弟一起玩耍。
    司马贤看着这一幕,他是有些羡慕的。
    可到底他没加入了,他就做了一个兄长的本份,在旁边仔细的盯紧些。
    至于加入进去?
    司马贤有点儿搁不下面子。
    毕竟,他已经是一个少年郎,倒底抹下脸去逗了周岁的五弟玩耍。
    司马贤得承认了,他确实做不到四弟那般的自如自在。
    五皇子的周岁拭儿礼。
    在宫宴结束后。
    玉荣还是见了嫡母。
    耿武氏在两个儿媳的陪同下,一起给皇后行了礼。
    “臣妇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母亲免礼,快快请起。”
    玉荣亲自搀扶了嫡母。
    “本宫备了一点小礼物,赠给了府上的小侄儿。明个儿,就是小侄儿的周岁宴。本宫不能亲自前去也是甚为的遗憾。”
    玉荣笑着说道:“这拭儿礼的贺喜,这便是提前跟二弟妹道一声了。”
    “娘娘,您这赏赐府上的二哥儿得了,便是沾一沾您的福份。”
    耿余氏也是忙笑着回了话。
    “弟妹是二哥儿的母亲,您替他收着便好。”
    玉荣颔首。
    这事情也算是一个圆满。
    “娘娘不必为小辈多操心。府上一切皆安。”
    耿武氏在此时,也是讲了好话。
    “府上安好,本宫心中也安好。”
    玉荣笑回了话。
    “二哥儿跟逸哥儿的年岁相当。想也是一个讨喜的孩子。”
    玉荣说了一句。
    然后,她的目光一转,又道:“父亲在府里修身养姓,逗孙闲情,想必是如闲云野鹤一般的逍遥。”
    “娘娘,您是知道的老爷回府,也是因为那一遭子事情。”
    耿武氏简单说了一句。
    玉荣当然知道的,耿老爷回府修养那是因为分宗一事,这被弹劾了嘛。
    “如今瞧着风声也是过去了。”
    玉荣笑说道。
    这算是提醒。
    耿武氏听懂了,连连点头,说道:“老爷也是盼着为朝廷效力的。”
    这默契自然有了。
    玉荣的话,耿武氏听懂了。这态度嘛,也是给出来。
    “如此就是好。”
    玉荣也是肯定了此话,她道:“父亲能出来办差,本宫也放心。到底丰收祭的事情是圣上待本宫的厚待。越是如此,本宫越不敢轻疏。父亲若是办差,想也是能盯一盯此事。”
    玉荣这话说的。
    就是摆明了想让他爹耿老爷起复后,亲自主持一下丰收祭的事情。
    到底这关乎了坤宁宫的中宫娘娘体面。
    一旦出了差子,那可是天大的麻烦。
    “娘娘说的是。”
    耿武氏也是神色一凛。
    丰收祭关乎了祭祀。
    皇家之事,什么最大?
    唯祀与戎,不假人手尔。
    祭祀天地,这自古以来能干的,就是帝王。
    正统帝是首祭。
    皇后亚祭。这是头一回呢,正统帝偏偏这般干了。
    既然是头一回,就万万不能出差子,不能让人使了绊子。
    若不然,有一丁点儿的差迟。
    可会动摇了中宫的威望。
    天地之威,大义名份。
    在祭祀一事上,就是这般的重要。
    “此事臣妇回府后,一定与老爷商量了。”
    耿武氏给了肯定的保证。
    “有父亲起复帮衬,本宫就能松一口气。”
    对于耿老爷能帮衬,耿府能出力,玉荣肯定要表示了态度。
    哪怕她已经差了自己在内务府的人手,也是盯的紧。
    可再多了眼睛盯着,是跟自己利益相关的耿府。
    那自然更好了。
    这是为了安全起间。
    玉荣再小心谨慎,都不为过的。
    事情说的差不多。
    玉荣又是聊了一些宫中的小趣事。当然,说的还是五皇子的一些小趣事。
    聊了些时辰后,耿武氏与两个儿媳才是告退。
    拭儿礼的这一日结束。
    宫里的日子,瞧着似乎平淡无波。
    实则玉荣的每一天依然过的很充实。
    因为,她是一位实权的皇后,所以,她要忙碌的事情也挺多的。
    乾清宫。
    正统帝与皇后有默契的,前面夫妻二人就是商量了关于耿老爷这一位国丈起复的事情。
    这不,耿老爷就是递了奏章,一再表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的赤胆忠心。
    对于国丈的美意。
    正统帝如何想?
    自然是大笔一勾,那是批了同意。
    丰收祭。
    耿老爷不是主持的人。而是监督的。
    耿老爷那是提拔了自己的心腹,也是日夜轮值,皆有人盯着。
    总之,耿老爷不能让人坏了宫里娘娘的好事。
    这一日。
    刚是下差。
    耿老爷的府上就来了人。
    耿府的书房内。
    “拜见恩师。”
    这一位来拜访的是耿老爷信任的人。
    这一位能拜会的是七品京官。
    是耿老爷信任的心腹。
    二人的关系就是耿老爷收了的关门弟子。
    这时代的师徒关系那是非常紧密的。
    可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同样的,正式的老师那是有拜师礼。这样的学生在政治上讲,也是能继承了老师的政治遗产。
    “诚德,你亲自来为师府上,可是有什么事情?”
    对于这一个徒弟,耿老爷很信任。
    同时,也是把丰收祭的事情,让这一个徒弟在盯着。
    “如老师的猜想,学生此来真有事情。”
    这一位表字诚德的官老爷姓年,年诚德今年三十出头。
    在这官场上,这一个年纪可谓是能继续奋发图强的。
    “从皇宫到祭天地的祭祀高台,一路出东城门。在途中会过一片树林。在林荫道上咱们的人检查时发现了猫腻。”
    年诚德的神色很严肃。
    “具体什么情况,你仔细讲讲。”
    耿老爷也是严肃的神色。
    耿老爷很清楚的,学生这般神色肯定是事情不小啊。
    这让耿老爷的精气神全是提起来。
    “一颗百年老树让发现问题。这树内侧的一半,往上七尺处已经被割断。”
    年诚德的脸上全是怒意。
    “若是万一……在祭天当日,一旦圣驾又或是皇后娘娘的凤撵受了什么惊吓,这是要人头滚滚的。”
    耿老爷说了结果。
    “就怕让下人再做了文章。若是万一牵连到了中宫娘娘处,怕是……”
    这是什么后果?
    年诚德不继续讲下去。
    耿老爷也是知道的。
    那后果光想想,耿老爷就给怒啊。
    “这事情不能算了。一定要查下去,我倒想看看是谁想害了耿府的富贵荣华。”耿老爷很怒。这事情哪怕不是他督办。可他监督。
    特别是这还关乎了皇后娘娘。
    耿老爷更怒。他觉得这是有人看他耿府的一翻富贵不顺眼了。
    “不,这应该不能如此算了。诚德,你写了奏章,老夫也写一份奏章。咱们师徒联名上报,这事情还得绣衣卫出动才行。”
    耿老爷是想把事情禀明上去。
    让皇帝的爪牙去掏了真正的情报。
    “学生明白。”
    年诚德从天然的派系讲,他就是站了他老师这一边的。
    享受了好处,也要受到制约的。
    这是规距。
    一个学生是老师的政治遗产继承人。
    在官途上,也会得到老师的提拔与庇护。同样的也有义务站队在老师这一边。
    师徒之间的前途,可谓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想撇开,可不容易的。
    特别是学生一旦背上了一个叛师的名声,那就是前途尽毁的结局。
    这世道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看法。
    次日。
    乾清宫。
    正统帝把耿国丈的奏章还是递给了皇后。
    “梓橦看看,这事情与你也有干系。”
    正统帝说的随意。
    玉荣听后,那是接了过来。
    这一看果然啊,真跟她有关系。
    “圣上如何看?可是让绣衣卫去查此事?还是表面掩了此事,暗中差下面的人去查。来一个迷惑幕后之人。”
    玉荣寻问了正统帝的看法。
    “朕就是冷眼看。”
    正统帝知道的,朝中无派,千奇百怪。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哪有什么一派和平?只能是假象。
    “不过,也跟梓橦你的想法差不多,表面掩了此事,暗中让绣衣卫去查。朕养着绣衣卫,不是让绣衣卫光拿俸禄,不干活的。”
    皇帝当然把事情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忙碌。
    “既然圣上是圣心裁决,我便是放心了。倒不存在了什么其它的想法。”
    玉荣是一派相信皇帝的态度。
    事情也跟玉荣说的一样。
    她没什么不相信的。
    绣衣卫是皇帝的爪牙,若是真没能耐的话。
    不需要她多操心,皇帝就会有大动作的。
    于是,这事情玉荣就不再关注了。
    她只等了后续的结果。
    后续的结果?
    很快出来了。
    至于真假?
    玉荣也不那么的肯定。
    总之,绣衣卫那边给出的结论,那是宗室之中有不轨之徒。
    皇帝借机又是清洗了一回宗室,贬了好些为庶人。勋贵里也是降了几家的爵位。
    朝堂上对于这事情的议论?
    那都很少。
    毕竟,皇帝打击的范围,跟朝臣们之间还是有些距离的。
    这一回被清洗的是宗亲与勋贵。
    跟文官们哪有什么干系?
    倒是武将那边因为与勋贵是干系太深。
    武官里的一些调动,倒是把勋贵们的势力圈子,算是小小的洗牌了一回。
    京都。
    慕容国舅府上。
    书房中。
    慕容国舅的神色很不好。
    “圣上是怀疑我这是舅舅吗?”
    慕容国舅在冷笑。
    之前揭发了那一位废郑王一事。
    皇帝没按下了。
    朝堂上有些风波的。
    慕容国舅不论自个儿的私心。
    他确实有。
    可真说起来,皇帝也不是什么好人。
    这不,借着机会,就是打击了宗室。
    现在呢。
    这一回的武官洗牌。跟慕容国舅走得近的几位,这一位全部都没落一个好收场。
    要么,被罢官。
    要么,被调职,远离了承天府。
    总之,京都里,跟兵权沾一边儿的,跟慕容国舅有联系的。
    这一回算是清洗完了。
    在兵权里,小小的插手。
    那也是不容易的。
    特别是慕容国舅发展出来的人手,可都不是搁了明面上。
    就这,真是巧合?
    这一回清洗这般巧的,全是洗牌到他这儿?
    慕容国舅不相信。
    可结果出来了。
    皇帝的做法很成功。
    或者说,在承天府这一州之地。
    皇帝的权势太重。
    没人敢顶撞了皇帝。
    那些兵卒,现在就认了皇帝。
    也认了吃皇家的饭,就给皇帝卖了命。
    五十亩的土地。
    还是承天府的上等熟地。这一份家业可不小。
    哪怕是给皇家卖命,这等机会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毕竟,普通的百姓,那就是庶民。
    庶民,命如草芥。
    真论起来。
    皇帝给的这一份家业,那是养活一家子绰绰有余。
    当然,现在这时代里,可不兴什么小家。
    一个家庭,那一般都是三代同堂,又或是四世同堂。
    从祖父母,到父母辈,再到儿女辈,再到孙儿辈。
    总之,一家子人口超出十口人,都是非常的可能。
    如果人口多的,可能二十口人开外,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这般多的人口,不是谁家都有富余的土地。
    可以说,庶民的日子难熬的。
    当然,看着小儿辈多。
    可生的多,不一定全能养活。
    便是小儿辈长大了,这时代的徭役,兵役。
    总归,都可能要填了人命的。
    所以,才有一句话,叫宁为盛世犬,莫为乱世人。
    在乱世里,人命比草芥更不如。
    正统十一年,秋。
    丰收祭。
    朝廷大事,唯祀与戎。
    祭祀天地,自然是操办的非常的隆重。
    这是在敬天地,也是在祈祷天地庇佑天下黎民,盼来年又有一个丰调雨顺的丰收。
    朝服宫妆。
    一派雍容。
    玉荣坐在凤撵上,从宫门出,往东城门去。
    喧嚣?
    不存在的。
    京都人,活在皇城根下,哪会不懂了规距?
    毕竟,这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亦是天下首善所在。
    圣驾经过,有衙门的人喝斥。
    不管是谁?
    自然只有伏地跪拜的。
    于是,玉荣在凤撵之上。
    她能看的,就是那些伏低的头颅,以及那些黑压压的发髻。
    远远的,看的不那么的真切。
    一直到出了城门。
    在城外。
    景色又不同。
    可这些玉荣不在意。
    玉荣本以为她会很激动的。
    可实际上呢?
    她的情绪很镇定。
    玉荣在想着是不是太镇定了,反面是她情绪过于激动呢?
    圣驾与凤撵到了祭祀的高台前。
    停下来时。
    那是地毯铺地,一直延绵至高台之上。
    正统帝下了圣驾。
    是朝臣们的拜服,以及参拜大礼。
    此时,玉荣本以为她也要行礼的。
    正统帝却是来了她的跟前,他执了她的手。
    “朕与梓橦一起祭祀天地。”
    皇帝的态度很诚恳。
    至少,在玉荣眼中是如此的。
    礼官宣读了圣旨。
    在场的朝臣们,是跪拜着听完了圣旨。
    一直等着宣读的圣旨结束。
    然后,才是众人的高呼。
    “大魏万年万年万万年。”
    “……”
    礼官将圣旨双手捧着,捧到了帝王的面前。
    正统帝走上前,接过了圣旨。
    此时,皇帝的神色是严肃的。
    尔后,帝王将圣旨接过来,然后,再是奉还回了李公公亲自托着的木盘之中。
    在木盘之上,有皇帝要宣读的祷文。
    这一处的高台,是祭祀上天。
    此处祭祀之后,还要再换方位。
    去另一处祭祀之地,那方是祭祀大地。
    此时,礼官唱诺。
    帝王一步一步的走上高台。
    在高台之上,是一尊鼎。
    鼎,意味着国运镇社稷。
    鼎中,是烧着的熊熊火焰。
    一阶一阶的走至鼎前,正统帝展开了祷文,一字一字的念着。
    “……”
    玉荣在高台之下。
    她离的远。
    其时,正统帝念的祷文至她的耳中时,已经隐隐之间不那么清楚了。
    可这等神圣之时。
    她的态度也是庄严的。
    一篇长长的祷文,带着帝王对上天的敬意。
    一直到念完之时,帝王才是合了祷文,将其献入鼎中。
    首祭,自然不是祷文。
    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祷文开始,这是表明了帝王把他的祈祷奉给了上天。
    皇帝,自称亦是天子。
    上天之子,自带了神圣的光环,这是皇权天授之。
    这便是一个皇朝的天命所在。
    也可以说是大义名份。
    当然,不可否认的,在开国之时,还是要一场一场的大战打下来。
    诸侯争霸,最后胜下来的那一位才是真龙天子。
    一个皇朝的开创者。
    打天下不容易,坐天下也不容易。
    祭祀天地。
    玉荣忙碌吗?
    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木偶一样的人。
    按着礼法规距。
    可这一切玉荣是愿意的。
    今日之后,一切不同。
    她能亚祭。
    就意味着皇帝同意了她这一位皇后插手朝堂。
    哪怕是小小的插一手,那也不一个不同的开始。
    祭祀上苍。
    祭祀大地。
    一天的忙碌结束时。
    才是这祭祀的尾声。
    回了皇宫?
    不存在的。
    毕竟,离着皇宫,也是远了些。
    而且,还是忙碌了一天。
    帝后宿在了京郊外的行宫中。
    这里有猎场,皇帝若得闲时,也可以在此行猎。
    正统帝登基后,却没有来此。
    反而是把这处给划到了禁卫军、殿前军做了军营行帐。
    为何?
    自然是练兵。
    兵不练,可不行。
    只有练出来的兵,才能熟悉了军中的军纪、军阵、军号。
    练出来了,才可能令行禁止。
    晚间。
    行宫。
    “圣上宿于行宫,可是明日还想阅军?”
    玉荣笑问道。
    此时,已经是晚膳结束。
    帝后二人消消食,说些小话。
    “有此意。”
    正统帝不隐瞒,实话实说。
    “等阅军结束,朕还想在郊外的军户庄中,那是走一走,亲自去看一看。梓橦,可愿陪朕走一遭。”
    正统帝笑说道。
    “自然愿意。”
    玉荣点点头。
    这时代的京郊外什么样子?
    玉荣也是好奇的。
    特别还是军户的庄子。
    玉荣是安插了自己的钉子。可那些看到的是纸上的数字。
    这实际看了,才能了解的。
    这一晚,帝后二人睡下了。
    很纯粹的就是睡觉,二人还是一张榻上,一人盖了一床锦被。
    毕竟,忙碌了一天,真是累人的紧。
    一沾了锦被,很快就是睡着了。
    次日。
    皇帝说是阅兵,真的不含糊。
    阅兵,那场会如何的壮观威武?
    玉荣是皇后,是女眷,自然没能到现场。
    不过,在行宫中,也是听到了军营处传来的声响。
    还是可以想像一二的。
    下晌后。
    正统帝归来。
    玉荣瞧着皇帝很兴奋的样子。
    看得出来皇帝很高兴的。
    “朕之苦心没白费。”
    皇帝很高兴。
    显然,阅兵让皇帝满意。
    “承天府的皇庄都是赏了去。这若是还有人让圣上不满意,这必然要人头滚滚的。”
    玉荣说的一个事实。
    皇家出了大血。
    皇帝舍了一份大大的家业。
    这都不能让兵卒练出来?
    那说明什么?
    自然是将校无能。如此都不罚?
    岂不是让庸才在位,堵了人才的上升之途?
    “梓橦说的对。皇家厚恩,自然要彼辈报效之。”
    皇帝很认同皇后的话。
    皇家的饭碗想端稳,肯定要效死力的。
    “今天下午咱们出去走走?”
    正统帝提议了。
    “自然好。”
    玉荣颔首。
    “不过,咱们还得换一身衣裳才是。”玉荣指了自个儿,又指了指皇帝。
    正统帝笑道:“朕差人备了外面的普通衣裳。”
    宫里的衣裳,特别是皇帝、皇后的衣着,那自然不同的。
    这贡缎的料子,也是分了品阶的。
    什么身份穿什么样的?
    这可有规距在。
    现在嘛,自有李公公出面了。
    那是让人奉上了给皇帝、皇后备上的普通民间衣裳。
    等着换好妆。
    又是收拾一翻后。
    当然,玉荣身边跟着的是秋兰。正统帝身边跟的是李公公。
    这是贴身侍候的。
    随行的还有乾清宫的四个护卫。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人。
    暗中还有绣衣卫的探子在跟前。
    同时,离着不远的,更有一小队兵马离了一柱香的距离,那是一直也在军户村子外面扎了营。
    总之,正统帝还是爱惜小命的。
    对此玉荣也是觉得有必要。
    毕竟,人活着,命就一条。
    京郊外的军户村子。
    说实话,瞧着还像一个样子。
    至少,比着玉荣的记忆中,原身长大的村子,那是富裕的模样。
    原身的记忆里。
    山村之中全是茅草顶的屋子。
    那些茅草顶的屋子。若是家底子好些的,就是用了土砖的墙面。更穷一些的,有竹篾糊了泥的墙顶子。
    总归,很少见了青砖瓦房。
    真有的,那也是富裕的人家。
    而这京郊外的村子里。
    处处走来。
    玉荣可看见了,这里的人家多是正屋三间的青砖瓦房。只有厢房与院墙,倒是瞧着是土砖的墙面。
    便是如此呢,那屋顶也是瓦盖的屋顶。
    这般的人家。
    在这等村子里,算得寻常。
    这如何不是一个富裕的村子。
    “这些村户的屋子,瞧着墙面是矮了些。”
    正统帝品评着。
    玉荣轻轻颔首。
    比起京都城中,那些人间的屋舍。
    这里的屋舍确实是盖的矮了些。在玉荣看来,是为了砖料吧?
    “这也是富裕的村子。瞧着,处处透着一股子的活力。”
    玉荣给了答案。
    真的富裕啊。
    比起原身记忆里的村庄。
    这一处算得世外桃源吧。
    原身的记忆里。小时候,那一个村子里。
    可是处处都是饥瘦的人。
    而这一个村子里。
    偶有小童们在院子里玩耍。
    小童们玩耍时,都是拿了木刀木剑在打来打去的。
    那些小童的脸色,瞧着都是吃饱吃足的模样。
    从小童的气色上看,就是家境不同的。
    “……”
    就是此时,一户人家里出来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瞧见了玉荣一行人。
    “打扰老人家。”
    正统帝走上前,态度不错的说了话。
    “大老爷有什么吩咐。”
    老妇人神色间倒是自若。
    当然,在称呼了正统帝时,那称呼上还是非常客气的尊称。
    “我等路过此地,见得村中的童子皆是习武之辈颇有些好奇。瞧村中富裕,为何不求文?”
    正统帝随意讨了一个话题。
    老妇人一听,愰然大悟的样子。
    “村中有好日子,全是皇家的大恩大德。”
    老妇人朝着京都的方向,还是拜了拜。
    那态度是真虔诚的。
    神色不做假。
    这态度认真的,看着正统帝都是愣了一下。
    倒是玉荣听了这话。
    玉荣问道:“老人家,您是说,村中的好日子全托了皇家的福,都是天子赏的。”
    “可不,就像这位贵人说的。村中的好日子全是天子赏赐的。”
    老人家的眼中,还是满满的回忆。
    “也是咱家的儿有福,能给天子当兵。吃了皇家的饭,咱家才能过上好日子。”老妇人的眼中,还含上了泪。
    似乎情绪有些激动,她说道:“也是我那当家的没福,没看着咱儿得了天子赏的田地。”
    “天子是大好人,咱家……不,是村中的人家,哪户都给京都的天子磕过头。逢年过节的都磕头,就盼着天子长命百岁。要能一直当天子就好了,咱们这些兵户就一直能过好日子。”
    老妇人说话时,还是说的挺溜儿的。
    “老人家这话说的好。”
    玉荣赶紧夸了话。
    “也是村里的小哥儿来教的。小哥儿可是会识字的学问人。这给咱们村里读了那邸报,让咱们这些军户都知道是天子给的好日子。天子是好人,皇后娘娘也是好人。咱们这些军户吃的就是天子给的饭碗。”
    老妇人说话时,还是有些小得意的。
    在这一位老妇人看来。
    端了皇家的饭碗,这是最稳当的。毕竟,上头有明君嘛。
    玉荣瞧得出来。
    老妇人说这些话时,正统帝很得意啊。
    显然这些话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皇帝得意什么老妇人恰巧就说了什么。
    这一回,皇帝是高兴的。
    “是啊,老人家说的好。这是天子的恩德。”
    玉荣也是说了话。
    然后,她的目光还是注视了皇帝。在此时捧哏嘛玉荣会的。所以,她的目光里全是真诚。
    皇后的目光不掩饰,这让正统帝很受用。
    皇帝很得意啊。
    于是,皇帝伸了手,还是拿了拿身上的一块玉当场赏给了老妇人。
    “老人家一心向了皇家,确实是良善之家。我路过此处,也是听得老人家的话,心想着去京都倒是去对了。此是一点敬意。”
    正统帝给了赏。
    老妇人瞧着眼热,可到底没接了。
    “使不得,使不得。”老妇人连连摆手。
    “不敢拿了大老爷的赏。天子给的咱们军户够多了。若是大老爷觉得咱们说的话对,大老爷一定是能耐人。”
    老妇人哪敢收了这等厚礼。
    在京都这地方也是长了眼界的。老妇人可知道的贵人的赏,若是厚了。未必受得住。
    正统帝想了想,便是使了眼色。
    李公公挺善解人意的。
    此时,李公公递了一个小袋子。
    正统帝按过了。
    于是,从里面拿了一颗金珠。
    这一回,老妇人得了赏。
    倒不推辞。
    这村子里,处处见富裕。
    老妇人进了屋里,又是拿了自家的一些干枣。
    “自家一点子心意,还请大老爷们莫嫌弃。”老妇人递上来似乎怕他们不收的样子。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1023:47:33~2020-09-1123:58: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贫僧止戈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绝境黑夜 仙都 我的一九八五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星穹铁道]星际和平公司入职指南 铸命升途 阵问长生 不许抽查我的成分 寻宝全世界 改修无情道后,师兄们哭着求原谅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造劫诸天,从天龙剑挡万军开始 风起白蛇 谍战: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 金殿销香 守序暴君 万世之名 从赘婿开始建立长生家族 神话:灵性支配者